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课件3】中共党史介绍
中国共产党历史简介静安区委党校刁含勇第一部分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一、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的成型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历史传统无产阶级南陈北李十月革命陈独秀李大钊俄国十月革命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参加中共一大的15位中外代表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马林尼科尔斯基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一大所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纲》中重要条文的分析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实行社会革命3、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的成型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静安区成都北路7弄30号)召开。一共有12位中国代表参加。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施存统罗章龙谭平山王尽美李震瀛蔡和森许白昊杨明斋谜3、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的成型一个宣言一个章程两个纲领九个决议中国人民(资产阶级、工人、农人)痛苦的根源——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苏联共产国际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两步走”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了中共三大,决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5名国民党籍代表中有10%是跨党的共产党员。苏联帮助下建立的黄埔军校(多名共产党员在其中任教)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会议场景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国民党一大以后的政治构架国民党中央党部(一室六部)秘书处:主任谭平山(中共党员)组织部:部长谭平山(中共党员)秘书杨匏安(中共党员)宣传部:部长戴季陶(国民党员)工人部:部长廖仲恺(国民党员)秘书冯菊坡(中共党员)农民部:部长林祖涵(中共党员)秘书彭湃(中共党员)青年部:部长邹鲁(国民党员)妇女部:部长曾醒(国民党员)中共党团员在1924年初仅有400余人,占当时中国国民党党员人数的2%不到。但在国民党一大所选举出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中共党团员的比例高达25%。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中山舰事件蒋介石中山舰1926年3月18日,中山舰突然驶回广州,蒋介石利用这个机会,在2天后逮捕舰长李芝龙等50多名共产党员,并趁机提出《整理党务案》,削弱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与影响。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北伐运动北伐的目标张作霖(30万)孙传芳(20万)吴佩孚(20万)北伐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新式国民革命军工农运动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北伐运动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革命的工农群众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发展起来,极大地推动了北伐的发展。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过激”的现象。(工人)提出使企业倒闭的要求,工资加到骇人的程度,自动缩短工作时间至每日四小时以下,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搜查轮船火车,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的一个问题》)(农民)擅自捕人游乡,随意罚款打人,以至就地处决,驱逐出境。(李维汉:《回忆与研究》)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国共合作的破裂四·一二政变“左派”汪精卫七·一五政变从“左派”到“清共”的国民党主席汪精卫蒋介石杀害共产党人的历史照片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一个“小党”和一个“大党”的合作锻炼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壮大了党的队伍国共合作前,全国仅有400余名党团员,到了1927年,全国已有5.8万名党员、3.5万名团员,领导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加速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小结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担负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重任。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适应了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奋斗历程1、土地革命的成败得失2、抗日战场的英勇表现3、自我建设的不断完善4、历史机遇下的迅速发展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革命的成败得失夺取中心城市?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的建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江西农村土地革命的运动标语2、抗日战场的英勇表现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发动105个团20万人,歼敌2万余人在百团大战中担任总指挥的彭德怀3、自我建设的不断完善延安整风时间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成果破除教条思想,破除对苏联的“迷信”倾向坚定实事求是,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维护团结统一,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4、历史机遇下的迅速发展战后局势雅尔塔协定党的成长1亿、120万与100万不能丢下枪杆子重庆谈判重庆谈判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4、历史机遇下的迅速发展美苏两国的利益争夺我军开赴东北鸟枪换炮强大的东北野战军步枪700000支机枪14000挺各种口径的炮4000门坦克600辆汽车2000辆弹药库679座飞机800架军用舰艇若干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1948年,国共力量的对比被颠覆战略大决战不准渡江?新中国建立辽沈战役中的解放军炮兵部队总结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我们党始终为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党能够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和前进。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和贪腐堕落,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的的艰辛、曲折与成就一、巩固新生政权的内政外交建设(1949-1956)1、争取发展内政的国际环境2、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1、争取发展内政的国际环境莫斯科祝寿中苏同盟朝鲜战争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建国伊始保留私营经济的原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学习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经济体系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66)1、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2、双百方针与反右运动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经济调整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国家日后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6年9月15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图为毛泽东宣读中共八大报告。2、双百方针与反右运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波匈事件”与“双百”升级事情正在起变化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反右运动的影响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赶英超美大炼钢铁工业核心小高炉人民公社平均分配公共食堂自然灾害天灾与人祸小高炉,大炼钢办公社,吃食堂前后18年间全国旱涝等级资料表:年份-2度区(涝)-1度区(偏涝)0度区(正常)1度区(偏旱)2度区(旱)120个站总指数全国平均指数1954412926168-79-0.65819571517353419+25+0.2081958203735308-21-0.17519591334352513-9-0.0751960142133449+11+0.09219611236282915-1-0.008196569303441+95+0.7921972512263542+97+0.968以下资料见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368页4、经济调整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三自一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承包政府定下的那农业生产指标,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小作坊、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商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国际国内背景运动中的分歧小结十年探索的曲折性党领导人民克服了曲折探索所导致的严重挫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建设成就,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挫折,顶住压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倦地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党在这十年建设中,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充分表现了党的探索历程的复杂性。但我们党以巨大的勇气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几次努力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三、重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路(1963-1978)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者社会进步,而只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全国人民艰苦创建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与真理大讨论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会上的邓小平与陈云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改革开放的开始小结科学而又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与前进(1978至今)1、改革与争议2、邓小平南巡3、坚定的道路1、改革与争议改革释放的能量改革引发的争议2、邓小平南巡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3、坚定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3、坚定的道路改革开放永无止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总结2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成就我们党彻底结束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们党使中国综合国力逐步上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世界影响日益增大。总结3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验与思考民心所向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撑,失去民心则有亡党之危。
本文标题:【课件3】中共党史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9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