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湿地旅游――生态旅游
1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逐渐出现,湿地作为生态的重要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向往与推崇。对于我国来说,湿地面积比较大,在世界排第四位,在亚洲排在第一位。我国的湿地特点主要是面积大、分布广,类型比较齐全,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尽管我国湿地面积很大,但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只占3.77%,远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马逛仁,2011)。我国湿地主要是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国已经建立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37块,国家级的湿地公园100处。使得我国已经有49.6%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虽然我国开始重视湿地的保护,但是我国湿地仍然面临:面积逐渐减少、功能逐渐退化、污染越来越严重、基础较薄弱这四方面的严峻挑战,尤其是位于城镇周边的湿地,应该采取什么保护措施,以更好的发挥其湿地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对于湿地,既要将其保护起来,又要合理的利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对于促进我国湿地的保护与湿地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参与湿地保护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保护野生水鸟和鱼类,不将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到湿地中,学习湿地知识,传承湿地民俗文化等等,但是如何将保护与开发合理的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湿地拥有很多的功能,它不仅有蓄积水源、防洪抗旱的功能,同时它还拥有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很多的功能,与此同时,湿地也具有大量天然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随着人们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人们更加青睐于湿地生态旅游,为了能够保护湿地,同时迎合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北京市郊区湿地越来越受到关注,湿地旅游开发的市场也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2月1日为止,北京共有湿地5.1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为1000多种植物、近400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本市湿地每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约129亿元,相当于全市草地年生态价值的7倍,是全市百万公顷林地年生态价值的50%。根据北京“十二五”期间每年建3至4个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求,未来5年,北京市将重点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湿地水环境恢复及水质改善等工程,每年建设3至4个市级湿地公园,4至6个湿地保护小区,使有条件开放的湿地成为市民游憩的乐园(王海燕,2011)。在各种政策以及社会的关注下,北京市湿地逐渐被挖掘,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建成,目前全国各地的湿地旅游都吸引了很多游客,但是大多数原有的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北京市郊区独特的区位、湿地条件以及湿地的独特类型,都制2约着北京市郊区湿地旅游的发展,因此湿地在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盲目的模仿,要根据北京市郊区人们的需求以及湿地自身的条件进行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因此研究北京市郊区湿地的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刻不容缓。本篇论文在实地调研、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相关方法,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充分挖掘北京市郊区湿地的开发潜力与开发方向,最后为北京市郊区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有益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湿地旅游市场多样化、持续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31文献回顾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的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开发内容的一些建议做过一些研究和分析,具体概括如下:1.1湿地保护方法的研究国际范围来说,湿地保护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是:选择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湿地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建成具有指导性的样板。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合理利用湿地环境和水禽资源的示范点,借鉴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其它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家的湿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吕永,陈克林,2006)。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0%的湿地资源丧失、退化或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内范围来讲,王素凤(1999)根据我国湿地的总体状况,发现我国湿地在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湿地保护对策: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强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制定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完善湿地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建立湿地保护区,实行典型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中国政府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编制行动计划,制定法规政策,实施工程规划,开展调查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机构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湿地生态保护的快速发展。湿地保护工作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基础设施如护栏、监测、宣传等比较薄弱。我国作为常委会的成员国,主动参与了公约的各项事务,比如我国作为亚洲区代表,参与了对新任公约秘书长的遴选工作,提名国际重要湿地,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的监管,更新国际重要湿地数据库的工作,同时我国也与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展湿地保护的合作项目,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了湿地使者行动等等这些宣传项目。这些工作对于提高中国的履约能力、宣传湿地保护成效、促进国内湿地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湿地的旅游开发的研究在我国1983年至2000年间,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已逐步形成,又因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首推采取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被应用到湿地生态旅游研究中,随之出现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4分类、湿地生态旅游影响和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等一系列研究。朱建国(1995)认为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式①围垦沼泽、海涂、河湖滩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生产②开辟沼泽、滩涂湖滨牧场,充分利用天然草被发展畜牧生产。③充分利用湿地水面,发展鱼、虾、蟹、贝、水禽等水产养殖业④利用沼泽、滩地、种植林木、果树,提供工业用材、民间薪柴及干鲜果品。⑤利用湿地天生或人工种植的水生或湿生长纤维草本植物,发展造纸工业⑥开采沼地泥炭资源,提供燃料及建筑、化工原料和农用有机质。⑦开辟海涂盐场,发展制盐工业,为民用和化工工业提供原盐⑧开辟湿地旅游观光景点,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瑰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度假场所。姜文来(1997)发现我国湿地旅游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开展湿地资源开发经济分析;确立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最佳模式;建立湿地资源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加强湿地管理有关软件建设。张建萍(2001)在《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即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训生态旅游专业服务和管理人员。庄大昌等(2003)认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李长荣(2004)指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在永续利用和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体现出原始性和自然性,体现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佳”,注意协调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雁峥、杨静、陈立莉根据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三个理念,生物多样化、景观艺术化、科普游憩化,提出了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五个圈层”理论,即:湿地核心圈-科普体验圈-景观游憩圈-亲水游乐圈-休闲度假圈,这五个圈层是以湿地核心圈为中心的逐步扩展结构。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王荣成教授提醒,湿地生态旅游不能走以前景点开发的老路,只火一阵子,却毁几辈子;湿地好玩,但不能“玩完”;湿地开发,但不能“开干”。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受湿地的脆弱性与地域性限制,湿地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系教师崔艳辉建议,湿地发展旅游的目标定位在生态旅游后,市场细分在中高端,不能降格为一般观光旅游。湿地生态旅游不能火到人满为患,对单位时间内的游客一定要限制,对车辆也要限制。在国外,由于人们对于生态旅游认识较早,湿地旅游的开发形式受到了限制,以尽量减少旅游设施对于自然湿地的负面影响。以美国迈阿密大沼泽国家公园为例,该园除入口处建设了少量简陋的游客接待设施之外,湿地内部根本没有任何设施,将游客的观光路线基本锁死在保护区的外围。5从以上搜集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就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进行了一些分析,对于湿地保护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引用成功经验的方法,建立示范点,进行教育等;对于湿地开发来说,由于湿地是特殊的生态系统,一般采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方法。但这些结论的获得基本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并没有根据实况进行分析,这些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方法对于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来说却不能适用,我国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是很多湿地旅游开发的条件尚不成熟,盲目模仿,没有根据自身的湿地特点盲目开发,导致很多湿地结构、管理与保护逐步趋近统一化,因此北京市郊区湿地生态旅游因地制宜的开发由于保护将成为北京市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研、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充分了解北京市郊区湿地的自身特点以及北京市居民的偏好,提出北京市郊区因地制宜的湿地保护方法与湿地旅游开发的有益建议。62研究方法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由于湿地种类众多,本文只对沼泽型湿地进行分析,研究其保护方法与开发潜力及方向。本文选取的调研对象是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在北京市芦苇湿地不断消失的现状下,汉石桥湿地在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精心呵护下较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中一处绝无仅有的半荒野型湿地。因而汉石桥湿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北京市居民短途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目前汉石桥湿地仍然处于保护与开发不完全的状态,利用此次机会分析北京居民的偏好以及特点,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可行的开发建议。2.1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北京市居民以及汉石桥湿地周边居民的实证调研,并结合北京市郊区湿地独特的生态资源特点,得出适合北京市郊区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最佳建议。课题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北京市郊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湿地是目前自然界中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因而功能也就最齐全的生态系统,确保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协调一致,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市郊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可以进行环境教育,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2.2研究方法2.2.1搜集文献法通过搜集文献法,获得国内外湿地研究成果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分析,获得了国内外湿地保护手段与开发方法和问题的基本情况,从而为保护北京市郊区湿地和北京市湿地如何更好的开发获得了基础性的资料。2.2.2调查问卷法北京市郊区湿地旅游开发潜力和方向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探求北京市郊区湿地旅游开发的潜力以及开发的方向。问卷分别从北京市居民偏好、郊区湿地旅游目的、对汉石桥湿地了解程度和影响北京市居民前往郊区湿地旅游的影响因素这四方面设题。7由于论文完成时间限制,对于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来说正处于旅游淡季,因此所有问卷面向北京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背对背的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93份,回收率84.5%,其中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80%。问卷题目主要围绕北京市居民对北京市郊区旅游的目的、偏好、影响因素而设计的,其中还包含对汉石桥湿地认知度题。2.2.3考察访谈法在走访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和记录了汉石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另外还对汉石桥湿地周边的居民进行了访谈,记录了汉石桥湿地保
本文标题:湿地旅游――生态旅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3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