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考试整理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学正始诗歌此期历史回顾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隋建吴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共393年)………………………(589)此期诗风变迁与代表作家:一、建安:质朴刚健、慷慨悲凉、忧世伤生;代表作家:三曹、七子、蔡文姬二、正始:愤世忧生、寄托遥深、旷达清峻;代表作家:阮籍、嵇康三、西晋:繁缛华丽、消沉感伤代表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四、东晋:从玄言到山水,玄意幽微、自然优美代表作家: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五、南朝:辞藻工丽、音韵流荡、情调哀伤代表作家:宋:谢灵运、鲍照齐:沈约、谢朓梁:何逊、阴铿,庾信、王褒陈:徐陵、江总六、南北朝民歌第一章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概说二、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瑀之子。曾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晚年做过步兵校尉,故世人又称之为“阮步兵”。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著作:《六朝诗集》收《阮嗣宗集》三卷《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阮步兵集》一卷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黄节:《阮嗣宗咏怀诗注》陈伯君:《阮籍集校注》,阮籍《咏怀诗》其一见作品选272夜中不能寐,……忧思独伤心。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附赏析: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子忧时忧世的表现)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清风的明亮清爽,是中宵实景,正衬出诗人弹琴的高致。一片心境如明月的澄澈,又如清风的舒爽,寄托于夜半琴声之中,此中原无忧愁可以寻绎,但后面四句的徘徊忧思,却写出夜中不寐的根由,而使如此明亮的夜晚,如此高洁的琴声,都似弥漫着无穷的“忧思”。“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由室中之景而移到户外,可看到听到外野北林之间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也许另有它们自身的原因,但在明月清宵之中飞鸣,正隐隐提示夜里耸动的一种不安。诗人与飞鸟,都在这种不安之中徘徊而不寐。“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人与鸟的中夜徘徊,最后只是拥有满怀忧思而已,意望中的事物既不可得见,而只是让忧思淹没自己,触痛心弦而已。这忧思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明言,但整个明月清宵中夜鸣琴的情境,都由此而似沉浸在一种忧愁里面,那种生命中的忧思,就在明月之中,在清风之中,随月照临,随风吹至。(这是一首感慨遥深的诗,语言很简洁,但咏怀却随着情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头两句写诗中的主人公夜晚难眠,只好起来弹琴排解;三四句写起来后眼前所见,月光照帏,清风吹怀,处处清冷;五六句写起坐后耳中所听,更让他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内心的凄凉;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就在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景描写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可谓意蕴深长。究竟是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夜不能寐,诗中并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这个月下弹琴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他所处的孤独凄凉的环境,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孤鸿”二句,好象是比喻,但是,是自比,还是比人,诗人也没有明确的暗示。这一切都让读者去体会,去联想。这种表现方法,是由于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眼看着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使许多仁人志士受到了牵连和杀害,弄得朝野上下忧民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为此,诗人感到极席的苦闷、彷徨、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露自己的民迹,因而在诗中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手法,使诗中的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思考:诗中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景物描写的作用何在?自己观点: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营造凄凉、枯索、孤独的意境,渲染夜里凄凉的氛围,与内心的惊慌、焦虑、孤单相呼应,表达作者内心孤独、痛苦的苦闷感情。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其十七见作品选P275其四独坐空堂上,……晤言用自写。附赏析:孤独人生的形象浓缩------其十七诗人一个人独坐在空堂之中,一个人站在大路上,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天地之间,外部空间不断扩大,人显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孤独。所以这首诗不仅仅是写诗人在某一刻感到孤独而出门寻觅“亲友”的过程。阮籍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却只能闷在心里,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用“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放诞行为来发泄。这样,他一方面与社会现实疏离,一方面又与自己疏离。在两种疏离中,他深刻地体验并觉悟了人生的孤独本质。这首就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现:第一,人是孤独的存在。“独坐空堂上;出门临永路;登高望九州”都没有人,看见的也只有鸟,离兽。空旷的宇宙中只有自己一人,这情景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却是可能的常态。当一个有思想的人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能引以为同调的时候,就会体会到阮籍的孤独。站在思想之巅和站在高山之巅的人一样,一方面会产生俯视众生的骄傲,一方面也少不了“高出不胜寒”、曲高和寡的孤独。诗中的孤独不仅仅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它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感,更是人类共同的孤独命运。第二,孤独需要抚慰。一个人既不能完全与同类隔离,也不能完全与同类融合。所以一个正常人在群体之中应该既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保持自我存在的独立性。但自我的独立存在其实就意味着孤独。孤独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和无助,因而产生不安全感;为了重获安全,人必须重返群体中,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孤独的诗人到处寻找的“亲友”就是这样的联系人。亲人的意义在爱和被爱,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与他人结成一个整体;朋友的意义在于志同道合、声气相投,在思想的交流中发现另一个相似的自己,从而淡化或消解了孤独感。第三,孤独的抚慰常常球而不得。即使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和“亲友”朝夕相伴也很困难。对于阮籍,“亲友”不是分别,而是不再存在。竹林七贤有的被杀,有的进司马氏政权为官,所以他感到孤独。诗中表现了无人可倾诉的孤独。诗中在生命本质上提出的孤独感,比较虚,含蓄。比较《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自己观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上看,《古》有“中和”之美,专以意象抒情,使情绪在表达中有所消解;同时是意象本身也趋向调和。哀叹总披优美之词——“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咏怀诗其一虽然在意象的运用上、冲淡的写法上都与古诗十九首极为相似,但其痛苦深度的差异仍是非常明显的。诗人则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使内心的悲凉焦灼表达得非常强烈。且古诗十九首中,忧思苦闷的原因,往往很具体,或为相思之苦,而阮诗中忧思苦闷之因往往难测。古诗十九首的痛苦是差可解脱的苦闷与哀愁。阮籍诗的痛苦是不得不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焦灼与无望。附赏析: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秋夜星空寥廓明净,对幽闺思妇来说,最容易触动她们的别绪离愁把她们引入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而银河两旁的牛女双星的方位和有关她们的故事传说,更使得眼前景物和离人的现实心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这一梦幻世界的内容,也给诗作渲染了一层凄丽的悲剧色彩。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⑶。其次,抒情和写景的结合。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谐调一致,浑然一体。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炼工切而又富于蕴味。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蕴味无穷,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诗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其三十三见作品选P276其六一日复一夕,……谁知我心焦。思考:作者痛苦的内容是什么?阮籍诗中则较少有这种“中和冲淡”的表达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考试整理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7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