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摄影流派目录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二、自然主义摄影三、摄影分裂主义(摄影脱离派)四、新客观主义摄影五、纯粹主义摄影六、未来派摄影七、抽象派摄影八、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九、社会纪实摄影十、勘的派摄影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3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样式同等的地位,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派主张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力模伤绘画,为了达到与绘画同样的视觉感受,摄影师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1892年摄影团体连环会、1893年德国汉堡画意摄影展览、1894年巴黎摄影俱乐部、1902年纽约的擾影分离派和1904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的相继成立,将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推向顶峰。画意摄影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印象主义摄影等凡个分支。高艺术也称极其高雅的艺术,主要是指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术。高艺术摄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指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地创作出绘画效果的照片。奠基者是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和罗伯特·亚当逊。希尔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被认为有着荷兰肖像画大师伦勃朗的遗风,而亚当逊是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家,他们两个人合作,以卡罗式摄影法为人们拍摄肖像。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绘画特征,画面有着朦胧的美感,构图严谨,具有油画般的效果。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他们对绘画的模仿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在的精神。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运用导演、摆布、剪辑、拼贴、叠印的方式表现宗教、文学故事题材,画面精心设计,构图严谨,具有绘画效果。这同时也开创了一种集锦摄影手法。1857年雷兰德拍摄的巨幅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是高艺术摄影最具代表性之作。作品模仿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用30张不同的底片拼贴、叠印而成。雷兰德因他的巨大成就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雷兰德《人生的两条路》O.G.雷兰德这幅作品不仅构图严谨,而且具有很强的教化意味,画面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教诲两个年轻人怎么选择人生。画面分两个部分,左边充满了欲望与诱惑,表现的是一种堕落的人生;而右边表现的是勤劳向上的人生。画面通过对比手法,劝导年轻人要走正道。罗宾逊也很热衷于用多底片合成作品,他的《弥留》就是用了五张底片拼贴制成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表现的是一个少女即将离世,亲友们悲痛告别的场景,画面弥散着伤感的气息,传递出古典画意的美学取向。《弥留》罗宾逊摄1855年中国画意摄影师:郎静山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在中国,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以山水风光、亭台楼阁为主题。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为了反映时空中各种不同的“气”,郎静山发明了复杂的“集锦摄影”,并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郎静山有一幅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作品——《中国》。《中国》这个作品采用了强烈的黑白对比,烘托了长江在气势上的雄伟,值得一提的是,郎静山在这张作品的制作上使用枯笔直接在底片上描画,形成了颇具绘画感的笔触纹理,这在20世纪20年代,无论中西方都鲜有前例。《中国》郎静山摄《中国》局部郎静山摄中国画意摄影师:孙郡中国摄影艺术家,出生于浙江绍兴,7岁开始学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其作品融入了绘画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和故事的结合,意境深远,被媒体誉为“摄影诗人”。他的作品深具东方韵味,是东方美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把传统仕女图的写意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产生了一种惊世骇俗的美。他采用了极淡的底色来衬托女性的高贵与典雅,模特们风情万种的体态把女性的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组图中的人物娴静清丽而又温润大方,有一种女性端庄柔和的绘画美感,组图表现了摄影者对茶文化内涵和女性体态美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知,推翻了大众对摄影艺术的传统概念,是一种高雅而崭新的大胆尝试。每张摄影作品均达到了构图和谐、动静相宜、感光匀称的艺术效果,散发着一种卓尔不群的高贵气质。印象派摄影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在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影响深远。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261889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英国首展,展览对英国艺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鲁滨迅,他在肯定印象主义绘画的同时认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在这样的美学观念的指导下,鲁滨迅注重将“柔美”的审美意识融入到摄影艺术创作中,开始推崇这种蒙胧效果的软调摄影。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乔治·戴维森(GeorgeDavison,1856—1930),英国摄影家,伦敦柯达公司经理,代表作是《葱田》等。他将摄影拍摄的清晰区分开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强调清晰,主张艺术上的表现是第一位的,认为柔和的影调才能很好的表现出艺术效果。《葱田》创作于1889年,在首次印象主义摄影展中展出并成为整个印象摄影的典型代表。《葱田》以针孔成像的方法展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葱田、小屋、山林浑然一体,蒙胧中体现着宁静与和谐。戴维森拍摄的多为自然风光,其作品柔和、典雅,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葱田》乔治·戴维森摄1889年罗伯特·德马奇(RobertDemachy,1859—1936),法国摄影家,巴黎摄影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在草坪上》、《后台》、《芭蕾舞女》等。他擅用树胶重铬酸盐工艺创作,其作品题材广泛,重视画意的营造,力求印象绘画效果,以表现蒙胧之美。他不仅在实践中推崇印象摄影,且在理论上亦建树颇多,著有《树胶重铬酸盐工艺》、《摄影艺术表现方法》等文,于技术、艺术两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印象主义摄影。他重视画意的营造,力求印象绘画效果,以表现蒙胧之美。约翰·杜德利·约翰斯顿(JohnDudleyJohnston,1868—1955),英国摄影家,以拍摄城市风光作品而著称,代表作有《利物蒲印象》等,《利物蒲印象》拍摄于1906年,画面影调柔和,表现出雨中利物蒲那梦境般美的印象。约翰斯顿注重影像的柔化,其城市风光作品中显现出特有的高雅、和谐、唯美的韵味。《利物蒲印象》科琳娜·维奥内说到印象派,就不能不提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最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瑞士女摄影师科琳娜·维奥内也掌握这一印象派创作的精髓。她虽然没有亲自游历全球,却创作出了全世界各著名景点的“印象派”摄影作品。印象主义摄影的特点是蒙胧、唯美、模糊、典雅。整体作品构图自然,画面影纹粗糙,不求立体与质感,不求细节的展现。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印象派的摄影家们想尽方法抹去画面的清晰,在拍摄器材选择上使用针孔镜头、特殊的柔焦镜等;在印相时使用漫射滤光镜或有意地修整负片;直接使用画笔在照片上描绘等,刻意地弱化轮廓的清晰,以舍弃实在的形来追寻单纯和谐的美感,体现如诗如梦般境界。印象主义的特点和局限:印象主义的局限是对摄影的真实表现认识不足,在影像创作中以绘画的审美要求对影像表层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想以这种机械的仿画般的改动来使得摄影更为艺术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印象主义摄影仍未能触及摄影的本质研究,还是停留在模仿绘画的阶段,只不过将早期高艺术主义的导演摆布转向面对生活层面,印象摄影作品使人远观如绘画一般,有些作品甚至近观影纹亦似印象笔触,且印象主义作品中不注重画面的空间感与立体感,结构平面化的倾向使得作品过于单薄,消弱了影像真实的特质。若长期刻意的在照片形式上“创作”,会使摄影家忽视摄影的本体语汇的探究,不利于摄影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之处,使得印象主义摄影未能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是摄影创作领域的主导方向。▲摄影与绘画的共同点:①、都是通过平面的描绘造成视觉空间上的立体感;②、都是表现生活的内外统一性;③、都是表现生活的瞬间性;④、表现生活空间的并列性。▲摄影与绘画的不同:摄影具有纪实性和统一性;绘画时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再次艺术创作,突显其显著特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理解,创作出不同的画作。论述摄影与绘画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举例。答:摄影,在其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当其与艺术发生碰撞的时候,才成就了我们的摄影艺术创作。而摄影与艺术的绘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摄影刚刚产生的那个年代,世界上第一批拿起照相机的摄影前辈,为了维护摄影的艺术地位,借鉴了当时绘画创作的手段进行摄影创作,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流派——高艺术摄影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2.世界摄影史上的重要摄影流派——画意摄影流派,其画面风格主要是利用柔焦等方式模仿绘画效果。3.摄影的很多艺术创作法则借鉴了绘画传统经典法则,如“黄金分割”等等构图法则。4.摄影与绘画一样,非常注重画面中视觉元素的造型表达。(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5.摄影中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与绘画史一脉相承的,如:红色在摄影与绘画中都有热烈、喜庆、胜利、紧张、血腥、革命等情感表现。6.由于摄影的产生,其高度写实的画面形式也促进了绘画从写实的古典主义走向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如:绘画领域产生的印象派、野兽派、达达派等著名的绘画流派)7.在现代绘画中,很多的艺术家也积极借鉴摄影表现形式,在绘画中表现摄影镜头所看到的画面效果,有时甚至于在画面中掺入影像元素。8.在现代摄影中,也有很多的摄影艺术家积极借鉴绘画表现形式,在摄影画面中融入绘画形式。9.摄影与绘画同属于造型艺术的不同门类,其表现语言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有很多艺术家运用绘画他用照相机拍不出来的,用摄影表现他画不出来的创作。二、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zhìgù)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彼得·亨利·爱默森1856年生于古巴,1868年举办首次个人摄影展,1885年开始为摄影界
本文标题:摄影各个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1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