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_最新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七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行为及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解决两个问题:产品产销量和价格的决定;生产要素使用量和价格。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以总体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考察国民收入水平、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解决三个问题: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何决定一国的总产量或就业量;各市场的总供求如何决定一国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前提,彼此补充,须全面考察。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民收入的核算三、国民收入恒等式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流动1、简单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流动消费品、劳务土地、劳动、资本等企业地租、工资、利息、利润简单国民经济循环流动图居民户消费开支2、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循环流动政府购买消费开支工资地租利息利润转移支付税收政府居民户企业国外金融机构投资储蓄进口出口关税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循环流量储蓄(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概念理解:(2)最终产品买来供使用,不再加工或出售。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3)货币尺度GDP=∑PQ(4)国家范围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2、缺陷不能反映一国的真实生活水平不能反映一国产品和服务结构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有一定统计误差GDP=当年售卖最终产品价格总额-上年库存价格额+当年库存价格额(1)一个会计年度(三)国民收入的其他总量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要素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3、个人收入PI=NI-(社会保险费+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NI中不能被个人得到的部分)+政府转移支付(未被包含在NI中的个人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四)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以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以基期价格计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指数=计算期价格/基期价格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见简单国民经济循环流动图)总产出从需求角度等于总支出,从供给角度等于总收入。支出法:从总支出角度核算总产出收入法:从总收入角度核算总产出1、国民收入核算的原理2、支出法利用按产品的使用途径进行分类所得资料计算一年内新增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GDP=个人消费C+私人国内总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个人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购买住房的支出,它被统计在住房投资中。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其中显然包含了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私人国内总投资(I)包括三个部分:企业最终购买的机器设备和工具支出所有房屋建设企业库存政府购买(G)包括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军费开支、教育费支出、公共医疗费支出、维持政府运转的费用支出、某些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其实质是政府购买公务员、教师、医生、法官、军队等为社会提供服务。政府财政支出的其他部分不计入GDP,例如“转移支付”净出口(X-M)出口包括出售给外国的货物和提供的“劳务”的收入,进口包括本国进口的物品的销售价值和外国的劳动和资产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3、收入法用投入要素所取得的收入计算总产出价值。GDP=工资+利息+租金+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理论上讲,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的GDP应该是相同的。工资包括工资及工资的补充利息指个人储蓄净利息收入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不动产的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未分配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指各种非公司型的企业纯收入企业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销售税、关税等企业转移支付包括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等资本折旧构成投资成本三、国民收入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Y=C+I从总收入角度Y=C+S有I=SI=S的含义:未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收入(储蓄)等于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投资)。应该看到,I=S是事后的恒等式,等式两边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定义方式。在现实经济中,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动机是不相同的,所以,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并不一定相等。2、四部门和三部门经济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Y=C+I+G+(X-M)从总收入角度Y=C+S+T+KrS为个人与企业储蓄之和,T为税收净额(社会保险税、间接税、公司和个人所得税总和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等政府购买之外的所有支出部分),Kr为对外国的转移支付则有C+I+G+(X-M)=C+S+T+KrI+G+(X-M)=S+T+Kr左边是除了归于消费者之外的支出总量,右边是除了归于消费者之外的收入总量。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体系中,每储蓄或征税一元钱,就有一元钱的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与之相对等。消去C如果把四部门经济中的对外贸易抽掉,则变成三部门经济恒等式:I+G=S+T三部门和四部门恒等式反映的仍然是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从三部门看,I+G=S+T可以写成I=S+(T-G)(T-G)为政府储蓄,当财政盈余时为正,当财政赤字时为负从四部门看,I+G+(X-M)=S+T+Kr可写成I=S+(T-G)+(Kr-X+M)(T-G)为政府储蓄,(Kr-X+M)为国外储蓄因此,无论从几个部门看,储蓄恒等于投资。I=S是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四、乘数理论五、三部门收入决定主要观点:(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2)“收入”的概念是:①“现期”,即本期的收入,不考虑过去和未来的收入;②“绝对”,即是绝对水平不是相对水平;③“实际”即是实际收入不是名义收入。(3)消费支出的增加小于收入增加,即0<MPC<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一、消费函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低于收入的增加幅度。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消费函数或称消费倾向。C=C(Y)1、消费函数(消费倾向)C2、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APC=C/Y3、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或最后一单位收入中所形成的消费。MPC=△C/△Y4、线性消费函数YC△C/△YC/Y01003003250.751.0834004000.751.05004750.750.956005500.750.9168007000.750.875YCAY1BaC=a+bYC=a+bY=100+0.75Y线性消费函数的主要性质(1)存在自发性消费a,即无论收入多少或有无均要支出的消费。(自发性与引致性)(2)边际消费倾向MPC=△C/△Y=b,0b1(3)由于a和b既定,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引致性消费)(4)平均消费倾向APC=C/Y=a/Y+b(随着Y增加,APC递减,且MPCAPC)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储蓄倾向)S储蓄是指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与消费之差。S=S(Y)2、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占收入的比例。APS=S/Y3、边际储蓄倾向(MPS)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或最后一单位收入中所形成的储蓄。MPS=△S/△Y4、线性储蓄函数YCS0100-100300325-2540040005004752560055050800700100-aS=-a+(1-b)YSYY0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C=a+bYS=-a+(1-b)YC+S=Y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1,即:APC+APS=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为1,即:MPC+MPS=1C=a+bYa-aY0S=-a+(1-b)Y450线SCYYY0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Y=C+I(1):两部门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C=a+bY(2):消费函数I=I0(3):投资函数解以上联立方程bIaY10Y=C+I0a{450I0{C=a+bYY总支出、总需求C,IY2Y1EbIaY10均衡产出450线上任何一点都符合:总产出(总收入)=总需求(总支出),经济处于均衡。E点,均衡收入水平Y1,总收入=总支出;E点以左,总收入总支出,市场供不应求,提高产出,使收入水平上升;E点以右,总收入总支出,市场供过于求,减少产出,使收入水平下降。消费函数C=1000+0.8Y,I0=600亿美元求均衡收入。解:Y=(a+I0)/(1-b)=(1000+600)/(1-0.8)=8000亿美元ADAD=a+bY+I0450Y1Y2Y3宏观经济中的净存货机制:若YAD,非意愿存货减少(非意愿净存货小于零),促使企业增加生产,Y↑若YAD,非意愿存货增加(非意愿净存货大于零),促使企业减少生产,Y↓若Y=AD,非意愿存货不变(非意愿净存货等于零),企业维持原产出,从而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2、使用储蓄函数S=I(1):两部门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S=-a+(1-b)Y(2):消费函数I=I0(3):投资函数解以上联立方程bIaY10IS,当年投资品需求大于投资品供给,非意愿存货投资减少,总产出增加。IS,当年投资品需求小于投资品供给,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总产出减少。I=S,当年投资品需求等于投资品供给,非意愿存货投资不变,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I,SYS=-a+(1-b)YI0ISISI=SY0Y1Y2均衡产出的决定bIaY10四、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一)乘数投资增量所引起收入增量按倍数变化的关系。投资收入消费收入IYIYk1、乘数之值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b的倒数。或是边际储蓄倾向(1-b)的倒数。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之值越大。2、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乘数效应不是无限的,而以充分就业作为极限。也就是说,要存在着可用于增加生产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些资源由于缺乏有效需求而闲置未用。3、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减少投资也会引起收入成倍减少。循环期△I△Y△C△S1202015521511.253.75311.258.442.8148.446.332.115-------------合计∑△Y=80∑△C=60∑△S=20乘数运算过程△Y=△Y1+△Y2+△Y3+△Y4+----=△I+b△I+b2△I+b3△I+----=△I(1+b+b2+b3+-----bn-1=△I·(1―bn)/(1―b)若b1,则当n→∞,bn→0∴bIY11假设自发性投资增加20亿元,全社会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b为0.75,边际储蓄倾向1-b为0.25,增加投资20亿元的乘数效应见下表:(二)加速原理说明收入(或消费)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分析。收入消费投资1tttYYVI加速数1tttYYIV时期(t)收入水平Yt收入变化量Yt-Yt-1引致投资It=V(Yt-Yt-1)12345100110140140120010300-200501500-100加速数V=5(三)乘数与加速数的联合作用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使收入成倍增加,收入增加又通过加速数作用使投资进一步增加,直到收入达到最高。收入的下降也可通过加速数和乘数的作用使收入降到最低。国民收入的波动:五、三部门收入决定(一)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Y=C+I+G(1)收入均衡条件C=a+bYd(2)消费函数(可支配收入)Yd=Y-T(3)可支配收入T=d+tY(4)税收函数I=I0(5)自主投资G=G0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高鸿业_最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4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