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包括中间产品的核算?答: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包括了对中间产品的核算。虽然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对中间产品的价值进行统计,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上,在最终产品的产值中已经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已经计入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4、为什么用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核算的GDP是相等的?答:在简单的社会经济中,如果凡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都被卖掉,那么,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等于最终产品的总销售收入,也就是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所以用“生产法”计算得到的“总产出”=用“支出法”计算得到的“总支出”。最终产品的总销售收入被分配成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成家庭的收入。因此,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5、计算GDP时为什么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答:由于中间产品的价值已转移到了最终产品中,核算GDP肘,如果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会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6、试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答: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又称为部门法,是通过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又称为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出发,将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表示为: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收入法,又称为要素支付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将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等,也可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储蓄+政府税收。8、简述GDP、NDP、NI、PI、DPI含义及这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答:1)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N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即新增价值。NDP=GDP-D3)NI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的报酬,即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贴4)PI指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即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或PI=NI―公司利润+政府个人转移支付+红利5)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缴纳税,即DPI=PI-个人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1.简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答: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消费心理规律认为: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多少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答:平均消费倾向为cAPCy,即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为cMPCy,即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之间的关系。MPC总是大于0小于1,因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完全不增加消费,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通常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而APC不同,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也要有必须的消费,甚至借款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显然会太于1。3.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它与古典学派的理论有什么区别?答: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其消费函数有以下三个特性:(1)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随收入增减而增减;(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小于1,即0△c/△y1;(3)MPCAPC,即平均消费倾向(APC)随收入联增加而递减。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古典学派理论的区别: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与收入有关,是收入的函数,即c=c(y),而古典学派的理论认为,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抑制消费,因而消费与储蓄都和利率有关。4.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答: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总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6.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答:(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的货币。交易动机引起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因素有:收入、商业习惯等,但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则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越大。(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统一用公式11()LLyky表示。其中,k=(交易货币需求量+预防货币需求量)/实际国民收入y。(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量叫投机货币需求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比,用22()LLr表示。综上,货币需求函数12()()LLyLr。7、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什么?答: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在于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支出决定总收入。这种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是:(1)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资源数量不变、技术水平不变。(2)各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即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3)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粘性,经济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总需求所需要的总供给量。8、论述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答: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他认为经济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仍可以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的存在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关。具体而论,当社会的实际收入下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减少,这样就不会使得经济进一步衰退,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事实上起到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使经济不会过度衰退,同理也不会过度繁荣。9、预期收入的变化与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相同?答:预期收入变化与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影响大而后者影响小。以收入提高为例,预期收入提高是指以后各年收入都提高,这对消费的影响非常大。当年收入提高是指仅仅当年收入提高,而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不变。这样,当年提高的收入必须分配于以后各年的消费支出,对当年消费的影响自然很小。10、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追求的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社会保障系统这一因素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为应付退休后生活所需要的储蓄就会减少,消费会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增大。1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答:当计划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销量,这正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企业生产稳定下来,此时计划投资不是零,而非计划投资则必然等于等于零。画图:投资-储蓄图说明。13.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投资乘数为11(1t)ik,而在四部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为11(1t)ik(表示每增加1元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其中,为投资的边际进口倾向,t’边际税率、。四部门经济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所以四部门的投资乘数11(1t)ik小于三部门11(1t)ik。14.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减少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上升,这是凯恩斯的观点。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反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这个理论包含了某些一般性的理论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能成为主要的。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就可能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制约因素15.影响中国目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答: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的年龄构成、风俗习惯、预期等。16.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若不独立,乘数作用就小得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减少消费,部分抵消因投资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抵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1.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IS--LM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组合点的运动轨迹。产品市场均衡的IS线方程为r1d-1ey。由于利率上升通过减少投资支出降低总需求,所以IS曲线是向下倾斜的。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时,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组合点的连线。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方程为kmkhry。由于货币实际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当货币供给量给定时,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用此模型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怎样理解凯恩斯流动陷阱区LM曲线的特性。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LM曲线呈水平状。其经济含义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产出增加几乎不引起利率提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必须考虑陷阱区货币需求的特性。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加总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是常理。但在陷阱区,出现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产出增加后,利率稍有一点儿提高,投机货币立即大量减少、交易货币大量增加。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产出增加而利率几乎不提高。3.根据IS-LM模型,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a.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b.政府支出增加;c.政府增加税收?a.货币供给增加,LM向右下移动,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收入增加,消费增加。b.政府购买增加,S曲线向右上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收入增加,消费增加。c.政府增加税收,IS曲线向左下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减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5.分析LM曲线的斜率受到哪些因素影响?。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
本文标题:宏观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3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