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入炉煤与入厂煤热值差的原因
1入炉煤与入厂煤热值差的原因入厂煤与入炉煤二者之间的热值差是燃料管理的一项基础指标,造成热值差的原因很多,各地各厂客观条件不同,即使同一种煤,热值差也各不相同,例如各地区气候、气温不同,存煤量的热量损失就不一样;各厂的建厂条件和设计不同,“烧旧存新”的周期不同,热量损失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加强管理可以减少热量(d玜蛾??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粚?索J蠬?那么如何减小热值差呢?现将几点措施简述如下:?邒]qS5?1、强化入厂煤煤质检查验收Nkf?X2?我厂是坑口电厂,用的是周围矿区的煤,而这些小煤窑的质量差异很大,易发生矿上以次充好的作假现象,煤质检查任务较重。因此作好采样和监督工作,才能提高检查验收的效率:諔抺訪教蔙(1)最大限度地坚持机械采样,并保证采样随机性,不偏不倚,做到采样具有代表性。制样系统要完整、科学,各级破碎必须达到标称粒度后方可缩分、制备。-n祜窹I?(2)凡是进入电厂的运煤车辆,必须车车检查,车车验收,无一遗漏,在卸车过程中,着重检查煤中含矸情况,检查煤的表里是否一致,是否有石块、砂土等杂物,煤里是否浇水,是否有作假现象,无论哪个环节发现问题,都要作出处理,问题轻的,按比例计扣并作好记录;问题严重的,及时反映级相关部门及领导,通知矿方限期整改。这样,整个过程就是采样过程与卸车过程相结合,静态检查与动态验收相结合,完全不让以次充好、弄虚作假、混水摸鱼者有机可乘,不仅确保了煤质,也为采到具有代表性的煤样提供了可能。?d战??2、入厂煤、入炉煤采制化工作规范化5?2?m╯入厂煤、入炉煤采制化工作只有按照国标或行业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才能保证煤质检验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才能真实地反映发热量的相对准确性,为计算热值差提供有价值的数据。nN:鬍?(1)强采制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责任教育,持证上岗,保证做到采样具有代表性,制样严谨科学,化验公平准确。秌j}6S2??(2)入厂煤做到车车采样,天天化验;入炉煤采原煤样,班班化验。P賅?H鵚FS我厂汽车进煤每天有40个矿点左右,车辆比较多,同一矿点同一天的不同车辆所运送的煤质量差异也可能比较大。因此入厂煤车车采样、按矿点分类、天天化验,就能及时掌握煤质情况;而入炉煤应缩短化验周期,保证化验精确度,作好短期内的质量跟踪,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尷棋勏婘;3、不同种、不同质的煤合理混配,定期翻烧_鱋苌@?根据来煤、来车情况,合理调度卸、取煤的方式,依煤场存煤量、存煤时间等因素,定期切换使用煤场,进行翻烧,一般夏季不超过15天,冬季不超过30天。)岝24、入炉煤热值通过水分差的调整重新确定椨馋~%+{?计算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计算式中的入炉煤热值应以调整后的热值为准。入炉煤调整后热值=入炉煤实测热值×(100-入厂煤平均全水)(100-入炉煤平均全水),在此计算式中,入炉煤实测热值与入厂煤、入炉煤的全水值均取同期值。钳滊锔5、热值是否超标,应以半年(或一年)为期限。?郌B軔垁D之所以提出以半年(或一年)为期限,是因为每月的热值差并不能准确反映当月实际热值的差值,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烧旧存新”,因此当月入炉煤不全是当月入镘甜厂煤。?賹?lt;D综上所述,减少热值差是一个全面的管理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热值损失,减少热值差,降低燃料成本,把我们花钱买来的热量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提高经济效益。(蒙诚)3关于处理煤质异议的几点思考煤质异议,顾名思义,就是买卖双方对同一批煤炭质量有不同的看法或结果而产生的分歧。俗话说,买卖不是一条心,假如买卖双方都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煤炭质量检测,那么,煤质异议就会大大减少或被杜绝。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许多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许多市场行为还不规范,因此,买卖双方站的角度不同,受利益驱动,在一定情况下,质量检测结果有失公允,人为产生较大偏差,最终形成煤质异议或纠纷,这种现象在交易过程中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防止煤质异议的发生?出现了煤质异议,如何妥善加以解决,维护煤炭生产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作为供货方,煤炭生产企业应出具客观公正的质量检测报告。生产矿井在煤炭销售过程中要严把采样、制样、化验关口,确保每批煤的检测结果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该批煤的整体质量。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良好的质量信誉,才能在日后可能出现的质量异议或质量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赢得用户的信赖。二、必须高度重视外观质量。一批煤,即便是整体质量完全满足用户合同要求,但如果外观质量较差的话,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质量不好,用户在采样时就会人为地或不自觉地有所倾向,致使所采煤样代表的质量往往比实际质量差很多;或者是用户干脆抛开整体质量不说,单纯说外观质量差,矸石块多,要求索赔。上述两种现象在质量异议或质量纠纷中是很常见的。因此,为了杜绝类似质量异议或质量纠纷的发生,生产矿井要高度重视商品煤的外观质量,建立外在质量把关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每批出矿商品煤的外在质量。三、对偶尔出现的质量波动,应事先向用户进行通报。否则,用户没有心理准备,质量波动会使其措手不及,造成其工作上的被动,因而引起对方的不满,最终形成煤质纠纷。四、堵塞合同漏洞。目前的煤炭供货合同中关于质量的条款普遍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如对某一项质量指标的考核中,不规定其基准,这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往往对日后产生质量纠纷埋下伏笔,因为不同基准下的同一煤质指标间的差值是很大的。五、对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应快速做出反应,有理、有利、有节地妥善予以处置,争取工作主动。接到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后,能电话答复的应马上予以电话答复,需要去现场解决问题的,应立即成立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用户处,或是向用户解释说明情况,求得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或是据理力争,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六、加强煤质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人为压级压价的现象说“不”。在目前的煤炭销售市场上,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压级压价现象,比如有的合同基价发热量为5500千卡/千克,在此基础上,每增加(降低)100千卡/千克,加价(降价)3元4/吨。按照这样的合同向其供货,对方明知其收到煤炭的发热量在5900~6000千卡/千克左右,但其质检结果总是在5700、5800千卡/千克左右,表面上看,供货方得到了6~9元/吨的加价,其实相对真实质量而言,还吃了6元/吨左右的亏。为此,煤炭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应定期将主要用户的质检结果反馈回来,对照己方的质检结果,对那些一贯人为压级压价的少数用户,主动出击,要求双方共同采制样或进行第三方公正仲裁。七、建立用户走访制度和签订供销合同质量条款把关制度。(一)煤质部门、销售部门应定期联合走访用户,一方面向用户宣传本企业的质量政策,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能力,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增加信任,维护企业良好的质量信誉;另一方面,倾听用户对质量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据此改进工作,合理配置资源,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二)对于煤炭供货合同中的质量条款,应该由煤质专业人员进行把关,堵塞合同漏洞,杜绝签订不公正条款,避免造成工作被动或遭受经济损失。火电厂的煤质工程分析方法刘彤常连生庞力平刘衍平摘要首先讨论了火电厂煤质工程分析方法的功能及特点,并结合火电厂电力生产过程和煤质工程分析关系图说明了煤质工程分析系统的结构。然后,针对煤质工程分析的难点和研究的薄弱环节——辅助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开发出了一套制粉系统煤质工程分析软件,为进一步进行全厂的煤质工程分析及软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煤质工程;分析;制粉系统;软件分类号TQ533;TK229.6煤质变化是电厂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煤质改变给电厂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煤质下降或燃煤某些参数的变化,可能造成锅炉机组的某些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而限制锅炉的出力;煤质下降使电厂煤耗和厂用电率上升;煤质下降导致可用率下降;煤质下降使检修和更改工程费用大幅度上升;煤质下降使用于环保方面的费用上升。与此同时,煤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的价格。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煤质变化对电厂的影响。煤质工程分析(CQEA)方法就是根据煤的分析数据、发电厂的工程数据,对从煤到电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一些发达国家从70年代末期便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1]。英国IEA煤炭研究所对12个国家60个电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从电厂实践和经验来确定煤质对电厂运行的影响。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组织开发出“煤质影响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很多方面,包括对燃料进行评估,研究如何满足“清洁空气条例修正案”的要求,指导如何变更燃料以及在新建或改建电厂时进行过程评估等。美国Consol公司也开发了“煤质/电力成本”模型,该模型对制订燃料方案特别有效。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厂燃煤由国家统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5还处在定性分析或局部系统的定量评估计算阶段,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煤质工程分析模型,开发出能用于电力生产实际的煤质工程分析应用软件,使我国的煤质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电厂安全和经济性的提高。1煤质工程分析方法煤质工程分析关系的逻辑图如图1所示[2]。煤质变化对电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水分增加使煤的可磨性系数降低,导致磨煤机出力降低,同时制粉干燥风量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排粉机的耗电量。另一方面,燃用水分较高煤种时,为了减轻低温受热面的腐蚀,不得不采用较高的排烟温度,同时水分增大,排烟容积增大,都使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效率下降。灰分的变化同样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灰分增加使排渣量和烟气含灰量增加,需要增加除渣设备和除尘设备出力;其次,排渣量和烟气含灰量增加也使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锅炉效率下降;烟气含灰量增加,还增加了受热面积灰、堵灰和磨损,使维修费用增加,对吹灰装置及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灰分增加,要求送入炉膛的煤粉粒度更小,需要增加磨煤机出力,使厂用电增加。从发电厂的各种设备来看,大都同时受到反映煤质特性的多个指标的制约,设备与设备之间也互相影响。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煤质工程分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设计、运行,安全、经济,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有关。图1煤质工程分析关系图为了煤质工程分析的方便,把火电厂电力生产过程整理为图2所示的一些环节组成。6图2火电厂电力生产过程示意图应用煤质工程分析方法时,需要输入下列煤质方面数据:煤的价格、发热量、灰熔点、可磨性系数以及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成分等;需要输入电厂方面的参数有: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的结构、型式、参数等;另外还要输入反映环保要求的参数及经济分析需要的参数。煤质工程分析需要确定的关键数值如下:(1)输煤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2)制粉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3)煤和油燃用后的费用;(4)灰分处理费用;(5)脱硫运行维护和废物处理费用;(6)替代功率费用;(7)净出力。要得到以上数据,必须首先对电力生产各个环节或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然后才能进行全厂的煤质工程分析工作。整个煤质工程分析系统一般被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如数据输入模块、模拟计算和输出模块、经济分析模块等,如图3所示。这些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组合,以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计算,帮助决策。利用煤质工程分析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工作:7图3煤质工程分析图(1)同一机组使用不同煤种的发电成本;(2)不同煤质对同一机组出力影响情况;(3)不同机组的发电成本;(4)结合煤质在线测量装置,预报煤质对运行、维修成本的影响,计算实时上网电价。国外有文献报道,较成熟的煤质工程分析软件已开发出来,但文献中也提到,该类软件对电厂的主要设备和系统考虑较多,而电厂众多的辅助系统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导致评估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重点进行了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制粉系统的研究。2制粉系统的煤质工程分析2.1制粉系统的评价基准目前,我国对制粉系统的评价沿用磨制建筑材料、矿物等单位时间产出物料的数量为基准的方
本文标题:入炉煤与入厂煤热值差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