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当阳峪窑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该窑传世产品以剔花瓷与绞胎瓷名闻中外。中央、省、地、市博物馆及英、日等国博物馆均有收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季刊1933-1935年合定本第8卷刊文,给以高度评价。1951年我国考古学家陈万里亲临现场考察,并在1954年《文物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谈当阳峪窑》的考察报告。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也列有此遗址。当代专家也评价说,在黄河一北的古瓷,无一可与当阳峪瓷媲美。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北方民间瓷窑。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窑场未见文献记载。窑址面积很大。胎质有细洁的白胎、坚硬的灰胎、粗松的砂胎和缸瓦胎。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有刻花、半划半刻、填彩、三彩和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刻划花最复杂的一种是用多种色釉的剔划法,先在胎上施黑釉,次加白釉,再在白釉上罩黄釉,最后上一层绿釉,然后用尖锐器件,刻划花纹,剔出所需要的多种色彩。图案以缠枝牡丹为最多。当阳峪窑,是磁州窑系中较优秀的民间瓷窑之一。在遗址内发现了崇宁四年的窑神庙碑。是确定窑址年代最重要的物证。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组织考察团对河南的一些古瓷窑址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考察活动。河南地处中原,是文物大省,也是古代陶瓷生产大省,曾经出现了我国赫赫有名的汝窑、钧窑和汴京官窑,出现过唐青花、唐三彩和鲁山花瓷,至谜一样的五代柴窑,也出在“河南郑州”。据陪同考察的河南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同志介绍,全省的古窑址有上千座。我们这次考察主要是鹤壁窑、巩义窑和当阳峪窑。其中尤以当阳峪窑为重点。一、一座千年古窑的兴废当阳峪地处豫北太行山的南麓,2瓷土资源丰富,为北宋著名民窑。由于窑址在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故又称作修武窑。据当地瓷友考证,此窑当创烧于唐五代,宋金是其鼎盛期。在当阳峪村的桥头,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碑后是一处残留的宋代窑址。不远处是一座窑神庙,庙里立着一块“应德侯灵庙碑”。碑立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碑上记载:“时维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此地烧瓷历史之悠久。至北宋中晚期,炉火之旺,已成燎原之势。碑上文字反映了当时瓷窑之多,从事瓷器生产的人之众,制瓷业之兴盛。如今的村子正是建在当年的窑址之上。桥下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瓮涧河,河水绕村而过。3河道很宽,当年取水淘泥,舟楫运输,无不赖其利。如今河水已经枯竭,河床上栽着树和庄稼。我们沿河考察,堤岸上、庄稼地里,叠摞着、散布着古瓷残片和窑具。残片中白瓷居多,偶见绞胎瓷和黑釉、酱釉瓷片。考察中我们走访了当地百姓。他们世居于此,村落和房屋之下便是当年的瓷窑。所以村民们修路、盖屋取土、种田耕地,常常有大量宋代当阳峪窑的残器、瓷片出现。开始并不当一回事,后来有心人便当作祖宗留下的宝贝搜集起来,有的捐赠给当地博物馆,有的赠送给来考察的专家学者,也有些卖给了前来淘宝的人。不管怎么样,只要将古代的瓷片标本保护下来,都是好事。二一个博采众长的民窑在考察中,我们除了在窑址采集标本外,还参观了当地瓷友收藏的大量当阳峪窑的完整器、残器和瓷片标本。4原焦作军分区司令员卢华堂同志退休以后醉心于当阳峪瓷的收藏,如今已蔚为大观。在他的古瓷陈列室中,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宋金时期的瓷器和标本,让人大开眼界。在雅昌网上名为“当阳魂”、“当阳鬼”的两位先生,多年来对当阳峪瓷进行收藏与研究。在他们的瓷片标本中不少是有代表性的,为难得一见的当阳峪瓷的精品。丰富多彩的标本,让我们看到了宋代当阳峪的辉煌,不能不对当阳峪窑肃然起敬。在当阳峪最鼎盛的年代,生产出了白瓷、酱釉、黑釉、绿釉、三彩釉瓷以及绞胎瓷、钧釉瓷。装饰手法更是多姿多彩,艺术性高超,为世人喜爱和传诵。其剔花装饰最负盛名,釉色以黑白强烈对比于一器,或褐白柔和相映为一体;剔花线条流畅,图案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酱釉地划花、白釉地彩绘划花、白釉绿彩等,纹样洒脱,剔划生动,制作水平很高。宋代当阳峪窑的绞胎器可谓品种最多,数量最大,5纹饰最精美。白黑、白褐、白灰、白棕等不同胎泥配合,以特殊工艺手法,绞成美丽的花纹,如云片,如鸟羽,如木纹,切割拼接成形,上釉烧造成器,工序繁杂,难度极大。绞胎的碗、盘、杯、瓶、枕、动物瓷塑等产品极为丰富。更让人称奇的是酱釉和黑釉器,胎薄如纸,胎白如雪,坚致细腻,釉色如漆。乍看上去犹如宋代曲阳烧造的最精美的紫定、黑定。如若不是当地瓷友说是采自当阳峪窑址,真让人不能相信。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当阳峪窑的学者,或者称其为定窑系,或者称其为磁州窑系,都有一定道理。因为当阳峪窑的产品中确有磁州窑风格的釉色及剔花等装饰手法,也有类似定窑的粉定、紫定、黑定等产品,但这样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归结为哪一个窑系,6都不能涵盖其真面貌,不能全面反映其丰富多彩的产品风格。应当说,当阳峪窑的能工巧匠最善于博采众长,最能紧密地联系市场,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开发和生产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才能形成数百年不熄的炉火。当时,在我国北方,定窑的名气是很大的,其大宗产品是白釉称粉定,其次酱釉称紫定,以及黑釉、绿釉和白底褐花等品种,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手法形成独特风格,胎薄花细,轻薄精致,受到皇宫和士大夫们的青睐,畅销大江南北。同为太行山脉的当阳峪便向定窑学习,模烧出定窑风格的产品,而且惟妙惟肖,有的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当年,江南提举程筠曾作诗赞颂当阳峪的仿定瓷“铜红色如朱如玉”、“光辉满座庆云紫”。以致人们见了称之为“定器”。7磁州窑为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产品最为丰富,白地黑花装饰最具特色,划花、剔花等装饰手法最有民间生活气息,装饰纹样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十分畅销。离磁州仅几百里路的当阳峪窑自然将其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而且烧出了相当精彩的磁州窑风格的产品。至于同在河南境内的近处一些著名窑口,只要学得来的,一律采取“拿来主义”,派人上门学习,或请师傅前去取经。于是学习巩义窑,烧出精彩的绞胎器;学习钧窑,烧出钧釉窑变器,还创烧出被当地瓷友们称为钧釉“雪花斑”的新产品。甚至于派出工匠,远赴千里之外的耀州,向黄堡窑学习制瓷和刻花等工艺。在窑神碑上,明确记载了“蠲日发继,远迈耀地”之事。固然,在宋徽宗崇宁四年,派一批人到耀州是专门去学习绘塑窑神的相貌神仪的,但由此可见在这之前,8曾派工匠去学习过耀州窑技术,这是肯定的。那时,当阳峪窑工们博采众长,完全是为了产品销路和生计,自然是什么好销便想方设法生产什么。正像如今在市场经济中,争相模仿名牌一样,当然,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说。不过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为了卖出好价钱,窑工们就要拼命钻研技术,探索创新之路,生产出惟妙惟肖的产品,甚至高于仿品的质量。故当阳峪窑在仿定、仿钧、仿绞胎、仿磁州窑诸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也许正是仿制他窑的太多,而能形成自己特有风格的、最能代表本窑的精美之物则不多。所以自己生产的产品,常常被人误认为别窑产品。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遗憾。三一座值得深入研究的古瓷窑当阳峪窑之所以能成为北方的一个著名民窑,兴盛数百年,正因为产品丰富且有过人之处,9所以深为社会认可,为老百姓喜爱。当阳峪窑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也带动周围的广大乡村争相效仿。据焦作大学讲师原雪辉对当阳峪窑多年的研究,他认为该窑当年虽然不像定窑、越窑、磁州窑一样形成一个窑系,但当阳峪的中心窑场的地位是肯定的。在其周围方圆数百公里以内,分布着60余处古代窑址生产着与当阳峪相同或相近风格的产品。我们曾考察了距当阳峪窑20多公里的柏山窑址,在蜿蜒数里的窑址上采集到一些标本。有白瓷、青釉点绿花、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等。这里还生产有大量绞胎、绞釉瓷。可惜未能采集到标本。这是一座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的古瓷窑。解放后,老一辈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叶喆民先生曾考察过当阳峪,也为此写过文章,但总的说来目前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由于交通不便,前来深入考察研究者并不多。当地的收藏者如原焦作军分区司令员卢华堂,以及原雪辉、陈北朝等收藏了大量当阳峪标本,掌握了充裕难得的研究资料,有些标本十分稀少珍贵,因为在博物馆很少能见到同类的完整器。然而,深入理论研究,10找出发展规律,恢复历史原貌,进行窑址保护,则是要花大力气的。当阳峪还有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如何通过科学发掘,弄清当阳峪窑的创烧与终止的确切年代;早、中、晚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产品和特色;不同类型产品的烧造工艺与装饰特色;博采众长与创新的关系;胎釉原料的配方与资源分布;衰落年代的历史、社会和资源的原因分析等等。企盼着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爱好者们获得研究新成果。30多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和爱好者会聚我市,对当阳峪古陶瓷进行考察后,认为当阳峪古陶瓷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应加强研究和保护——■当阳峪古陶瓷是我国古陶瓷的璀璨之花9月23日至24日,来自我省的30多位古陶瓷研究专家和爱好者会聚我市,对当阳峪古陶瓷进行深入的研讨。他们认为,当阳峪古陶瓷是我国古陶瓷的璀璨之花,当阳峪窑应与国内五大名窑齐名。这次当阳峪古陶瓷研讨会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和焦作市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11中华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张永福通过潜心研究发现,当阳峪古陶瓷在古代不仅通过陆上运输,而且通过水上运输运往全国各地。中华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研究员李庆洲通过研究认为,当阳峪古陶瓷烧制时间长、规模大、精品多,许多专家把当阳峪古陶瓷当做定窑出的陶瓷,奉为古陶瓷难得的上品。当阳峪窑系是既烧民间用品也烧宫廷用瓷的重要窑系。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商丘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赵启钟认为,当阳峪古陶瓷品种多,艺术价值高,在宋代古陶瓷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与五大名窑比毫不逊色,应加大研究,把当阳峪古陶瓷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原雪辉认为,在豫西北太行山南麓700多公里浅表山区的沟壑中,有一个庞大的古陶瓷窑群,当阳峪窑是整个窑群的中心。该窑群的烧制年代可追溯至唐代,北宋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2当时沿太行山下,以当阳峪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250余平方公里有大小窑场上千余座,生产着不同种类、形式各异的陶瓷产品,形成了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区,其陶瓷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专家们通过研讨后一致认为,当阳峪古陶瓷集众家之长,个别方面具百家之精华。目前国内外古陶瓷界对当阳峪古陶瓷研究十分关注,加大当阳峪古陶瓷的研究势在必行,建议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编印有关当阳峪古陶瓷研讨的报刊,发行到专家、院校,进一步扩大影响。当天下午,专家们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当阳峪古陶瓷精品展。当数百件当阳峪完整器和瓷片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人们都被当阳峪陶瓷所折服。在当阳峪发现的瓷片之中,有定窑风格之白瓷,汝窑风格之青瓷,钧窑风格之陶器,官窑风格之薄胎细瓷,开片青瓷,13紫口铁足之青釉瓷,都在收藏家收藏的当阳峪瓷片、瓷器中找到了实物证实,这说明当时当阳峪制瓷技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加强对当阳峪瓷窑的保护刻不容缓9月24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到当阳峪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大家首先来到博爱县柏山窑窑址进行考察。在柏山方圆5公里的区域,有众多当阳峪古窑址,保存完好,跨度从唐代延续到明清时期,曾出土大量的绞彩。在中站区西王封窑址中,大家了解到该窑址曾发现具绚烂艺术风格的褐地剔白花红绿彩加黑开光的大盖缸以及色彩亮丽、风格明快的绞化妆土。最后,大家来到位于修武县西村乡阳峪村的当阳峪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宋代古陶瓷遗址,去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发现保存完整的古陶窑炉6座、作坊7处,出土了一批完整的陶瓷器。其中,所出土的酱釉瓷器胎体细白轻薄,釉面发亮,14堪称当时制瓷精品。当阳峪瓷窑遗址现存的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候百灵翁之庙记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碑文详述了当时当阳峪瓷业之兴旺,有巧匠百余家,从业者万余人,
本文标题:当阳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0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