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打江南走过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如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者简介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3年郑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郑愁予其人其诗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神秘感。他本人是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主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有经验的人一定同意,愁予的诗最难英译。”——台湾诗人杨牧内容:第一节:诗序第一句暗示错误的由来描写女子漫长的等待第二节:描绘女子等待的情思第三节:对第一节的补充,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纵横双线——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结局,中间五句是想象对方,最后两句是眼前写实。全诗按照“实——虚——实”的思路倒装。结构: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的街道向晚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感情执着、专一中国性的意象:诗歌鉴赏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他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予它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他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对她的想像: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人想起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郑诗的古典韵味。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从想像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欣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绵绵,格调凄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鉴赏评价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语言美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本文标题:《错误》郑愁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7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