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二章---学生指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生指导1心理学基础知识2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3小学儿童的学习4小学德育5美育6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录CONTENTS威廉·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教育心理成一门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越高越聪明。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智商:IQ=MA÷C.A×100140以上天才120-140超优100-120优秀90-100常才80-90次常70-80临界正常60-70智力落后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感过程---情感、情绪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小学生表现)特征—能力、性格、气质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过程---感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别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过程---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温度觉: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视觉: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相互补偿性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如盲人的听觉灵敏。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马赫带现象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绿叶陪衬下红花更红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感觉后效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过程---知觉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运动知觉真动知觉:指观察者处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物体在运动的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诱动知觉:是指实际不懂的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自主运动知觉:是指缺乏外在参照物的情况下,把静止的对象视为运动的一种幻觉。错觉幻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过程---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直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③对象的活动性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过程---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也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分类无意注意没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有关系交替发生,简单不重要的活动需无意注意,复杂重要的活动须要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兼有两种注意的部分特点,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散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记忆概念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分类保持时间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特点:时间极短,一般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贮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信息加工和存贮内容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记忆的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识记具有选择性分类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方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曲线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遗忘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遗忘。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原因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况的反映。特征间接性概况性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环节。基本形式概念—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判断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思维的种类发展水平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离开了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如儿童边数手指边算术,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停止。具体形象思维:是人脑对表象进行的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抽象逻辑思维: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逻辑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分析思维指向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或最好答案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如教学中“一题多解”。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用音标规律读单词等。过程创造性思维三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情绪的基本分类愤怒1恐惧3快乐2悲哀4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悲哀并不总是消极的,它有时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激情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情绪状态分类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分类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确定行动目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意志过程的基本阶段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需要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需要--引起动机内部条件诱因---引起动机外部条件兴趣兴趣的品质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能力见下页个性心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力概念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知识是认识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要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分类构造一般能力:是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创造性程度模范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趋势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01先天遗传因素02早期的经验03教育实践活动04个人勤奋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性格A性格态度特征B性格意志特征C性格情绪特征D性格理智特征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气质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人格概念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特征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这里的秉性就是人格的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大方面。身心发展的概念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由身心成熟决定的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威尔逊:强调基因复制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及其成熟势力说霍尔:遗传决定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斯金纳: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和矫正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内外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孟母三迁、墨子提出的
本文标题:第二章---学生指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3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