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中共六盘水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制定《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加速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快则快。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发挥资源、区位和大企业相对集中等优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和开拓消费市场,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09.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00.64亿元,年均增长15.2%,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18.5:41.8:39.7调整为6.04:60.57:33.3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500美元,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30.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89亿元,年均增长29.1%。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98.4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58.5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1.34亿元,年均增长17.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863元增加到2010年的3601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032元增加到2010年的14428元,年均增长9%。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镇胜高速公路境内段建成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开工建设,建成了红威、英柏、柏火、玉马等一批二级公路,运煤公路达500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六沾铁路复线货场建成,客运线建设进展顺利;六盘水月照机场试验段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白河沟、渔洞坝、旧院、双桥水库开工建设。重点产业取得新的成就。煤炭产业稳步发展,响水、发耳、松河、玉舍等大中型煤矿基本建成,地方煤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电力产业发展加快,盘南、野马寨、发耳等电厂建成投产,万家口子、泥猪河、毛家河等水电站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四格坡上风力发电站开工建设。冶金建材产业健康发展,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首黔公司“贵州盘县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全市水泥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煤化工发展加快,老鹰山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一期工程建成。矿山机械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双创双建”活动取得一定成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以退耕还林、天保、珠防和石漠化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性逐步增强。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2.69‰。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在总体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已具备加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世界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国内经济形势趋好,为我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加大,为加快我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国家明确在六盘水等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为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更加有利环境;中央企业转型发展和向西部扩张步伐加快,东部产业加快转移,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要求,六盘水要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上做得更好一些,为全省作出表率,并提出加快“毕水兴经济带”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增强了信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六盘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或陆续开工建设,将为我市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我市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为加快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特别是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为新兴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市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腾飞、全面跨越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将是六盘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够快;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全面实现小康任务还很艰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较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很大压力;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解决民生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改革开放力度还不够大,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有待巩固和加强,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专栏1六盘水市“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5年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年均增长(%)1生产总值(亿元)209.03500500.6415.22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8.732530.256.33第二产业(亿元)119.05315303.2216.84第三产业(亿元)71.26160167.1714.35人均生产总值(美元)84019002500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8.5880131.3417.57财政总收入(亿元)30.0465107.8929.18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3.233049.330.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1.5260335.5122.510城镇登记失业率(%)4.44.2以内4.1611城乡新增就业人数(万人)7.818.79.383.71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9:56.32:34.685:63:326.04:60.57:33.391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203030提高10个百分点14粮食总产量(万吨)77.8680左右77.78-0.0115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36.1140以上35.82下降0.29个百分点16电力总装机(万千瓦)187.990070030.117原煤产量(万吨)380080006001.159.618城镇化水平(%)2735以上35提高8个百分点1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24.2130左右30.39增加6.18万人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4.3:14.2:13.87:121平均受教育年限(年)78以上8增加1年22“普九”人口覆盖率(%)10010010023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18.56.2增加3.1万人24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7.7498.77增加1.03万人2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9.242459.1增加39.86万人26森林覆盖率(%)2635左右37提高11个百分点27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3035左右33提高3个百分点28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21.53.624.629年末总人口(万人)302.7320以内299统计口径变化30人均期望寿命(岁)67.5169以上70增加2.49岁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03213500139198.23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1863320036019.333全社会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人)1.51以下0.405下降0.14634万车死亡率(人)11.4810以下3.34下降0.14235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人)33.3310以下9.99下降0.143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3.523以下1.528下降0.113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找准定位,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既要解决“好”这篇文章,又要下大力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六盘水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把六盘水建成产业集聚的现代工业城市、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宜业宜居的生态人文城市,使“十二五”成为六盘水建市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以扩大投资为抓手,扩大总量,强市升位,确保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努力成为建市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我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走出一条符合六盘水实际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提高发展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协调创新能力、保障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以抓好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平正义,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节奋斗目标到2015年,努力把六盘水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成川、滇、黔、桂四省(区)结合部的贵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事业明显改善;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第一产业50亿元,年均增长
本文标题: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