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基2011下最后一讲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新闻热点与透视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Berlusconi)1936年9月29日出生于米兰一个银行职员家庭。中学时期,聪明过人,以帮助后进同学补习功课赚取零花钱,但是如果他补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则分文不取。后进入米兰大学司法系学习,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大学期间,因擅长吹拉弹唱,而与几位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四人小乐队”在校内外演出,自己赚钱上大学。1960年开始从事建筑业。1962年成立首家公司“米兰联合工地公司”。此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商,并荣获意大利共和国“劳动骑士”称号,从此有了“骑士”的别名。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转向传媒和电讯业,1978年创建家族企业费宁韦斯特集团,任董事长。80年代创办意大利第一家全国性私人电视台“5频道”,后又购买了“意大利1”电视台和“电视4台”,成为拥有3家电视台的“电视大王”。他在70年代控制了《今日报》,80年代购买了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微笑与电视音乐》周刊,1989年进入蒙达多里出版集团,并使其发展为意大利最大的书刊出版集团。1986年任AC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曾被《福布斯》排名全球亿万富翁第14位。1994年1月步入政坛,创建意大利力量党,任党主席。同年3月,贝卢斯科尼联合其它中右政党在第12届议会选举中获胜,5月组建意战后第53届政府并任总理。1995年1月辞职。1996年4月,他领导的中右联盟在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二大党。2001年5月,他再次赢得大选胜利,6月就任意战后第59届政府总理。2005年4月20日辞职,随即再次任总理,组成新政府。2006年5月,贝卢斯科尼向总统钱皮递交辞呈。2008年4月,贝卢斯科尼所领导的中右联盟在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同年5月,贝卢斯科尼第三次出任总理。2011年11月辞职。视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问题与思考您是如何看待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解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诠释。不过由商界跨越到政界要小心(俄罗斯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反例)2、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共产主义的三个层面含义第一层面: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两大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P214、25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批判性《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P214、254)第三个层面含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理想的社会制度)超越性↓P254、26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发表于《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人心不足说”“历史合力说”一、苏联解体的原因“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恩格斯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P223)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一、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错误的改革路线实行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揭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弊端时,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鼓吹多党制,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鼓吹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否定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在改革的策略上,奉行“中间路线”《人物周刊》2011第一期莫斯科专访戈尔巴乔夫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东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的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P223)一、苏联解体的原因2.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P220)(1)基本特征:过度集中(2)具体表现:经济方面: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②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政治方面: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领导干部终身制。③低效甚至无效的监督机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功绩(1)使苏联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2)使苏联发展成为了强大的国家,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LouiseStrong)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说:“我们难道能够忘记1940年的欧洲吗?那时法国的军队在希特勒面前11天就垮了,那时欧洲害怕要有一个新的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我们难道能够忘记那些自称为相对于所有奴隶种族的一个主宰种族的人们对全人类的进攻,能够忘记这一进攻是怎样在斯大林格勒的儿女们面前被粉碎的吗?他们狂热地、浪费地建设着,但是他们建成了当全世界摇摇欲坠时能够昂然屹立的力量,为此全世界都应该感激他们。”苏联模式的弊端①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②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不适应经济落后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③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④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经济建设缺乏活力。一、苏联解体的原因3.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苏联的霸权主义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苏联在古巴的中程导弹基地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霸权主义古巴导弹危机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后,乘美国在亚、非、拉战略收缩之机,积极对外扩张,推行南下战略,插手世界事务,与美国全面争夺世界霸权。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苏联的霸权主义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捷群众阻挡苏军坦克入侵捷克苏联的霸权主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士兵横行在喀布尔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入侵阿富汗苏联的霸权主义入侵阿富汗一、苏联解体的原因4.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埋下了民族分裂的祸根,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的鼓动下,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泛滥。1990年3月,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发表独立宣言,联盟面临解体的危险。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先后发表独立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截至1991年12月16日,苏联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均宣布独立。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均宣布独立苏联的解体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塔吉克15个加盟共和国地图苏联的解体“8·19事件”的失败与独联体的成立1991年12月25日19时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锤红旗落地,取代它的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起。红旗落地“视频”苏联的解体视频: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1)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2)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3)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4)苏共的党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5)苏共的特权阶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6)苏共的组织路线《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7)苏共的领导集团《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8)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一、苏联解体的原因5.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其主要手段,一是通过军事、政治压力,有限制的经济、科技合作和援助,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屈从其经济政治的战略发展要求,并达到其改变制度的目的。二是通过文化渗透,传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经济、政治、思想等种种混乱,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时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社会制度。实践证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经济、科技,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P233-234)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使共产党始终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4.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5.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6.意识形态领域,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1.它是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运动降至低潮,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重大压力。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苏联解体的影响4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影响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2.它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苏联解体的影响导致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苏联解体的影响1苏联的解体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3.造成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造成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的影响2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影响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4.它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因苏联的解体,世界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苏联解体的影响3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苏联解体从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看(P231)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但它并不是一诞生就完美无缺,一出现就一成不变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经历了坎坷曲折。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要善于在曲折中把握趋势。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19171923十月革命及欧洲革命浪潮1945低潮欧亚革命浪潮1959低潮1989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原理来理解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P236-237)“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哈贝马斯(德国):《追补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从唯物史观视角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是科学的真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在曲折发展中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所谓‘社
本文标题:马基2011下最后一讲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