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版(2011)急救技术更新内容
新版(2011)急救技术更新内容操作项目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评分心肺复苏流程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评分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1.病人病情及吸痰的需求;2.吸引器的性能;3.给氧装置及性能(危急状况可不先评估)告知患者:可能带来的不适用物:治疗车、听诊器、一次性合适型号吸痰管数根,无菌手套、带盖无菌碗、无菌生理盐水溶液或灭菌注射用水,快速消毒手溶液、吸引装置(经检查性能完好)操作过程争取病人的合作,使其咳出气道内分泌物,必要时给予翻身、拍背打开吸引器开关,调节适当的吸引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选择合适吸痰管,封口打开并与吸引器连接管相连接单手戴无菌手套插入吸痰管(勿使用负压)吸痰:使用负压,往外移动吸痰管,以手指轻柔旋转方式吸引成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与下次吸痰间隔1~2分钟(口述)观察:①呼吸情况;②分泌物性状;③SaO2/SpO2的水平;④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抽取适量清水或无菌水冲洗吸引器连接管,关闭吸引器操作后(使用后引流瓶和瓶塞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后洗净,有消毒日期,保持清洁)心肺复苏流程1.评估(1)确定环境安全,适合抢救;(2)确定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轻拍患者两侧肩部,俯身耳旁高声呼叫患者,确认患者无意识、运动;观察患者,若没有呼吸(终末叹气应视为无呼吸),立即呼救,同时检查颈动脉搏动(食指和中指并拢,先确定喉结位置,旁开两指距离),儿童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检查肱动脉,判断时间<10秒。2.准备用物电筒、听诊器、血压计、简易呼吸器、胸外按压板、除颤仪,其他视病情准备,必要时备口咽通气道、手套。3.操作过程(1)胸外按压①将床放平,若为软床则在患者胸下垫胸外按压板,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②按压部位与手法: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③按压深度:≥5cm(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4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④按压频率:≥100次/分,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2)开放气道①快速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取下义齿(若有);②开放气道:通常采用仰头抬颏法,即术者站于患者的头顶位,使患者头向后仰,托起患者下颌,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道;疑有颈部外伤者采取推举下颌法,即术者双手拇指置于患者耳后,食指与中指置于患者二侧下颌角向上托起。(3)应用简易呼吸器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①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气流量为10~12升/分(有氧源情况下);②一手采用“CE”手法,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面罩,成“C”形,并紧压使患者口鼻与面罩紧合,其余三指放在颌下成“E”形,托起下颌以使气道畅通;③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时间为1秒,连续2次,使患者胸廓抬起,通气频率8~10次/分,儿童和婴儿双人施救时12~20次/分。口对口人工呼吸:①保持气道开放的前提下,吸气,张大嘴,包严患者口唇;②捏紧鼻翼,吹气,时间1秒以上,潮气量为8~12ml/公斤体重,见胸廓适度抬起;③两次吹气间隔放开鼻翼,且两次吹气在6秒内完成。(4)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30:2(成人1-2名施救者,儿童或婴儿单人施救者);或15:2(儿童或婴儿双人施救者)。(5)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上述操作,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注意事项(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秒。(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儿童和婴儿见胸廓适度抬起。(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本文标题:新版(2011)急救技术更新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1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