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工程名称:工程编号: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编制日期:汉江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项目概况:汉江大道位于襄阳市樊城区南部,紧邻汉江。道路红线宽度为30m,为城市次干路。规划道路标准横断面为:7.0m人行道+20.0m车行道+3.0m人行道=30.0m。根据业主委托,本次汉江大道设计范围:西起炮铺街车行道边(0+013.285),东至鱼梁州桥下穿东侧(K1+156.682),设计全长1143.297米。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1、道路工程:车行道、人行道、交叉口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2、排水工程:雨水主管道及收水系统设计;3、道路照明及其配电系统设计。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一)《汉江大道(炮铺街~鱼梁洲桥)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二)国家、省、市现行有关市政工程方面的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版)(GB50014-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三)工程现场勘察情况,我公司的实力和已建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四)该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及沿线建筑环境。二、编制原则(一)严格执行施工中涉及的有关规定、规程和技术标准。(二)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创优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三)在全面理解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操作性强的特点。(四)重点阐述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措施,并详细阐述各工序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和防范措施。(五)合理地进行施工总体部署,使其具备重点突出,内容全面,层次明显,工序衔接合理的特点。(六)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质运输量。一、基坑支护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考虑到工程距四邻建筑较近,在降水影响线范围之内,故拟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在多方有关人员参与下,对原有建筑拍照留档。2、在距基坑较远的原有建筑物上设立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观察点,在土方开挖和降水过程中,随时观测其变化,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上回报并采取补救措施。3、基坑四周严禁超过设计堆载,重车不得靠近基坑行使,土方堆放应距基坑4m之外。工程周边采用水泥搅拌咬合桩,形成止水帷幕。距离建筑物。轻型井点降水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⑴、井点布设前,应先在基槽两端打直径不小于150mm的观察深井。基础先行挖土方3m后,井点在基坑四周密布,间距2.5m左右。根据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地下水位应降至底板下500mm。根据降水漏斗的坡度大致为1:10的原则,井点深度必在底板下3m。⑵、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放线定位→冲孔→安装井点管、用砂砾滤料、塞紧密实、上部填粘土密封→铺设总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⑶、井点管埋设,成孔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成孔,孔径不得小于300mm,井深必须比垫层底深4m;必须用0.6m3水泵将井内泥浆冲洗干净,以便砂石沉压密实;井点管应慢慢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200mm,然后沿井管周围均匀倒入粒径5~30mm砂石并捣实,上部1.0m左右,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⑷、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50cm处,铺前先挖沟槽,并将槽底整平,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人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用法兰封牢。一旦井点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8号铁丝绑牢,用胶带缠紧,软管两端均应涂抹封口胶严防漏气。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表读数在0.15~0.20MPa,真空度在93.3kPa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⑸、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⑹、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完成并回填土时,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⑺、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2、质量标准:⑴、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⑵、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⑶、埋入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接总管,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⑷、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3、成品保护:⑴.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人井孔内堵孔。⑵.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⑶.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4、安全措施:⑴.冲、钻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⑵.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⑶.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全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5、施工注意事项:⑴.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的滤水管部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⑵.井点使用后,中途不得停泵,防止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的事故,一般应设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⑶.井点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好的尺度,一般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表明管道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⑷.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底500mm以下,以防止地下水扰动地基土体。三、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达到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及设计要求。2、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贯彻执行标准,在已通过国家认证中心贯标认证的基础上,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保证体系(附管理体系运行流程图),切实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以设计文件及现行规范标准为依据,通过对质量要素和质量程序的控制,切实落实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部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总工程师要对质量总负责,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质量;项目部设安质部,并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作业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道工序“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加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3、组织保证措施3.1项目经理、工长、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机管员等管理人员,均为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较为丰富的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经验者,并持证上岗。3.2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均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3.3新工人、变换工种人员和特种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3.4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3.5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每项工作均由专人负责。4、质量管理制度4.1技术交底制度分项工程开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对特殊过程必须编写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必须编写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4.2工序交接检制度工序交接检即:○1工种之间交接检。○2总包与分包间交接检。○3成品保护交接检。上道工序完成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检验,并经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坚持做到:“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施工测量桩未经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4.3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核,检查结果填入隐检表,由双方签字。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隐蔽。4.4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测量必须技术人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保测量准确,控制到位。4.5施工过程的质量三检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工长负责组织质量评定,项目部质检员负责质量等级的核定,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4.6严格执行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原材料采购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精心选择合格分供方,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按规定进行复试及见证取样,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采购的原材料进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场验收,核实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对于不合格材质、证明不齐全的材料,不许验收进场,所有材料进场后应及时标识,确保不误用、混用。4.7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各种仪器、仪表,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磅秤等均按照《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进行定期标定,专人负责管理。4.8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人员、测量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工长等均要经考核,必须持证上岗。4.9实行质量否决制度选派具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各级质检工程师,负责质检工作。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必须经过质检员核查合格后方可上报监理。4.10做好施工汇总的协作配合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我们以真诚的合作诚意与设计、监理共同把好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教育施工所有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监督和指导。5、技术保证措施5.1技术资料管理:(1)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使施工技术资料在时间、内容、数量三交接。(2)执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资料总负责制,并做到分级把关。1)物资组负责提供钢材、混凝土等进厂原材料的材质说明。2)技术组负责编制施工技术交底,提供原材料、半成品试验报告。3)施工组负责提供质量评定、预检等原始资料。4)安质组负责质量核定、预检、隐检的把关,严格按验评标准做到核定准确,签字齐全。(3)严格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做到施工技术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日志、试验报告、隐检记录、预检记录、质量评定记录在时间、内容、数量三个方面交接。5.2工程测量(1)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用的仪器和引测方法均应适应和保证测量精度的要求,为保证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要与施工现场密切配合,根据施工布置和工艺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测量放线方案,并做好验线复核。(2)测量仪器必须符合《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保持仪器状态完好。(3)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配合人员必须相对固定。(4)钢尺使用时应铅直并用标准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5)各种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5、本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采购方针:计划合理,三比一算(比质量
本文标题: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0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