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晚唐文学晚唐的几十年,从时间与诗人活动的情况来看,可说有两个高峰。一是晚唐前期,以杜牧、李商隐等人为代表,他们承受着中唐士人的影响,还怀抱希望,眷念朝廷,但现实的黑暗与颓败,又使他们迷惘。二是晚唐后期,继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之后登上诗坛的另一批诗人,主要有皮日休、聂夷中、罗隐、韦庄、韩偓等人。继承中唐白居易新乐府及韩柳古文运动的传统,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尽管这些诗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数不多,创新不足,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杜司勋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他秉性刚直,有政治抱负,但屡受排挤,终身不得志,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世勋。因政治失意,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祖居,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都堪称名家。诗风豪爽清丽,独树一帜,工绝句,尤擅七律七绝。其中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诗歌,从内容上来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他爱国忧民,怀抱政治的咏怀诗。这一类作品大多用五古写成,其中较著名的有《感怀诗》、《郡斋独酌》。七言诗《河湟》、《早雁》也属此类。(2)咏史怀古诗。这是他作品中写得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一类诗歌。一类是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另一类是借史著论,有意发挥,抒发情志,表现其独到的识见,如《赤壁》等。(3)杜牧还有一些山水抒情佳作,写得清新、精致,十分动人,如《江南春》等。(4)还有一些伤春伤别之作。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托物寄情(以物喻人),象征手法①以雁象征边地人民;②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回纥侵略下南逃的难民;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屈原开创了以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征自我高尚情操的先河,以后很多咏物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物自喻,表达诗人心志。(托物言志)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雁”意象的寓意1、借雁抒离思之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2、借雁叹孤寂之苦孤雁不饮啄,飞鸿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雁”意象的寓意3、借雁表凌云壮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雁”意象的寓意4、借雁表忠贞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情,以小物写大主题,以小情节写大内容,以有限空间写无限空间。所谓“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明代周履靖在《骚坛秘语》中说:“凡作绝句,如临窗观景,立处虽窄,眼界自宽。题广者取远景,寸山尺水,愈觉其遥;取近景,一草一禽,皆有生意。”亦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对国家兴亡的感叹。诗人并没有直接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来围绕赤壁之战抒发议论,这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就是以小见大。诗人以“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反映出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绝【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李清照认为做人应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杜牧乃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并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因此,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但他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期又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的南逃经历,因此她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她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顾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管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在诗中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本文标题:杜牧诗十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6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