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R·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前自学准备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课前自学准备课标要求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具准备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实验的规范操作。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课前自学准备预习检测1.燃烧的条件:(1);(2);(3)。2.灭火的原理:(1);(2);(3)。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其他物品隔离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课堂教学展示新课导入那么这些条件是否就是燃烧所必需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探究知识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实验内容一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操作现象结论(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实验内容二(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实验内容二(1)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2)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现象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结论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实验内容三在空气中常温放置的蜡烛继续燃烧,倒扣的烧杯内的蜡烛逐渐熄灭方案现象结论问答实验内容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分别蘸酒精和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后都会被点燃,因为长时间加热后,水分被蒸发,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问题与交流问答如果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木屑点燃时间短,煤粉点燃时间长,说明着火点低的先燃烧。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与交流课堂教学展示典例剖析例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原因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示:将灯芯拨得松散可以增大酒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酒精燃烧更充分。D例2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3个对比实验(如下图):(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2)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3)实验3的结论是(填序号)。A.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B.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的周围有充足的氧气C.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才能燃烧提示:(1)实验1木条是可燃物而玻璃棒不是,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2)隔绝了氧气,蜡烛会慢慢熄灭。(3)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有可燃物点燃的蜡烛熄灭AC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板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氧气(或空气)课堂教学展示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并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从而巩固了对燃烧三个条件的认识: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馈总结课后作业本实验是对前面所学的燃烧的条件的复习与探究,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容易归纳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从而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讲解实验条件时,要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课后反馈总结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6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