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四章_物流辅助作业
1第4章物流辅助作业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的含义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统称为装卸搬运。我国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对装卸和搬运两个概念的界定如下:装卸: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的活动。是以改变“物”的存放地点、支承状态为目的的活动。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是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3•概念说明–装卸是指货物的装上和卸下,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改变货物的空间状态、支撑状态。–搬运和运输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装卸搬运遍布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是衔接生产、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所必不可少的活动。•装卸搬运影响物流活动的几个方面–成本–速度–质量4装卸搬运的特点•(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装卸搬运是物流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因而有时常被人忽视,有时被看做其它操作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一般而言的“汽车运输”,就实际包含了相随的装卸搬运,仓库中泛指的保管活动,也含有装卸搬运活动。•(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装卸搬运的附属性不能理解成被动的,实际上,装卸搬运对其它物流活动有一定决定性。装卸搬运会影响其它物流活动的质量和速度,例如,装车不当,会引起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卸放不当,会引起货物转换成下一步运动的困难。许多物流活动在有效的装卸搬运支持下,才能实现高水平。5•(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在任何其它物流活动互相过渡时都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而,装卸搬运往往成为整个物流“瓶颈”,是物流各功能之间能否形成有机联系和紧密衔接的关键,而这又是一个系统的关键。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系统关键看这一衔接是否有效。比较先进的系统物流方式——联合运输方式就是着力解决这种衔接而实现的。6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社会和劳动保护方面–安全质量–环境保护–人格化•成本方面–系统(最大总体效益)–规模效益•设备方面–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和适应性–标准化和单元化–充分利用空间7•工艺布置和流程方面–减少作业–直线–顺畅化–作业线各环节互相协调–灵活性–保证设备高效作业•作业方面–必要性–活化性–省力–扩大单元和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人—机作业时间充分利用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8装卸搬运的作用及分类装卸搬运的作用•(1)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2)影响物流效率。•(3)影响物流成本。•(4)影响物流质量。•(5)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安全。9装卸搬运的分类(1)以设施和设备对象来分,类别如下:–①仓库、配送中心装卸搬运–②铁路货物装卸搬运–③港口货物装卸搬运–④汽车货物装卸搬运(2)以作业方式来分,类别如下:–①叉上叉下方式–②吊上吊下方式–③滚上滚下方式–④移上移下方式–⑤散装散卸方式10装卸搬运的分类•(3)以作业特点来分,类别如下:–①连续装卸搬运–②间歇装卸搬运•(4)按作业动态来分,类别如下:–①垂直装卸搬运–②水平装卸搬运方式•(5)按作业对象来分,类别如下:–①散货装卸–②件杂货装卸–③集装箱装卸11货物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装卸搬运活性指的是物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要做过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活性高。12装卸搬运合理化1减少装卸次数卸次数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生装卸作业的总次数。影响装卸次数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1)物流设施、设备对装卸次数的影响–(2)装卸作业组织调度工作对装卸次数的影响2缩短搬运距离3提高装卸活性4集装单元化5机械化6省力化7界面衔接8系统化13包装包装的概念在我国《包装通用术语》国家标(GB4122-83)中对包装明确定义为,“所谓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存、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包装在物流系统中的发展趋势呈现4中特点•作为物流起点的观念得到加强•新型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不断涌现;包装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趋势得以快速发展•包装所消耗的材料资源越来越多,浪费严重,开始倡导“绿色包装”、“科学包装”•包装标准化技术与法规在国内外得以不断发展14包装的作用•传递信息•保护商品•促进产品搬运和流动的有效性•促进商品销售•便于消费15包装的类型按照包装在流通中作用分类–(1)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包装。–(2)以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主要目的运输包装。工业包装商业包装16包装的类型按包装的适用的广泛性分类•(1)专用包装•根据被包装物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专门制造、只适用于某种专门产品的包装。•(2)通用包装•不进行专门设计制造,而根据标准系列尺寸制造的包装,用以包装各种标准尺寸的产品。17包装的类型按包装容器分类–(1)按包装容器的抗变形能力分为硬包装和软包装两类。–(2)按包装容器形状分为包装袋、包装箱、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等。–(3)按包装容器结构形式分固定式包装和拆卸折叠式包装两类。–(4)按包装容器使用次数分为一次性包装和多次周转包装两类。18包装的类型按包装技术分类–(1)按包装层次及防护要求分为个装、内装、外装三类。–(2)包装的保护技术分为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虫蚀包装、防腐包装、防震包装、危险品包装等。–按包装技材料分类–(1)纸及纸制品–(2)塑料及塑料制品–(3)木材及木材制品–(4)金属–(5)玻璃、陶瓷–(6)复合材料19(1)防震包装技术–①几种主要的防震材料:泡沫塑料、气垫薄膜、兽毛填充橡胶防震材料。–②防震包装技法:全面防震方法–部分防震包装技法–悬浮式防震包装法–联合方法(2)防锈包装技术防锈包装的首选技术是使用防锈剂,防锈剂有防锈油和气化性防锈剂两类。各种防锈油是在矿物油中加人防锈漆加剂后制成的。气化性防锈剂是一种常温下就能挥发的物质,挥发出的气体附着在金属表面,从而防止生锈。包装技术20包装技术(3)防霉包装技术物品在流通过程中,因空气中的潮气侵蚀会变质、潮解、锈蚀、霉变。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的包装技术是防潮包装技术。防水包装技术是防止水侵入到包装物内部而采取的包装技术,可分为耐浸水包装和耐雨水、飞沫的耐散水包装两类。(4)真空包装与充气包装技术–①真空包装技术是在容器封口之前抽成真空,使密封后的容器内基本没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技术方法。–②充气包装技术也是所谓气体置换包装是采用不活泼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只换包装容器中空气的一种包装技术。21包装技术(5)收缩包装与拉伸包装–①收缩包装技术是用收缩薄膜将欲包装物品裹包,然后,对收缩薄膜进行有关处理(如适当加热处理,使薄膜收紧且紧贴于物品)的包装技术方法。–②拉伸包装技术是用机械装置在常温下将弹性薄膜拉伸后,将待包装件紧裹的一种包装技术方法。–(6)现代集合包装技术–①集装箱–②托盘22包装合理化包装合理化的概念包装合理化一方面包括包装总体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往往用整体物流效益与微观包装效益的统一来衡量,另一方面也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的合理组合及运用。(1)防止包装不足①包装强度不足,从而使包装防护性不足,造成被包装物的损失;②包装材料水平不足。由于包装材料选择不当,材料不能很好承担运输防护及促进销售作用;③包装容器的层次及容积不足。缺少必要层次与不足所需体积造成损失;④包装成本过低。不能保证有效的包装。23包装合理化(2)防止包装过剩–①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如包装材料截面过大,包装方式大大超过强度要求等、从而使包装防护性过高;–②包装材料选择不当,选择过高。如可以用纸板却不用而采用镀锌、镀锡材料等;–③包装技术过高。包装层次过多,包装体积过大;–④包装成本过高。一方面可能使包装成本支出大大超过减少损失可能获得的效益,另一方面,包装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比重过高,损害了消费者利益。(3)从物流管理角度,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与装卸相适应–与保管条件和方式相适应–与输送方式相适应(4)倡导绿色包装24包装设计要点–①保护性:包装是否能够达到货物的保护要求。–②装卸性:货物在运输工具上装卸及仓库中取存是否方便、高效。–③作业性:对货物的包装作业是否简单容易操作。–④便利性:货物开包是否方便,包装物处理是否容易。–⑤标志性:包装物内物品的有关信息(如品名、数量、重量、装运方法、保管条件等)是否清楚。–⑥经济性:包装费用是否恰当。包装设计合理化25流通加工流通加工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流通加工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的产生原因–(1)流通加工的出现与现代生产方式有关–(2)流通加工不仅是大工业的产物,也是网络经济时代服务社会的产物–(3)流通加工的出现还与人们对流通作用的观念转变有关–(4)效益观念的树立也是促使流通加工形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26流通加工的特点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以下特点:(1)从加工对象看,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以此来区别多环节生产加工中的一环。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2)从加工程度看,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一般来讲,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商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工应该专设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过程理应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动,流通加工则是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及补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绝不是对生产加工的取消或代替。27•(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4)从加工责任人看,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5)从加工目的看,商品生产是为交换、为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而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有时候也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在目的上是有所区别的,也是流通加工不同于一般生产加工的特殊之处。28流通加工的作用–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2方便用户–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4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手段的最高效率–5改变产品功能,提高收益等29流通加工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类型:–1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2为方便消费、省力的流通加工–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4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7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9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10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30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这样做不仅要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优。•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31流通加工合理化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1)加工和配送结合–(2)加工和配套结合–(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4)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5)加工和节约结合–(6)倡导绿色流通加工32常见的流通加工形式–钢卷剪切的流通加工–木材流通加工–水泥流通加工–水产品、肉类流通加工–自行车、助力车流通加工–服装、书籍流通加工–酒类流通加工–玻璃流通加工–煤炭流通加工–牛奶、蔬菜、水果等食品的流通加工
本文标题:第四章_物流辅助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