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第十一讲 老舍的小说创作
第十一讲老舍的小说一、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舍”。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这种家庭使得老舍从小郁郁寡欢,性格内向。他十二岁考入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退学。这一段贫民窟里艰辛的少年生活,使他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感情深厚,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一九一三年,老舍考入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担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等职。一九二四年,由人推荐到伦敦的东方学院教中文。一九三零年回国后,先后在一些大学任教授。抗战开始,他丢弃山东齐鲁大学的教授职务,抛别留在即将沦陷在济南的家人,带着一个小行李包流亡到武汉。1938年,老舍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的秘书,成为这个组织的日常工作主持人,为抗战做了大量工作。老舍当时要和左中右文化人士、知识界、政界、军界、商界接触,之所以成功,与他的为人是分不开的。茅盾说:“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努力和耐心,恐怕我们联合全体爱国文化工作者的伟大目标,不会建立得这么快和顺利,也不会在这么多的麻烦和困难中坚持到现在。”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唱戏、说书……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国民党恨老舍,张道藩指责他叫共产党包围了。老舍写信反击张是在搞分裂。40年代在重庆,报童给老舍送《新华日报》,特务盯梢,老舍反讥:“老兄,你每月拿几块钱?我替你写报告。”1939年到过延安,毛主席要与他碰杯,他说:主席身后有几万万,是五湖四海的酒量。一九四六赴美国讲学,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回北京。这以后,他担任过多种职务,如中国文联主席、北京文联主席。并积极为人民创作,他曾说自己是歌颂共产党的“歌德派”。一九五一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九六六年八月,他还对巴金说:“我没有问题,我最近见到了周总理和陈副总理。”但八月二十三日,北京发生了殴打文艺工作者事件,老舍被游街、批斗、毒打。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一包茶叶。二、短篇小说简介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牛天赐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等长篇小说。总的看来,老舍一开始创作就是走的一条现实主义道路。但在《骆驼祥子》之前,尚属于探索阶段,艺术上不够成熟。主要问题是表现浮浅,失之油滑。一九三二年以后,老舍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开始是“随便写笑话”,以后技巧逐渐提高和成熟。这些小说大致上可分为三类:1、继承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克服了“油滑”,在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和人物中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如《上任》:写原土匪尤老二当了济南稽察长,每月薪水一百二,办公费八十。他想立功高升发财。上任第一件事是抓土匪,谁知道碰到六个哥儿们,要去了六十块钱搭车逃走了;第二次办烟土,又碰上六个弟兄要去了三十六。最后碰到土匪头目钱五送了大笔钱来,劝他不干。他只好辞职。小说通过尤老二与土匪的喜剧性冲突,表现出反动政府衙门的腐朽无能,官就是匪,匪就是官。2、以朴实的素描为主,风格明快简约,神韵质朴苍凉。如《断魂枪》(1935年):写孙老者风闻“神枪沙”的“五虎断魂枪”而上门切磋求教,沙子龙却敷衍应付,坚持不传。旧武侠的解释往往是持艺者依仗“绝活”生存,因为“艺”是生命的根本与自由的工具。老舍的回答是:“国术”无用!小说开头就写明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这说明在“火车与快枪”的时代,古老的国术只是摆设,不再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本,传统的江湖及其英雄已是昨夜的梦境。但国术因为与民族的历史与国人的情感命运相联系,便产生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魅力。沙子龙虽已歇业改行,“身上放了肉”,但还是留恋过去,经常自炼自娱,以身负绝艺却无用武之地而感伤和自豪。这是一种古典的力和美被毁灭的悲剧。老舍理性的意识到工业文明对古老文化冲击的必然性,又流露出国术衰微民族不振的忧患之情。小说还可以从超越历史与民族的层面上理解:生命的寞落感。人越是被逼向现实,其情感越是怀旧,以历史为美和寄托。《断魂枪》不同于老舍早期的轻松油滑,标志着现实主义风格的转换:塑造人物多用白描,细节精炼传神,语言朴实生动,主题与人物的开掘深入。“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3、以抒情为主,风格沉郁凄婉。《月牙儿》(1935年)根据老舍自己写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而成,原小说未及发表而毁于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战火。小说写母女两代人相继沦为暗娼。老舍:“我的创作有两条道路,《月牙儿》和《骆驼祥子》各自象征了这两条路。”一是抒情体,一是叙述体。《月牙儿》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通过“女儿-我”的眼睛与心灵抒情表意,全文43节,如歌哭,如泣诉,优势不在叙事与性格。月牙儿既是实景,又是象征,总在主人公故事的关节处出现,陪伴着她,是她命运的见证,又象征着她的柔弱与纯洁。月牙儿作为抒情对象,更显出主人公的孤苦无依。作者常常变换月色,或浮云遮月,或夜黑无月,可无论望天叹月,闭目思月,总是无满月,无暖月,月牙儿总是柔弱悲凉,与主人公的心境命运浑然一体。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1936年春天,老舍听一位朋友“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还“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转祸为福,趁军队移动之际,偷偷地牵回三匹骆驼。”于是,他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开始写作。九月开始在《宇宙风》上连载,1937年9月续完。1939年出单行本。到1941年就印行了六版。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上演。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是仅次于《阿Q正传》的。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第一阶段:“祥子”。祥子原是个农民,因为“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流浪到北京城。他强壮、诚实,为了挣饭吃,卖力气的活都干过。老舍真实的写出现代城市对农业社会的必然冲击。城市意味着人类在物质与文化方面更高阶段的生活。农民不再满足土地上的生活,被“引诱”到了城市。长期的游民生活使他有了心计,看出拉洋车“多一些变化与机会”。于是,他想“自由、独立”,自己买一辆车!他认为“这不是梦”,因为自己身强力壮,“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般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象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祥子开始攒钱,“病了,舍不得钱去买药”,“困难,更咬牙努力”。整整三年,他攒足了一百块钱,用九十六块买了一辆新车!他高兴地“几乎要哭出来,”“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从此,他从一个无业游民变为自由的洋车夫——高等车夫。“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赶上二年,至多三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农民-打工仔-老板,这种人生理想几乎是现代城市中一般人的梦,这种变化显出农民的本质特征正在蜕变,由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向资本主义的理想前进。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具有一般小市民的那种心计和聪明,有时也做着当车厂主人的梦。但性格中更多的,是保持了农民的纯朴厚道。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勤劳坚韧。作为这一形象的鲜明特征是:体面要强。老舍有个比喻:“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没有买到车时,他觉得丢脸,“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人”?买到车以后,有一种“责任”心:这么大的人,这么美的车,不快跑就不足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尽管累得“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还是像“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路”那般骄傲。“他没有一般洋车夫的那些恶习,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也不讲价争座,绕点远也没关系。”总之,“那么诚实,那么简单可爱”,是一个体面自尊的人!于是,祥子有了价值依托。祥子是在劳动中体会到个人生存的价值。老舍真实的写出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占有会自然的增长劳动者的生活信心,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所在。但社会并不允许他做一个人,而是把他往堕落的深渊里挤。半年后,即1928年春,他连人带车被军阀张作霖的部队抓去,抢去了那套“干净体面”的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系腰的布带!他忘不掉那车,祥子“落了泪”,“至少还得几年的功夫!”所受的“欺侮”使他“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他喊出了反抗的呼声,尽管这反抗那么微弱而朦胧!老舍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不可能正常的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动乱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战争动乱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特征。第二阶段:“骆驼祥子”。命运,有时也给祥子一点小运气。他从部队中逃出来,还顺手捡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回到城里,开始在人和车厂:不久到杨家拉包月,因受不了气而辞掉,仍然回到人和车厂。车厂刘老板的老姑娘虎妞看上并引诱他,他想摆脱虎妞,便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谁知曹先生被诬告成“乱党”,他也受牵累,被侦探敲诈光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积蓄。祥子无路可走了。这一阶段中,祥子的志愿没有改变:买车,拉自己的车。得到骆驼后,马上想到卖掉得钱再买车。回到车厂,存下钱,又拚命积蓄,开始了第二次苦斗。每天,他对着瓦罐天真地喊:“多多地吃,多多地吃,伙计,多昝你吃够了我也就行了。”“这是他的自愿,甚至是宗教”。但是,“骆驼祥子”已经不同往日的“祥子”了。首先,理想开始动摇,内心常常出现矛盾,没有了往日的坚定和执着。“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赶上那样的事呢?”“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大概就这么完了,无论自己怎么要强,全算白饶。”“在小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理想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现在他暗暗摇头了。”这说明他对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清醒一些,但支持自己行动的内心目标却越来越模糊,终有一天将完全幻灭。再者,他性格中纯朴善良的成分逐渐减少,开始沾染小市民的不良习气。从部队逃走时,他留恋城市生活:“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要饭也能要到晕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回到人和车厂后,“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要强既是没用,何不乐乐眼前呢?他们是对的。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应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惑力。”正是因为喝酒,虎妞才趁虚而入使他堕落。他开始象一般人那样奉行城市的最高价值:金钱。“世上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高妈放印子钱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 老舍的小说创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9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