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第三节比较文学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2、可比性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语言、文化和学科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文学始终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1、跨越性3、文学性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1、跨越性2、可比性3、文学性第一,“亲缘关系”,如郭沫若的诗与惠特曼的自由体诗。第二,“类同关系”,如阿Q与堂·吉诃德。第三,是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如文学与心理学。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比较文学文学范围的比较研究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历史类型学研究阐发研究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科学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一、影响研究(法国学派)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三、历史类型学研究(俄国学派)四、阐发研究(中国学派)1976,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单向阐发”法,即“西学东渐”。大陆学者:“双向阐发”,如杜卫的《中西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一、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是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中,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外来因素,这种因素是从本民族的传统或作家本人过去的创作中无法作出解释的。这些外来因素经过吸收、消化,已经渗透到民族文学之中,参与了艺术创造和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并成为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研究的定义一、影响研究(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渊源学媒介学誉舆学事实联系与精神交往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一、影响研究(法国学派)1、“流传学”,(又称“誉舆学”)•“誉”通“举”,“举舆”就是“驾车”,意为运输、传送、传递等)。•这是站在“放送者”即影响的发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问题,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方面: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对集团的影响,个体对个体的影响。1、“流传学”,(又称“誉舆学”)(1)集团对集团的影响。是指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影响,往往以文学运动或文学思潮的形式产生。如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俄国,18世纪上半叶,产生了以康杰米尔、苏马罗科夫为代表的俄国古典主义。研究各国之间文学思潮,会使人更好地认识世界文学史上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有时集团对集团的影响也以体裁、作品形式出现。如中国唐以前小说多篇幅简单而短小,唐初却出现了王度《古镜记》这样的小说,由一个故事串联起许多小故事。据季羡林考证,恨可能是受到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的影响。1、“流传学”,(又称“誉舆学”)(2)集团对个体的影响。一般指一个民族文学对一个异民族作家的影响。•如中国文学影响了许多日本作家。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许多作品都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题材。《杜子春》扩展了唐李复言的《杜子春传》,《奇遇》改编自《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仙人》源于《聊斋志异》卷四的《鼠戏》,《尾生的信义》取材于战国时鲁国人尾生坚守信约的典故。1、“流传学”,(又称“誉舆学”)(3)个体对集团的影响。一般指一个作家对一国众多作家的影响。如英国18世纪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威弗莱小说丛》问世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模仿之作纷纷出笼,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的。再如中国五四时期,鲁迅的小说《伤逝》、胡适的戏剧《终身大事》、茅盾的小说《创造》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创作出来的。1、“流传学”,(又称“誉舆学”)(4)个体对个体的影响。这是指作家之间的影响。对此,美国学者约瑟夫·肖在《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曾说过:“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比较文学研究资料》p119)作家的创作自述往往也是可靠依据,如鲁迅自己谈过《药》的创作受到过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齿痛》和屠格涅夫小说《猎人笔记》的影响,他还受到过果戈理和芥川龙之介的影响。2、渊源学•这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去追索“放送者”,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渊源可分为印象渊源、口头渊源和书面渊源。2、渊源学•印象渊源如歌德旅居意大利(1786-1788),受到意大利古典文化的影响,逐渐从狂飙突进转向古典主义。•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接受,采用中国题材进行创作,接受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响,英国吉卜林对印度题材的描写,许多也是来自于这种印象渊源。•口头渊源主要依据是作家的创作谈。歌德曾与爱克曼谈过他的《浮士德》序幕是模仿了《旧约·约伯记》,郭沫若也谈过他的《凤凰涅槃》、《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诗作是受到了惠特曼的《草叶集》影响。2、渊源学•书面渊源是以作品研究为依据。如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受到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影响。庞德《在一个地铁站口》中的日本俳句式的名句“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在意象上借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李健吾在1926年发表的小说《关家的末裔》在结构上明显模仿了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卞之琳诗《归》中有这样的句子:“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显然是模仿艾略特《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著名比喻:“街巷接着街巷像一场用心诡诈冗长乏味的辩论/要把你引向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陈寅恪研究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3、媒介学•这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个人媒介即将一个民族文学翻译介绍给另一个民族的工作者。•环境媒介是指文学社团、文学沙龙、国际会议、官方的机构等。•文字媒介主要指译文,这是媒介学研究的重点。•分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字媒介。影响研究范例•郁龙余《印度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印度文学的汉译发祥于佛教东传;•二、汉译佛典中的印度文学•三、对我国汉族文学的影响•四、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影响研究范例•一、印度文学的汉译发祥于佛教东传•印度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3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僧人安世高来洛阳译经,先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三十四部四十卷佛经。随着规模宏大、前后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的译经事业在我国正式开始,佛教文学也传入中国。•汉译佛教文学是我国最早翻译的外国文学。影响研究范例二、汉译佛典中的印度文学在佛教文学故事中,“佛本生故事”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都收在巴利文本《小部》中的《本生经》里。本生故事对我国古代的影响极大,许多说唱文学、壁画、雕塑都是以此为题材的。在佛经文学故事中,寓言很受中外学者的注意。除《百喻经》之外,还有《法句譬喻经》、《杂譬喻经》、《旧杂譬喻经》等五六部以譬喻为名的佛经,都收有不少优秀的寓言故事。影响研究范例二、汉译佛典中的印度文学《维摩洁经》本是一部小说,而且戏剧成份极强,中国文人,诗人就常用此书中之典故。寺庙的壁画也往往用此书的故事作题材。后来此书还被演为唱文。《佛所行赞》是一部优美的长诗,为著名佛教诗人马鸣所著,北凉昙无谶译成汉语之后,对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影响研究范例三、对我国汉族文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志怪小说受到佛教文学的影响,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天堂地狱的思想以及规劝人们皈依佛门,成为一大宗旨。•唐代的传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阴司地狱、轮回转生、因果报应等思想,常常在传奇小说中出现。韵文和散文相间的形式,也是从佛经和变文中学来的。影响研究范例•三、对我国汉族文学的影响•隋唐时代,佛经俗讲极为盛行。僧尼们对佛经进行俗讲,用口语以说唱相间的形式,把佛家教义通俗化、故事化。俗讲的底本被称为“变文”。受其影响,此后出现了《孟姜女变文》、《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等等民间故事的。变文对后世说唱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宋两代,禅宗大盛。禅宗说法开示的言论单刀直入,明白如活,被称为语录。宋明的理学家们效法禅宗,语录便成了一种记录传道、讲学、论政的新文体。•佛教文学对我国汉民族文学的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学中的不少形象,是从印度借来的。如龙王,龙女、如来佛、阎王、观音、四大金刚、十六罗汉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鬼神等。影响研究范例•三、对我国汉族文学的影响•佛经的汉译、盛行,使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印度语言的译词和借词,并派生出了许多新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常用词汇有:庄严、圆满、世界、法宝、地狱、宝塔、报应、因缘、真谛、刹那、因果,等等。•常用成语有:一尘不染,不二法门,三生有幸,四大皆空,五体投地、万劫不复、心花怒放、想入非非、梦幻泡影、水泄不通、水涨船高、火烧眉毛,等等。•常用谚语有:不是真佛不烧香;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常用歇后语有:老虎挂佛珠——假慈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法(发)无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等。影响研究范例•四、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对藏族文学的影响。•对蒙族文学的影响。•对傣族文学的影响。•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以及许多著名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徐志摩、郑振铎、冰心等,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平行研究文类学主题学译介学形象学比较诗学文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文学内部研究文学外部研究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把并无事实关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出有价值的结论。以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某种具有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平行研究的定义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和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小逻辑》p262)平行研究的定义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1、类比研究——从相同的文学现象入手进行分析,侧重对“同”的论证。但文学范畴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可比对象,因此这种同的论证往往是对相同的文学现象的“同中之异”进行辨析后,才能更深地去认识这些“同”。平行研究的模式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2、对比研究——从相异的文学现象入手进行分析,重在对“异”的论证。文学范畴中并不存在完全相异的比较对象,总能从它们本体上发现某些异中之同,因此这种对比比较往往首先要寻找出相异文学现象中的共同点,作为进一步比较的基础。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可比的文学现象中的异中之同,进而在更深层面上发掘文学现象中的“异”。平行研究的模式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1、文类学——研究的是文学的种类和类型,即文学的体裁,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也可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某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轨迹之中,以及变迁演化的过程。由于是从国际角度进行观察,从历史的深层进行分析,因此往往能够获得以往传统研究难以发现的新的认知。平行研究的视角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举例:•将荷马的《奥德修纪》、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等史诗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会发现他们都有想象瑰丽、文体雄浑、壮美的特点。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2.主题学——指在不同民族文学中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表现形态,重点在于对考察研究对象外部(手段和形式)的关注。平行研究的视角二、平行研究(美国学派)•举例:•对比欧美反战主题小说,如德国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苏联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会发现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在同中有异。•雷马克来
本文标题: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