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春季班三年级超常班 学而思 侯晓琳 第十二讲 平均数 平均数问题是应用题模块的重点之一。在学完方程之后,解决应用题时,我的建议是每道题目都想一下它的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体会算术和方程的练习和区别。对于孩子们而言,较简单的题目,用算术方法可以很快得到答案,用方程方法解题时间相对较长;而对于复杂的题目,方程却更为直观。 本讲上课时有一点感触很深:因为本讲计算量偏大,有些题目出现小数孩子们不太会算。数学的基础是计算,而我们超常班现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远高于学校接触到得水平,因此,希望在课下多下功夫,多练计算。首先,决不能让计算成为限制我们数学解题能力的瓶颈,其次,计算好的孩子确实会有一种优越性和自信。因此,希望每天抽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计算,厚积薄发,坚持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可以练习一些大数乘除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也可接触一下简单的小数乘除计算。两个目的:熟练、准确。 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算术方法解题: 例1:某人驾驶一辆小轿车要作32000千米的长途旅行(路面相同),车上装着四只轮胎,只带了一只备用胎,为使五只轮胎的磨损程度相同,司机有规律的把五只轮胎轮换使用,到达终点时每只轮胎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答: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总份数显然为5只轮胎,关键总量易错,小轿车走了32000千米,每只轮胎都走了32000千米,具体到轮胎,总数应为32000×4=128000千米。因此,平均每只轮胎走128000÷5=25600千米。 超常123学案1:某商场10组空调,后来又增加2组,这12组室内空调机全部打开时就会超过负荷断电。因此最多使用10台。在24小时内平均每组室内空调机最多使用多少小时? 分析与答:与上题类似:24×10÷12=20(小时) 列方程解题: 例7:蓉蓉家有5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蓉蓉。今年爷爷75岁,奶奶比五个人的平均年龄大26岁,爸爸34岁,妈妈比五个人的平均年龄小13岁,蓉蓉比妈妈小21岁。求,蓉蓉出生时爸爸多少岁? 分析与答:已知的年龄:爷爷75岁,爸爸34岁。 未知的年龄:奶奶比平均大26岁,妈妈比平均小13岁,都和平均比,因此设平均年龄为X,奶奶(X+26)岁,妈妈(X‐13)岁,蓉蓉比妈妈小21岁,比平均小21+13=34岁,蓉蓉(X‐34)岁。列方程: 75+(X+26)+34+(X‐13)+(X‐34)=5X X=44 蓉蓉今年44‐34=10岁 蓉蓉出生时爸爸34‐10=24岁 2011春季班三年级超常班 学而思 侯晓琳 移多补少求平均数: 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补充几个小题: (1)19,22,23,18,17,A。平均数是20。求A=? 分析与答:与平均数20相比, 19 22 23 18 17 A=20+1=21 少1 多2 多3 少2 少3 应多1 (2)27,14,22,15,24,17,A。平均数是20。求A=? 分析与答:与平均数20相比, 27 14 22 15 24 17 A 多7 少6 多2 少5 多4 少3 目前已经多7+2+4=13,少6+5+3=14。而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因此,A应多14‐13=1,因此A=20+1=21。 (3)平均数为20,求应有几个23。 18 20 23 3个 4个 ?个 分析与答:与平均数20相比, 18 20 23 3个 4个 一个多3,因此共6÷3=2个 共少(20‐18)×3=6 不多不少不用考虑应共多6 (4)平均数为20,求应有几个2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个 6个 2个 2个 3个 5个 ?个 1个 分析与答:与平均数20相比,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个 6个 2个 2个 3个 5个 ?个 1个 少3×4=12 少2×6=12 少1×2=2 不多不少 多1×3=3 多2×5=10 多1×4=4 目前共少12+12+2=26,共多3+10+4=17。而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因此,23应一共多26‐17=9,每个23多3,因此有9÷3=3个23。 例2:有甲乙两个车间生产零件,甲有57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32个零件,乙车间每人每天生产163个零件,两个车间每人平均生产144个零件。求乙车间人数? 分析与答:方法一:(算术方法) 人均产量人数 与平均数相比 甲 132 57 每人少生产144‐132=12个,57人共少12×57=684个 乙 163 ? 乙应共多出684个,每人多163‐144=19个,共684÷19=36人 共 144 57+? 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甲厂:每人少生产144‐132=12个,57人共少12×57=684个。 2011春季班三年级超常班 学而思 侯晓琳 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乙应共多出684个,每人多163‐144=19个,乙厂共684÷19=36人。 写成综合算式(144‐132)×57÷(163‐144)=12×57÷19=12×3=36人。 注:建议熟练后尽量写综合算式,便于观察后巧算。 方法二:(方程解法) 设乙厂X人。 人均产量 人数 总产量 甲 132 57 132×57 乙 163 X 163X 共 144 57+X 144(57+X) 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甲总产量+乙总产量=一共总产量 32×57+163X=144(57+X) X=36 注:平均数问题列方程的依据都是如此,用总量+总量=全部总量的思路列方程,而每一个总量都是对应的平均数×数量。不熟悉是可以画表格辅助分析条件。熟练后表格可以省略。 有的孩子喜欢把方程写成这两种形式: (32×57+163X)÷144=57+X (32×57+163X)÷(57+X)=144 方程没有问题,但解方程时仍要把它化成32×57+163X=144(57+X)来解最易。因此,建议不要用除法列方程。 加权平均数的思想: 举个例子:两种糖甲乙混合成什锦糖,不同的配比应该卖不同的价钱。 甲 乙 什锦糖的单价(元每千克) 单价 5元每千克 10元每千克(总钱数÷总重量) 数量一 1千克 3千克 (5×1+10×3)÷(1+3)=8.75 数量二 3千克 1千克 (5×3+10×1)÷(3+1)=6.25 这种问题就是加权平均数,8.75,6.25都是5和10的加权平均数。1和3这些数字,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 无论怎样的配比,甲乙混合后的单价一定在5~10之间,并且单价更接近数量多(权值大)的那种。如: 1千克甲,3千克乙混合后8.75更接近乙的10; 而3千克甲,1千克乙混合后6.25更接近甲的5。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不要求掌握,只要孩子们能体会即可。 超常123班学案2:蓉蓉买了3斤水果糖,1斤花生糖和2斤奶糖。水果糖每斤8元,花生糖每斤7元,奶糖每斤10元。问:蓉蓉平均每斤多少钱? 分析与答:(3×8+1×7+2×10)÷(3+1+2)=8.5元每斤。 例4:用12元/千克的甲级糖,7元/千克的乙级糖,6元/千克的丙级糖,混合成8元/千克的什锦糖。 (1)如果甲1千克,丙1千克,应放多少乙? 2011春季班三年级超常班 学而思 侯晓琳 (2)如果甲1.5千克,乙2千克,应取多少丙? 分析与答:方法一:(算术方法) (1) 单价 数量 甲 12 1 乙 7 ? 丙 6 1 平均 8 与平均相比 A.1千克甲多12‐8=4元、 B.1千克丙少8‐6=2元 C.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D乙应共少4‐2=2元,每千克少8‐7=1元,共2÷1=2千克。乙2千克。 (2) 单价 数量 甲 12 1.5 乙 7 2 丙 6 ? 平均 8 与平均相比 A.1千克甲多12‐8=4元,1.5千克多4×1.5=6元 B.1千克少8‐7=1元,2千克少1×2=2元 C.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D丙应共少6‐2=4元,每千克少8‐6=2元,有4÷2=2千克 方法二:(方程解法)以第2问为例,第一问类似。 单价 数量 总价 甲 12 1.5 12×1.5 乙 7 2 7×2 丙 6 X 6X 平均 8 1.5+2+X 8(1.5+2+X) 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甲总价+乙总价+丙总价=全部总价 12×1.5+7×2+6X=8(1.5+2+X) X=2 平均数问题与和差倍问题结合: 矩形图解法:小学阶段的公式基本都是如下形式: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其中,一旦赋予因数实际的含义,那乘积就有了实际意义,如: 一个因数表示速度,另一个表示时间,乘积就表示路程; 一个因数表示单价,另一个表示数量,乘积就表示总价; 一个因数表示平均数,另一个表示数量,乘积就表示总数; 一个因数表示长,另一个表示宽,乘积就表示面积; …… 正因为长方形面积的形式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借助长方形来形象直观的把各种公式统一起来。 例5:一次数学竞赛,甲队平均分为75分,乙队平均分为73分,两队全体同学的平均分为73.5分。又知乙队比甲队多6人,那么乙队多少人? 分析与答:方法一:(算术解法) 甲队平均分比两队平均分高75‐73.5=1.5分,乙队平均分比两队平均分低73.5‐73=0.5分,1.5是0.5的3倍,所以乙队人数应为甲队的3倍。 2011春季班三年级超常班 学而思 侯晓琳 本题转化成简单的差倍问题:乙队人数是甲队的3倍,乙队比甲队多6人。 甲队3人,乙队9人。 【附:乙队人数应为甲队的3倍有两种理解方式: 方式一:可以理解成甲队每个人多出的1.5分,都要被乙队的人“瓜分”,每人分得0.5分,因此是3个人。说明甲队的一个人和乙队的三个人对应。因此乙队人数应为甲队的3倍。 方式二:面积法(矩形图解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 总分=平均分×人数 长方形水平方向表示人数,竖直方向表示份数,则长方形的面积就表示总分。 如图所示: 长方形ABCD面积表示甲队总分; 长方形DEFG面积表示乙队总分; 长方形CEHJ面积表示两队总分; 黄色长方形表示甲队和平均比多出的分数; 绿色长方形表示乙队和平均比少的分数; 根据与平均数相比,多出的总量和缺少的总量应该相等 黄色长方形面积=绿色长方形面积 因为BI=75‐73.5=1.5,GI=73.5‐73=0.5,BI=3GI,因此HI=3JI (即长:黄是绿的3倍,那么宽:绿是黄的3倍) 即乙队人数是甲队3倍。 两种方式的本质是统一的。】 方法二:方程解法(表格略) 设甲队X人,乙队(X+6)人,两队共(2X+6)人。 根据甲队总分+乙队总分=两队总分,列方程; 75X+73(X+6)=73.5(2X+6) X=3 甲队3人,乙队3+6=9人。 超常学案4:甲班有25人,乙班有75人。两半总平均分是90分。如果甲班平均分比乙班平均分高8分,乙班平均分是多少? 分
本文标题:第12讲-平均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3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