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桥梁
一、钻孔灌注桩基础1-1成孔过程中间出现坍孔1、现象钻孔时�水位突变或钻孔检测成孔时�发现孔径明显大于设计尺寸�或事后发现灌注的砼数量与设计的砼数量相差较大。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2、原因分析⑴陆上挖埋式护筒的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⑵泥浆技术指标不适用孔内土质护壁要求�沉浆含砂率高�泥浆胶结力较差�⑶孔内水位高度不够�易导致孔底平衡水头压力�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拥塌�⑸泵量开得太大�钻速过快�成孔速度过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⑹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⑺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⑻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3、防治措施⑴陆上埋设护筒时�宜在护筒底部夯填表50cm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的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移位�应夯填密闭实不渗水�⑵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泥浆比重一般为1.1�1.3�粘度为10�25s�含砂率�6%�⑶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水位1m以上�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面采用不同的转速�在地下水位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⑸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均匀慢速吊放�⑹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一般在第二次清孔后一小时进行砼灌注�⑺避免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4、治理方法⑴遇有坍孔�应查明原因和位置�坍孔不严重时�应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长话坍落度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或夹粘土回填�暂停一段时间查明大兵团�采取相应措施重钻�⑵糊钻、埋钻时应降低泥浆稠度�控制适当的进尺�以减少糊钻�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卡钻、掉钻时�宜采用清泥沙法。1-2成孔过程中出现缩孔1、现象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局部孔径小于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⑴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机械、车辆振动。⑵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3、预防措施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钭孔径扩大至设计孔径。1-3钢筋笼位置偏差1、现象钢筋笼就位后与桩中心位置不符合�其偏差超过了质量标准的允许范围。2、原因分析⑴钢筋笼上未设置垫块或垫块不足�间距大�不能有效控制砼保护层厚度。⑵钢筋笼未垂直放入孔内�而是斜插入孔内�或孔内垂直度超过规范要求。⑶钢筋笼过长�未按设计要求间距设置笼内加劲支架钢筋�提高笼体的整体刚度�在反复吊运过程中造成较大变形�甚至无法垂直吊入�而采取强行插入最终造成偏差较大。⑷焊接时上下节钢筋轴心呈折线形。⑸钻头过大�孔过大。3、防治措施⑴在钢筋笼主筋上�应每隔一定距离环周在钢筋骨架上设置垫块�以此控制钢筋砼的保护层厚度�并使钢筋笼的平面位置对准桩孔轴线。⑵偏差的桩孔应反复扫孔纠正。⑶钢筋笼应在垂直状态时吊放入孔。⑷焊接时�钢筋笼一定要悬吊、垂直�保证上下节轴线重合。1-4钢筋笼上浮1、现象浇筑砼时钢筋笼突然上浮�把固定在护筒或钻机上的钢筋也顶弯曲了,甚至将钻机顶起,钢筋笼高出设计标高。2、原因分析⑴砼在进入钢筋笼度部时浇筑速度太快�砼顶托力大于钢筋笼自重�钢筋混凝土笼补顶起。⑵导管突出部分绊住钢筋笼�导管提升时�钢筋笼被带着一起上升。3、防治措施⑴当砼上升至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少灌勤拨�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钢筋砼中有一定深度时(2�3m)时�再提升导管�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在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可防止钢筋笼上浮。⑵浇筑砼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有效防止上浮。⑶改变砼性能�确保砼浇筑时坍落度在20cm左右�砼的和易性要好。4、治理方法已浮起的钢筋笼无法使它沉下去的�只有报告设计部门�请他们计算一下能否使用此桩。1-5成桩结果呈断桩1、现象成桩后经探测�桩身局部空洞�存在泥夹层�造成断桩。2、原因分析⑴砼坍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产生离析致辞使导管堵塞�砼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长�造成堵管事故。⑵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砼顶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形成夹层。⑶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拨管时�使泥浆混入砼中。⑷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导管内�进入砼中。⑸导管埋入砼过浅而使导管内进水�造成断桩夹泥�导管埋入砼过深�而造成导管内砼内砼压不出或导管为砼埋住凝结�不能提升�导致中止浇灌而成断桩。3、预防措施⑴砼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砼的规范王码要求配制并经常测试砼坍落度�每根桩灌注时至少两次��提高砼的和易性�防止导管堵塞�灌注桩浇注。砼前准备工作应充分�组织严密�杜绝人为事故发生。⑵严禁不经测量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砼面。⑶导管不要贴近钢筋笼�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⑷导管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4、治理方法⑴当导管堵塞而砼尚未初凝时�可猛提一下导管�必须严格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将堵管的砼抖落�或适度提起导管�再用一节钢轨或重锤在导管内冲击�把堵管的砼冲散�导管通畅后重新浇筑砼。⑵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上以时�如桩的直径较大�1m以上�可抽掉桩孔内的泥浆�在钢筋笼的保护下�人下到桩孔中�对先前浇筑的砼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钢筋�然后继续浇筑砼。⑶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可用直径较原桩直径较小的钻头�在原桩位处钻孔�钻至断桩部位到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并在断桩部位增设一节钢筋笼�笼的下半截埋入新钻的孔中�然后继续浇筑砼。⑷当导管被钢筋笼卡住时�如钢筋埋入砼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脱离�如钢筋笼埋入砼中很深�只好放弃导管。⑸灌注桩因严重塌方而断桩或导管拔出后重新放入导管时均形成断桩�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商定是否需要进行加桩�加补桩须报请设计单位并审定同意�批准后实施。二沉入桩2-1桩顶碎裂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裂缝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拥塌、桩顶钢筋网片外露�主筋扭曲。2、原因分析⑴制桩质量不合格�桩顶强度不够。⑵桩锤选择不当�没有根据地质条件、桩型、土的密实程度、单桩轴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选择桩锤。⑶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吻合�桩沉入时桩身不垂直,致使桩表面倾斜偏心锤击�在沉桩过程中造成桩顶面局部应力集中而碎裂。⑷沉桩时�没有随时检查桩垫、锤垫�结果桩、锤垫早已损坏�仍在锤击�使桩顶承受过多的冲击荷载面破碎。⑸在锤击过程中桩尖严重受阻�如遇到硬土层、孤石等�贯入度极小�仍不停锤继续锤击�结果桩头被打坏。3、预防措施⑴沉桩前应对桩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桩不予验收或经过修整达到质量标准后�才能使用。⑵合理选择桩锤和安排沉桩顺序�发现贯入度很小�甚至几百锤无贯入的情况�要立即停击�查明原因�以防打破桩头。⑶桩帽与桩顶的接触面一定要平整�并经常检查。插桩要垂直�随时检查员桩垫、锤垫�如失效应及时更换。⑷当设计要求沉桩进入坚硬持力层较深时�宜将上节桩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等级或再在桩顶设置钢帽或在桩顶部分浇筑钢纤维混凝土。4、治理方法⑴桩锤选择不当时�应换用合适的桩锤。⑵发现桩顶破碎时�应立即停止沉桩�查明原因�不严重时�更换并加厚桩垫�然后再继续沉桩�在沉桩过程中发现桩顶严重破碎�应维修桩头�待强度达到后继续沉桩。⑶每根桩必须一次沉到设计标高�不允许长时间停歇。2-2桩身断裂1、现象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桩顶位移�当桩尖处土层无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加�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2、原因分析⑴插桩不垂直�接桩轴线不顺直�使桩身轴线偏差较大�在桩锤的反复冲击作用下�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锤击次数太多�锤击应力过大�引起桩身疲劳破坏。⑵制桩砼配合比不符合要求�砂、石料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石屑�使桩身局部强度不足。⑶桩在起吊、运输、堆放过程中�操作不当�亦容易产生裂缝或断裂。⑷吊点设置不合理�运输时支点位置不正确�桩身受损。⑸桩位放样失准�中途采取机械校正�造成桩身断裂�地质情况突出变化强行沉桩。3、预防措施⑴严格控制制桩质量�确保桩体强度�桩尖与桩身在同一轴线上。⑵吊桩时�起吊均匀平衡�按设计设置吊环�变更吊点及吊装方式应按程序报请设计审批。⑶施工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触探了解。⑷选用适当桩锤并控制落距�保证缓冲垫均匀受力�厚度适当并经常检查更换。⑸每一节桩的长细比还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⑹提高桩的就位和打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⑺保证接头质量�填实接头间隙�确保桩身在同一轴线上�沉桩过程中避免长时间中断。⑻根据土质�采用预钻打桩�先钻透中间硬夹层�或用钢冲桩冲透中间硬夹层�以减小桩的贯入阻力�钻孔垂直偏差严格控制在1%以内。⑼使用符合桩径的桩帽和替打桩�送桩不宜矿长�保持桩锤、桩帽、桩体在同一轴线上。4、治理方法出现断桩时�应会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位处的结构部位�确定补桩方法。2-3桩身跳动、桩身回弹1、现象⑴沉桩过程中桩身反复跳动�贯入度很小或基本不下沉�桩锤或替打桩回弹。⑵已沉入的桩�在邻近桩沉入时�产生较大上浮。2、原因分析⑴桩尖遇障碍物或坚硬土层。⑵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锤过小。⑶由于桩沉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使地基土发生隆起和位移�使已沉入的桩在土体挤压作用下随同上浮。⑷沉桩速度控制不当�施打过快而引起回弹。3、预防措施⑴遇到地下障碍物�应于排除�如埋置过深无法排除时�则变更桩位。⑵不使用桩身弯曲超过规定的桩。⑶选用与桩重相适的锤重并选用合适的落锤高度。⑷合理布置和安排沉桩顺序�严格控制沉桩速度。4、治理方法⑴入土不深时�可将桩拔出�排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沉入。⑵更换弯曲度不符合要求的桩或更换不符要求的锤。2-4桩顶位移1、现象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2、原因分析⑴桩身弯曲�桩尖遇障碍物�接桩不顺直或插桩不准等。⑵在软土地基沉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顺序不当或土壤水控制沉桩速度�使沉桩引起的空隙水压力将相邻的桩向一侧挤压�引起位移或上浮。⑶桩尖遇流沙或密实土体�土被挤紧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同时使相邻的桩一起上涌。⑷桩位处于河床边坡�坡度较陡�两侧土压力不一致。3、预防措施⑴严格控制桩质量�桩尖、桩身必须在同一轴线上。⑵施工前应将一切障碍物清除干净。⑶根据地基土性和工程环境资料�确定合理的打桩顺序。⑷在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待没桩完毕后根据基坑大小、深度、桩的密集程度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减小土的挤密和孔隙水压力。⑸采用“植桩法”减小土的挤密和孔隙水压力。⑹采用井点�砂井或肓沟等降水措施。⑺边坡处沉桩宜将桩孔适当挖深�并采用围囹夹桩等强制限位的措施。2-5贯入度超过设计值1、现象、桩已沉至设计标高�但贯入度很大。2、原因分析桩已沉入软土层或饱和的粘土层阻力很小�或产生吸入现象�桩尖已达到设计标高�但贯入度很大。3、治理方法停击一段时间进行复打�使贯入度控制控制贯入度。若仍然很大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研究。2-6贯入度小于设计值1、现象在锤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贯入度很小�每米的锤击甚至达200多击以上�但桩头已被击破�主筋外露且已变形�无法继续锤击。2、原因分析⑴桩尖已到硬层�短时间不易通过。⑵桩尖到砂层产生水垫�使桩一时打不下去�出现假极限。3、治理方法如果外露桩头标高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继续锤击100mm(30�50击)如无变化可停击�如果桩尖击至设计标高还差很大�停击与设计单位和监理研究确定。三、预应力混凝土T梁3-1预应力管道漏外交活动或堵塞1、现象预应力管道漏浆或堵塞2、原因分析⑴金属螺旋管出厂后没有按出厂合格证核其型号、规格�检验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抗渗漏及时性弯曲抗渗漏�检测法应按现行《预应力险用金属螺旋管》�JG/3013�的规定执行。其它管道也要有合格证�也要核对检查。⑵波纹管安装好后�未插入塑料管作为波纹管的内衬引起�或混凝土尚未凝固�就抽出塑料管。⑶波纹管接头处套接不牢或安装时产生了孔洞�套管过短。⑷波纹管受外力振动或碰撞�造成管道径向变形。⑸孔道直径过小�没有满足管道的内截
本文标题: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桥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