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第十二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学习目的要求:1、理论上分析清楚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关系及宏观调控体系;2、实践上评述政府采取的针对中国总量不平衡的政策及其效应;3、让学生学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分析总量经济问题。第一节社会总产出与总供给一、社会总产出与经济总量的衡量(一)社会总产出及其构成社会生产的总成果,称为社会总产出,或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按社会生产成果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相应地,社会生产可分为两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出物质产品服务按最终用途: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按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状况等: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投资品消费品物质性服务非物质性服务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售价中间产品价格增值小麦1000100面粉15010050面包250150100零售30025050总计800500300(二)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价值指标1.社会总产值缺陷:社会总产值内包含着许多重复计算的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联系:GDP=GNP-本国人在外国的产值+外国人在本国的产值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NFPGNPGDP3.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津贴二、社会总产出的结构(一)社会总产出的部门构成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产业结构通常划分为:两大部类结构、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等。(二)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取决于生产诸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因而必然受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三、社会总供给的形成(一)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全社会使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和社会总产出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二)影响社会总产出,进而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市场价格水平是影响社会总产出水平、从而影响社会总供给数量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外经济联系的影响,包括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的状况。第二节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一、社会总需求的涵义(一)社会总需求的涵义是指在既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人们在其收入限度内所能支付,并且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也愿意支付的对于全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要。第一、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第二、对应一定价格水平所愿意支付的需要。(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内容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又称投资支出)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从构成上: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从资金来源上: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净投资)。其中新增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资。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建设投资;另一部分用于新增流动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企业库存品和国家物资储备。消费需求(又称消费支出)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消费品(包括服务)的需求。从消费形式上看,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部分。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服务部门对公共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物质生产部门为供集体消费之用而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是通过货币资金支出所形成的需求。(一)形成社会总需求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资金经过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收人,进而形成投资资金和消费资金,通过支出最终转化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1.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投资资金和投资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投资资金=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由税金和上缴利润转化的国家投资资金+由企业留存利润转化的企业投资资金+农民纯收入中的投资资金+由居民个人收入转化的投资资金2.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消费资金和消费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消费资金=个人消费资金+公共消费资金=(企业与国家职工工资收入及各种奖金+农民的纯收入中的消费资金+居民的非劳动收入)+(企业的公共消费资金+事业单位机关的公共消费资金)(二)来自再生产过程之外的注入资金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财政出现赤字后向银行透支,用作国家投资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开支;二是银行在集中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的闲置资金之外扩张信用,货款给企业投资。对总供求平衡而言,其资金注入的结果取决于生产潜力大小。三、社会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一)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资金支出表现的对投资品的总需求。影响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消费率与积累率;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投资效益;经济体制对投资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1.消费水平(总量)及其决定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社会消费水平的根本制约条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一定时期居民个人消费水平,首先取决于居民个人收入水平。2.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转化为消费或储蓄的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动及价格预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四、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产出增长的决定作用(一)在既定的生产能力没得到充分利用之前,社会总产出的实际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强度(二)投资需求增长对社会总产出增长能产生乘数效应这是指在现有生产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可以导致大于以至几倍于本身增长的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产出的增长。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KI=△Y/△I。下表中b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增量(△I)AD增量(△AD)NI增量(△Y)消费增量(△C)第一轮100100100△I80第二轮8080△I×b64第三轮6464△I×b251…………总计500500△Y400第三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与波动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投资—储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要素报酬。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报酬YC劳动、资本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即Y=C+I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用作储蓄则:Y=C+S由于C+I=Y=C+S所以I=S”投资等于储蓄”续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投资——储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政府的经济职能:税收(T)政府购买支出(G)转移支付(TR)净税收T:T=TX-TR从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总和即Y=C+I+G从收入角度:Y=C+S+T其中:T=TX-TRT:政府净收入TX:全部税金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Y=C+S+T两边消去C可得:I+G=S+T或I=S+(T-G)即投资=储蓄续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投资——储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部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import)和出口(export)从支出角度:国民收入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总和。即Y=C+I+G+(X-M)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的构成公式为Y=C+S+T+Kr,其中: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转移支付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Y=C+S+T+Kr两边消去C则得:I+G+(X-M)=S+T+Kr可转化为I=S+(T-G)+(M-X+Kr)投资=储蓄其中: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第四节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管一、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1、调控和调节国民经济宏观总量与结构2、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经济信息3、调节收入分配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法律、法规、制度与规则;保护产权。5、管理国有资产二、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行政手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对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目标总目标:宏观调控总目标是保持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与总供给及其结构的适应与平衡,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协调地增长。具体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三、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指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干预经济;间接调控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经济参数来进行调控。两种调控方式的主要区别是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市场经济以间接调控为主。1、计划手段。在市场调节基础上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2、经济手段。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段。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系的范畴。▶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经济。▶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汇率是以汇率升降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要综合各种经济杠杆。3、法律手段。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4、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上述手段共同组成宏观调控手段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宏观调控六大政策: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债务等政策构成的体系。分为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根据总量供求状况采取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信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等。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分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货币政策效应。收入分配政策。指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收入分配政策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产业政策。是用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限制,以及工商管理和市场调节都是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其它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等。
本文标题: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