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
材料题题型及应对策略经过一轮复习,大多数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已有一定的基础,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从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同学们普遍存在着答题技巧欠佳的问题,尤其是没有掌握好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材料分析题——审题1.明确问题: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2.判断题眼: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材料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题眼所在,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材料分析题——审题1、找答案来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找限定语,提示词、提问词。明确问题要求,千万不要答非所问。——答案就在材料里。——答案在书本上。——答案双方都有,结合材料方向,书本找答案。材料分析题——看分值•一点一分原则材料分析题——读材料用心阅读导入语中心论点在两头材料定位看出处,不要忘记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材料分层看标点(。;……)回归书本是正道材料分析题——读材料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意图之一就是要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而试题必然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引用的材料大多既能反映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不管试题的材料多新,必然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切忌只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切忌脱离课本去分析材料结论材料分析题——答题规范点要多,面要广,字要少段落化、序号化,多术语第一种题型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例题讲解1】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皇帝为集权,不断削弱相权”信息2“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应回答各朝代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应回答前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所对应的制度,而不是回答其他制度【复习基础知识】中央官制的演变地方制度演变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收地方的兵权、财权,派文官担任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行省制废行省,设三司【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两种方式及其作用”不仅要总结两种方式,还要指出其作用【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两种方式及其作用”不仅要总结两种方式,还要指出其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加强皇帝权力。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形成相互牵制,以削弱相权。【例题讲解2】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例2: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①官营手工业衰落(或受到冲击)。②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或大量参与商品生产)。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复习基础知识】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贵族消费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第一种题型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看标点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转化语言罗列答案【巩固练习1】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①选官强调才能和军功②以功勋和能力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③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④选官注重德行的名⑤选官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⑥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⑦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复习基础知识】趋势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③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原则。【巩固练习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①充分保留传统②制定合理的选官制度③实行德治④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4分)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①对现实生活的关注②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2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第二种题型背景、条件、原因类的试题【例题讲解】1、材料一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李培峰《英国诊治“福利病”》表格题通常命题的方式是“表格数据呈现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影响和启示”。一读:读表格的标题、表中每个项目、图表的出处。二比:横向、纵向、纵横结合分析数据的变化,同时要注意时间段,阐述时,先概括后具体描述。三联:联系图表的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如分析原因时应根据具体时间段找出具体大事来分析,如果是变化的原因,既要回答变化前的原因,也要回答变化后的原因。【例题讲解】1、材料一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李培峰《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③贫困人口增加④社会不满挫伤人们工作积极性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福利国家的出现(3)第三产业的兴起(4)新经济的出现【例题讲解】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三幅漫画时间文字“没有开化的中国佬”“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中国就要崩溃了”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据时间从国际、国内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从民族矛盾方面思考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例题讲解】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2)指出材料二“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2据材料“1949年”及“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的信息从“一边倒”方针的含义回答“具体体现”;“重大意义”一问,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回答(3)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1)体现: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国内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国际环境;国外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历史背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背景=政局+制度+政策+民族+外交+军事……思想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条件历史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巩固练习】1、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
本文标题: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2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