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典舞“古典”的含义何为“古典”?——《后汉书.儒林外序》中“古典”指:古代的典章法式。按照《辞海》中的解释: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具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古典”不仅是一种实体存在,而且是一种价值精神的取向,是否具有典范性是当代人对古代传统的历史评价。“古典”表现的是一种文化概念。它可以是人类历史的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是过去比较典型的物质构造形态,还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经典杰作。古典应该理解为是代表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例如古典建筑,古典哲学,古典艺术,古典风格等。“古典舞”的含义所谓“古典舞”: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这里特指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为贵族服务的古代宫廷舞蹈;指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仪式的宗教舞蹈;指在城市经济发达、表演艺术商品化时,由职业艺术家创造的具有古典艺术精神的舞蹈作品。一、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原始部落为谋求自身发展的图腾崇拜舞蹈,为狩猎、繁衍、祭祀、战争而舞蹈。这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生命情调的全民性的娱己舞蹈。◆纪功舞蹈的出现。如皇帝的乐舞《云门》、尧的《大章》、舜的乐舞《大韶》、禹的《大夏》等等。这时的乐舞已从娱己转为娱人。◆进入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奴隶女乐大为盛行。奴隶主对乐舞的享乐需求,使专以歌舞供奴隶主享乐的专职人员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舞蹈走向表演,走向舞台。◆宫廷祭祀舞蹈的出现。周朝建立后,为巩固政治统治,便建立严明的制度,被称为“制礼作乐”。周朝用礼乐互补的方式治国治民,以便保持社会有序。周代的乐舞主要指“雅乐”。有《六大舞》、《六小舞》,分武舞与文舞。周朝乐舞的制度化,标志着我国古代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汉代,民间乐舞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中央设立了乐府机构。促进了汉代民间俗舞的发展。“百戏”盛行。盘鼓舞◆魏晋,清商乐舞的盛行。中国“雅士”文化特质的呈现。飘逸闲雅,婉约雅致。《白纻(zhù)舞》唐乐舞白紵舞◆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胡乐胡舞的热潮。龟兹乐的流行。石窟壁画属于胡乐胡舞范畴,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全面展现。“飞天伎乐”形象。《敦煌舞蹈欣赏》◆唐朝,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辉煌时期。这是一个继承创新,兼容并济,融通中外的时代。《霓裳羽衣舞》白居易:“千歌万歌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羽衣舞》◆宋代,唐朝乐舞的延续,明清戏曲过渡的重要时期。严格的程式化队舞的形成。诗歌、道白、歌舞表演综合体。◆明清,戏曲的发展。纯舞加以念白,唱词,行动从抒情言志向人物刻画,叙事抒情并重转换。确立“以歌舞演故事”的基本样式。女子古典群舞《戏魂》二、中国古典舞的概念“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我国戏剧戏曲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提出的,是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了东方民族的审美特质,又借鉴了西方文化经验,使其形成了一个特指概念,也成了中国舞蹈艺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古典舞”并不是泛指所有中国古典的舞蹈,而是指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古典文化精神、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舞蹈。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认为:“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典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在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三、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点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即一切直观、外在的形形色色的体态和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拧、倾、圆、曲”正是中国古典舞蹈对“形”的审美追求的基本法则。神:是指舞蹈者心态与内涵的表达,泛指为内涵、神采、韵律与气质。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可以感知的。舞蹈中有句行话:“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劲:是指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大多是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还动的节奏。律:是指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其中“反律”也是中国古典舞律动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逢开必合、逢冲必靠”都是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古典舞作品赏析一、《孔乙己》第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以及诙谐的动作语言,一下子刻画出任务的形象——迂腐、生活穷困邋遢,同时也与后面形成对比。第二段:描写孔乙己因“窃书”而惨遭毒打,动作极度扭曲和夸张,表现人物的挣扎。第三段:凄凉之处无不令人伤感,伸出的手又缩回似是无奈和人世的失望,配以孩童的朗读声,更能显示那个社会的黑暗.《孔乙己》二、《千手观音》该作品打破以往舞蹈动作和技巧,而吸收敦煌壁画,利用手的不同变化造型来塑造佛的形象利用灯光、舞美等元素将“三头六臂”、“幻影动作”、“摇身百变”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利用聋哑人在万无杂念的状态中演出。《千手观音》三、《胭脂扣》第一段: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大提琴、中提琴伴奏的音乐下开始。音乐让你感到淡淡的忧伤。舞者在音乐伴奏下不断在寻找和追赶,表情时而忧伤时而欢喜,同时也夹杂着对爱情的回忆。第二段:几声钟声响起,舞者停止寻找,此时将阴阳两届融为一体。利用舞者的柔韧性和表演体现内心复杂心情。舞者背对观众下后腰,表情绝望无助。第三段:歌曲音乐响起,这音乐让女子回忆当年的甜蜜,但她还是清醒过来,失望,无奈,突然一个回身向前几步,但什么也没有抓到。最终带着失望离去,下腰、伸手…刘岩胭脂扣四、《踏歌》踏歌,汉民族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化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量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朴的踏歌风格。《踏歌》向观众勾描一副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春图。踏歌五、《秦俑魂》创作背景:《秦俑魂》的舞蹈创作是根据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改编而成的古典舞男子独舞剧目。由黄豆豆在1997年第五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上首演,震惊四座,博得一致好评。舞蹈以突出“人”本身为创作目的,结构紧凑无任何多余枝蔓,无论是道具的运用还是舞美灯光的配合都结合得天衣无缝。陈维亚导演以他独特的思路和丰富的想像塑造出一个标新立异的秦俑的形象,演员黄豆豆也把他刻画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剧目中所展现出的中华英魂的勇士气概和千年古韵的威武之躯让人们观后久久不能忘怀。《秦俑魂》作品介绍:舞台大幕一拉开便在一片硝烟弥漫中呈现出一个威武刚健,身着盔甲的灰色砖制秦俑造型的身影,他远远地立在舞台后区中央,在那具有中国韵味的旋律与铿锵有力的鼓乐节奏的伴奏之下,一个泥塑的古代士兵雕塑由一个固体的外壳忽然间开始蜕变。他的脖子开始一点点地扭转,嘴角微微颤动,他的手也有了知觉,掀开了糊在脸上的泥壳,撕掉了束缚在身上那沉重的盔甲,一块一块地抛向身外,脚也从泥土中有力地拔出,带动着魁梧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上千年的沉睡对他来说太长也太久了,他好像灵魂出窍般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舞台后区翻跃着进发出来,他单腿跪地,昂首挺胸,一个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就在这扣人心弦的一瞬间,音乐戛然停止,整个舞台被红色重彩的笔墨所笼罩,这时鼓声带着强有力的节奏感缓缓地从远处响起,演员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拧动身体像木偶一样出现了顿挫的感觉,渗透出一种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在古琴的一拨之弦中,演员的身体忽然向后一躺,加之弦外之音的一颤,身体慢旋了三百六十度,这种带有棱角又不乏韵律的动作把人物僵硬的躯壳韵律化,灵魂化。六、《扇舞丹青》《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扇舞丹青七、《桃夭》充满待嫁少女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曼妙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桃夭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9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