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发展2.通过活动认知清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3.结合现实分析祭扫的弊端,形成“文明祭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对现代清明祭扫的正确认识教学准备:PPT、视频、鸡蛋、水彩笔、颜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导入:【唐】杜牧《清明》师:“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佳节。关于清明节,大家已经知道的有哪些呢?它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各班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说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了解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二)清明节的起源及发展师: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一个节气——注意,是“节气”,24节气,而非“节日”。那么,大家知道的24节气都有哪些?生:(自由发言)师:24节气,一首诗歌可以全面囊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配以图片)【播放视频链接1:24节气】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具体如图所示。(学生若有不了解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拓展说明)大家可以看到,“清明”是一个节气,而我们的“清明节”清明二字就是出自此处。最初,它只是一个节气,并没有特别的习俗意味,什么时候它开始成为一个大家熟知的烧香祭祖扫墓的节日呢?生:(自由发言,选取知识面广的学生进行提问)【播放视频链接2:清明节的形成及发展】明确:起源:寒食节·“介子推”的故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形成: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发展:2006年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开始设定法定节假日。(三)清明习俗师:清明节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出各式各样的习俗。可能大家知道的就只是祭拜逝去的亲友、上坟扫墓,难道清明节就只是一个沉重的节日吗?生:(自由发言)师:从我们本周启动的“清明文化周”,大家不难发现,里面有很多比较轻松、休闲的项目,比如放风筝、种向日葵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清明节本来就有的习俗。或沉重、或悠闲,古人在字里行间都记录了下来(PPT展示诗词)除了诗词记载之外,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好的方式——蛋画。(展示图片)这是我们去年清明节时师兄师姐们做的蛋画。今年,看你们的!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鸡蛋和颜料,开始动手——【学生活动:蛋画记清明】(四)祭祖与“文明祭扫”师: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往往把清明节作为一个单纯的祭祖节日,都会在这时候祭拜逝去的亲友。当然,人们也不是只在清明节才会进行祭拜活动,不同地区的祭祖节日也有所不同,大致来说,中国总共有四大祭祖节——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可根据学生情况做扩充说明,不赘述)祭拜祖先,缅怀亲人,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图片展示)生:(据图回答或自行补充说明)师:环境污染、铺张浪费、形式主义···一系列日益暴露的问题总能给我们一些警示,我们该怎么办?生:(自由发言,抽取提问)师:这是物质现实层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要文明祭扫。还有一个情感层面的新兴事物——“网上祭扫”【播放视频链接3:网上祭扫】师:这种方式,大家怎么看?可不可取?有没有可操作性?生:(自由发言)(此处不硬性统一观点,鼓励学生说自己独到的见解,客观、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教师做好方向引导)(五)本课小结师: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清明节的得名、起源发展以及相关习俗文化,大家对它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周末清明节的时候可以陪同家人或踏春出游,也可以祭拜先人,当然祭拜先人的时候,要做到文明祭扫。让我们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也能兼顾现代的低碳环保!教学反思:岁岁年年有今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代人的清明节似乎已远不如杜牧诗歌里所说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更多的倒是类似王磐的“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尤其是在它被确立为法定假日之后,清明节除了保持祭祖扫墓这一重要习俗外,也扮演了休闲度假的角色。此次清明节的课程,在了解节日发展演变之余,我们把它设定为一个活动课:画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于在鸡蛋上作画这种形式兴趣盎然,我们也收集了一批相当出彩的作品。期间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蛋画的保存。无论生鸡蛋还是熟鸡蛋都无法长期保存,只能用照片保存,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此次画蛋,在一些班级出现了“假鸡蛋”模型,在这上面作画可以长期保存,经年累月不会变质。明年的画蛋或动画,将会全部采取模型,以利于我们作品的收集保存。
本文标题:清明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8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