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1980.5)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8-1986.9)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12)邓小平一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返回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体现社会主义难以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于建嵘在江西万载县讲课时,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该县县委书记就拆迁问题与其发生观念之争。•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科学内涵“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邓小平不存在!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中国目前出现的是较大的收入差距。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两极分化?中国目前的高收入者主要包括哪些人?电信、银行、保险、证券、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产、足球俱乐部、外企、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高收入的“十三行”;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建筑工程承包人、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高校教师则集成“高收入职业榜”。浙江私营企业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英国皇家游轮“奥丽安娜号”85%的股权。200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刚刚开幕,世界顶级赛车迈巴赫62便被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以92万美元的高价买走。这一价钱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1200年的工资总额。数十房产商跻身富豪榜是今年富豪榜的一个显著变化。据报道,10月8日晚,《福布斯》亚洲版发布“2007年中国40富豪榜”,房地产开发商成为今年富豪榜上最风光的人物,40位最富之人中有15位是房地产开发商,位列前10名的富豪中则有6名富豪从事的是房地产业,引来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中国目前的低收入者主要是哪些人?来往的车辆一停,卖烤土豆的老太太就立即上前,从车窗外向旅客招徕生意,其实那一筐土豆可能只值一两块钱,但却不知道她已经在风雨中守候了多少时间,一次次地举起希望,然后又一次次的被无情拒绝……这个挖煤的少年只有十几岁,远远走来像是一团黑炭,只能看到他的眼睛,而这双眼睛想要表达什么呢?....再贫穷的地方,小孩的笑脸总是灿烂的,再肮脏的泥土也挡不住这些明亮的眼眸。无法忽略的存在:贫富差距这是一段记者与出租车司机的对话:问: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答:说起来,我也算有车、有房。可是,拉着客人出入那些高档场所,心里总有些不平衡:人和人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差距呢?这样一想,就不满足了,就烦,甚至还有些恨。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首富村华西村—欧式别墅聚集吴仁宝语录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层面进一步深入到本质层面。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社会主义观念的深刻变革,把人们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内在的规定性,这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问题、原则问题。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实践意义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要发展?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825年英国议会解除机械出口限制,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乔治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小知识:历史遗憾中国现代化曾经三次错失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反而用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则接连发生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8年9月,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第一次:中国的辉煌时代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人都是发明家,他们比法国人文明开化得多。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候,法国人还在用棍棒厮杀,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而法国人那时还不会写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火药把骑士阶级打得粉碎;指南针导致了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第二次:英国产业革命1733-1830科学革命作为先导。15-16世纪英国形成了崇尚科学的思想。出现了思想巨匠培根;出现了科学巨匠牛顿。工具机纺纱机-蒸汽动力机-工作机机床的改进和发明。第三次:德国化工技术革命1861-1900德国化学之父:李比希,首创了肥料业,发展了合成化学工业。科学革命:科研走在生产前面。思想解放:康德宇宙进化论,谢林对立统一,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四次:美国电力技术革命1879-1930电力“四大发明”,照亮人类电气化道路:马可尼尼电力通讯,西门子的电机,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电灯,完善三大技术:铁路、化工、电力;完成三大发明:汽车、飞机、无线电技术;泰勒制的实施,大规模生产方式形成,实现元部件标准化、系列化。第五次:日本技术综合创新1950-1980宗旨:引进技术,立足改进,培养队伍。半导体技术的改进--索尼会社创始人盛田昭夫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子表挤占瑞士市场,傻瓜相机占领德国市场,机器人占领美国市场。“世界家庭主妇的钱,大量流入了日本家电企业。”1400-1600年,对于新思想、新发展裹足不前1600-1900年,抗拒新的思想。16世纪初,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阿基米德几何原理,比牛顿的力学原理(1687年发表)还早8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在15世纪以后停滞?三、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的全局性的谋划。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分两步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构想(20世纪内完成)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前两步基础上确立到建国一百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第三阶段,十三大以来,逐步提出了在21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图示2000年2050年90年80年温饱小康富强(人均800美元)(人均4000美元)2、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进展,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的社会状态,表现了普通百姓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小康”一词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中,因为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康社会在现实中却从未实现过。1、“小康”概念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
本文标题: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1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