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金融学课件第十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本章学习要求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中央银行的产生、类型、性质、职能以及中央银行如何执行货币政策的有关问题。学完本章后,你应当知道:为什么会产生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有哪些类型;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什么是货币政策;如何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本章教学内容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第五节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第六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七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八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第九节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第十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14.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14.1.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银行券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金融监管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演变如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目的明确地直接创设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4.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14.1.2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单一中央银行制:根据中央与地方权利划分的不同,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如英国、日本、法国、中国等)二元中央银行制(如美国、德国等)14.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14.1.3中央银行的类型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复合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如欧洲中央银行等)4、准中央银行制(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等)14.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14.1.3中央银行的类型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1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业务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2.业务对象:政府和金融机构。3.资产流动性:持有具较高流动性的资产。4.机构设立: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含义: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监管一国金融时具有相对自主性。(二)原则:1.一国客观经济目标是其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出发点;2.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规避政府短期行为干扰。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IndependenceofCentralBank)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4.2.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IndependenceofCentralBank)(三)主要内容: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2、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3、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3中央银行的职能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发行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2.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3.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发行银行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4.2.3中央银行的职能(二)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代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政府银行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3中央银行的职能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三)银行的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充作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主持外汇营业银行外汇头寸抛补业务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3中央银行的职能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四)管理金融的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1.根据国情合理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的前提下谋求经济增长;2.制定颁行各种金融法规、金融业务规章,监督管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14.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4.2.3中央银行的职能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贴现及放款流通中通货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合计合计14.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714.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4.3.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其它负债业务18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4.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4.3.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黄金外汇储备其他资产业务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地位及合理比重的分析尽管黄金已经不再承担本位货币职能,但黄金仍是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选择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应当拥有较高比例的黄金储备。中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这种状况与大国地位明显不符。一、黄金在国家外汇储备中的作用(一)国家避险工具(二)货币政策工具(三)投融资工具(一)国家避险工具同其他国家一样,黄金在我国的国家储备中曾占有重要地位,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上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帝国主义封锁时期,三年困难时期和“六四”以后的制裁时期,都曾用黄金换取外汇以解燃眉之急。例如,1958年,政府用黄金储备换取美元,进口国内急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960年用黄金换汇购买粮食,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用黄金换取外汇救灾、1989年用黄金换汇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等等。(二)货币政策工具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黄金是一国货币供给的支柱和决定不同货币汇价的基础,也是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1976年之后,黄金不再是纸币发行量的基础,不再决定各国的汇价,也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逆差。但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黄金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特定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吞吐黄金调节基础货币,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1988年我国发生全国性抢购商品浪潮、通胀率居高不下之时,中央银行向珠宝市场投放近百吨黄金,回笼了大量货币,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同时,黄金的价格还是货币政策的一项敏感的领先指标。美国的经验证明,金价对货币供应量增减的反应,远远大于其他商品。从这种反应中,货币当局得以了解市场对于货币供应松紧程度的预期,并作出货币供应水平的判断。(三)投融资工具在国际市场上,经过与信贷、证券等相结合,黄金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黄金贷款、黄金股票、黄金抵押等金融工具,不仅成为投资者保值获利的手段,而且也是融资者的有效融资工具。此外,黄金是世界上最好的抵押品种。由于黄金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物品,根本不愁买家承接,所以一般的银行,都会给予黄金90%以上的短期贷款(住房抵押贷款通常不超过房产评估价值的70%)。在很多国家,通过黄金的融通,中央银行不仅得以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而且为金融市场创造新的投融资工具提供了支持。二、黄金在官方储备中地位的演变在数千年物物交换的历史中,黄金由于其稀少、耐久、价值量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固定、可兑换任何商品的货币。到19世纪,金本位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制度,黄金也因之而成为最重要的储备资产。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协定”建立了以黄金和美元为本位的“金汇兑制”。在这一制度下,黄金不再对汇率起自动调节作用,由美元而不是黄金充当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资产,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受到一定限制。此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但黄金仍然是美元的最后保障。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美元贬值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接连爆发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金价与美元完全脱钩。1976年达成的“牙买加协定”正式废除了黄金官价,以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金,取消以黄金清算各国债权债务的义务。至此,黄金在各国汇价决定过程中不再发挥作用。尽管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黄金仍在发挥着重要的货币功能,尤其在石油价格大涨,西方工业国家通货膨胀严重时期,黄金的保值作用益发突出。但是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黄金逐步退出了舞台。黄金的价格尺度功能已经基本消失,贮藏、清算和流通功能也日益削弱。一些西方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降低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一再抛售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黄金供给不足以支撑世界经济发展而用“特别提款权”来替代黄金。为了削弱黄金作为货币资产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处理了大约1/3的黄金。其中有一半归还给了成员国,另一半以拍卖形式卖出,收益用来为“信托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低收入国家的优惠借贷政策。70年代初期,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平均比例为近40%,而20年以后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8%左右。欧洲中央银行则在成立伊始,就将黄金储备定位在占总储备的15%的低水平上。三、世界主要国家官方黄金储备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向由上表可见,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官方储备中黄金比例都很高,这是由于金本位制的历史造成的。由于近年来金价攀升导致黄金在储备中的比例上升等原因,一些黄金储备比例很高的国家希望能减少黄金持有量,使储备多元化。一旦各国削减自己的总储备,也会减少黄金持有量。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金融实体,欧元体系的各国央行仍然会持有较大比例的黄金,以防备世界金融体系出现难以预料的危机。根据有关分析,在未来5-10年中,西欧主要国家的央行会在额度控制下继续出售黄金,美国和日本的黄金储备持有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俄罗斯及非欧元区一些黄金储备比例偏低的国家会买入黄金。中国黄金储备问题的国际比较1、历史上,黄金储备曾经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黄金基本上是由国家拥有。1984年开放黄金饰品市场以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黄金才开始以金饰品的形式走进平常百姓家,因此长期以来储藏黄金只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外汇储备数量少,外汇极度短缺,国际储备主要是以黄金的形式存在,以当时价格计算,黄金占到总储备的50%以上。如1973年国家拥有黄金储备900万盎司,按当时价格计算价值约16亿美元,而当年美元外汇储备仅为0.83亿美元,黄金占总外汇储备的95%。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黄金都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2、现阶段,黄金储备量及其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显偏小。近年来,我国外贸创汇机遇增多,再加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迅猛。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1.95万亿美元,而我国的黄金储备为1054吨。按目前金价960美元/盎司计算,中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左右。目前中国黄金储备量和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美国黄金储备居世界之首,约8100吨,占其国际储备的56%。世界黄金储备前十位基本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且占各自国家国际储备的3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黄金储备量及其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显偏低。不仅低于10%的理论水平,甚至低于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水平,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明显不符。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黄金在其中的占比还将越来越低。笔者认为,参照国际经验,我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应达到5%-10%。因此,适度增持黄金储备,应当成为改善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清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14.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4.3.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第14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任一银行的应付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收款.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个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所有参加交换的银行
本文标题:货币金融学课件第十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