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基层小医院如何写论文浅论
基层小医院如何写论文主讲人:薛铁锁•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写医学论文,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大医院条件好、设备好、病例多、图书资料多;而基层医院技术差、设备差、病例少、没有资料可查阅,写不成医学论文。不少基层医院都没有形成写医学论文浓厚的学习风气。•其实,我们医院在十几年以前,就发动大家写论文。当时医院学习风气比较浓,医院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每年都要至少写一篇文章,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要发表一篇论文。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医院共写了近百篇文章,在正式医学杂志上发表19篇论文。内、外、妇、儿、烧伤、中医、护理及医技科室都有。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中医科李媚龙主任写了一篇“从瘀论治慢性咽喉炎”,放射科吉书文技师还写了一篇关于仪器维修的文章。我们分析发现,19篇发表的文章中,50岁以上的人员写了8篇,30—50岁的人员写了8篇,30岁以下的人员写了3篇。这就说明,老一点的医务人员,经验多写文章比较容易,但年轻人只要努力也能写出文章来。有的人员写了两三篇,说明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烧伤科发表的论文最多,十几年里在中华级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20多篇文章,中华烧伤杂志是双月刊,一年出6期,我们可以在3期上发表文章,甚至在一期上就有我们烧伤科两位同志的文章。•去年,我把烧伤科写文章的一些体会,总结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如何写论文”在健康报《医学论坛》上发表了。医院希望能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健康报上讲的是一些原则,不具体,医院希望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根据医院的安排,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写医学论文的问题,把我们的一些体会、经验、教训告诉大家,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天是漫谈,大家就当听故事,听就可以,不用记笔记,有问题可随时提问,进行互动。你觉得有意思就听下去,你觉得没意思可以去干自己的事。我只是想在和大家漫谈的过程中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如果能碰撞出一点灵感的火花,让你突发灵感写出一篇文章来,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一、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以前,我也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半路出家,基础知识较差、临床工作时间不长,又笨,写医学论文想都不敢想。88年到烧伤科后,老主任叫我去河南省烧伤研究所去进修。这个医院是河南省烧伤研究中心,一个科有一栋四层大楼、百余张床位,几十个医护人员,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烧伤病人特别多,每年住院病人千余人,每天都有好几台手术。他们的学习风气特浓,开全国学术会议时,一个?凭突嶙槌?6—7个人的团队集体参会,每年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受环境影响,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天,带我的老师交给我20多份病历,让我写一个文章,阐明低温为什么会造成深度烧伤。我查找资料,从基础理论——人体散热的四个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开始研究,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是末梢神经受损、感觉迟钝,并且末梢血液循环不好,不能及时把局部的热量散发出去,而造成局部热量积累导致烧伤,于是写了一篇“低热导致深度烧伤原因探讨”的文章。带教老师稍作修改,就发了出去。几个月后,这篇文章竟然在中华烧伤杂志上发表了。虽然我是作者的最后一名,但是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我下决心自己独立写一篇文章。•第二年,在厦门开全国烧伤学术会议,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不久接到通知,并安排了大会发言。这次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大会发言7篇,我是第5位发言。其他人都是全国各有名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西装革履,手拿红外线指示器,指着幻灯片侃侃而谈。而我穿着一身中山装,拿着一本稿子,照本宣科,一副“土包子”模样。8分钟的发言时间,我只念了稿子的一半,狼狈地下了主席台。这次学术会议虽然出了一些洋相,但进一步地增强了我自信心。我想200多篇文章中能选我大会发言,说明我们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水平,回来后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又投到了中华烧伤杂志,几个月后居然发表了。兴安医院烧伤科的字样,终于登上了中华医学杂志。•我啰嗦了半天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这个基础知识较差、搞临床时间较短、又笨的人,经过努力,还可以在中华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座的各位都是科班出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只要树立信心,下点功夫,一定会心想事成。•知己知彼,投其所好。•每一份报刊杂志,都有其办刊风格和特点,要想提高稿件采用率,必须详细了解该杂志的风格和特点。自己订上一份,每期杂志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杂志的“稿约”,看看每类文章怎么个写法,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如何写,还要注意杂志全年各期的重点内容。1—2年后才能熟悉该杂志的办刊风格和特点。这就叫知己知彼,然后去投其所好,稿件采用率才会逐年上升。•早年发生过一件事,对我印象很深。我写了一篇文章“不可轻视烧伤包扎”投到“山西医药杂志”,不被采用,后来投到“中华烧伤杂志”就被采用了。就是因为不了解杂志的办刊风格和特点。“山西医药杂志”虽然是一个省级杂志,但它是一个综合性杂志,内、外、妇、儿、中医、医技、护理都登,烧伤的包扎误区,对它来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内容;而“中华烧伤杂志”虽然是中华级,但它是烧伤专业杂志,包扎不当直接影响烧伤治疗效果,当然就被采用了。•平时注意积累资料,避免“临渴掘井”。•一些同志平时不注意积累资料,一到要晋升职称、考核需要论文时就着急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我建议同志们在平时工作中,发现并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写一个小东西,这一页两页的东西,暫且叫它“稿材”,放在一个资料袋里,将来有可能作为写论文的素材。每次上级医师查房、每次病例讨论、每次会诊、每做一个手术,如果有一点收获,就把它记下来;搞不清楚的问题也一块记下来,写一个小东西存起来“存疑待考”。一个爱学习的医生,这个资料袋里,应该存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资料,闲暇时经常翻出来看看。现在条件好了,可以随时敲到电脑里,存入各类文件夹。我们科的年轻人帮我建立了很多文件夹,我把以前一些纸质资料都慢慢存入这些文件夹,有时间就打开看看。•资料袋的第一个好处,它是论文资料库。02年,我发现我的资料袋里有几例烧伤以后再烧伤的病例,我又收集了其他医生几个病例,就总结、整理出一篇文章“烧伤瘢痕再烧伤10例观察”,研究了瘢痕再烧伤的特点,内容较为新鲜,很快被采用。那时候我们的住院病人比较多,03年,我的资料袋中有一些烧伤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的病例,我又总结了一篇“烧伤后并发下肢静脉栓塞七例”的文章。这篇文章病例真实、数量较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还提出早发现、早治疗,不需溶栓的治疗方法,也被中华杂志采用。•资料袋的第二个好处,有时可以激发“灵感的火花”。05年,我遇见一例病人,烧伤后36年,小腿部瘢痕破溃,掉出一块“骨头”来。但是,X光照片看到该处骨骼完整无损,原因不明,令人费解。当时我就写了一个小东西存入资料袋,存疑待考。几个月后,我看到一篇关于“骨化性肌炎”的报道,一下来了“灵感”,顺着它的思路,查找资料,行云流水,两个小时写就了一篇文章“烧伤后36年瘢痕皮下并发骨化性肌炎一例”,三个月后,被中华杂志采用。•机遇是为有准备的头脑准备的,如果没有前面的存疑待考,就不会有后面的灵感火花。我想,各位在临床工作中一定会有类似的情况,请你们也拿起笔把它写下来,说不一定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加强基本功训练,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写医学论文要有两个基本功,一个是文学基本功,一个是医学知识基本功。我给大家讲一个“一字之师”的真实故事:我们俗话说的“换药”,传统医学术语称为“交换敷料”,在《中华烧伤杂志》的一篇退修稿件上,审稿专家把“交换”改为“更换”。我觉得历来都这么叫,不应该是错的,就查了一下“现代汉语大辞典”。“交换”的意思是“双方拿出自己的给对方,如交换礼品”;而“更换”的意思是“替换”,用新的东西替代旧的东西。显然,“换药”称为“更换敷料”更为确切。可见,审稿专家文学之功底深厚。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退稿,每一次退修稿件,都是一次认真学习的好机会。•杂志采用稿件要经过严格审查,编辑初审——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定稿,如果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在第一关就会被“枪毙”。•下一次,我准备结合30多年来我收集到的咱们医院人员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临床实践就是论文素材。•临床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论文的素材。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它,解决后总结一下就是一篇文章。问题越难,解决的越好,论文的质量就越高。•我进修时治疗过一个头部电击伤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孩子抽搐时,从身体一侧开始,右上肢——右下肢——左下肢——左上肢;同时以鼻正中线为界,半边脸出汗,半边不出。请神经内科专家会诊,诊断为“贾克森氏癫痫”,这种症状和脑部癫痫灶电波的扩散途径有关。孩子治愈后,我查阅资料,总结了一下治疗过程,写了一篇“头部电击伤继发贾克森氏癫痫一例”,因为这种情况少见,中华杂志很快就发表了。•92年,霍州一个孕妇怀孕7个月、摔倒后早产,早产儿体重2公斤,像猫一样大小,不会哭、不会吃奶,体温测不到。家人用葡萄糖瓶装开水保温,结果瓶子破裂患儿大面积烧伤,当地无法治疗,家属就用一个菜篮提来我们医院。我们创造条件,积极抢救,护士们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育婴箱,保温、保湿;孩子不会吃奶,就用注射器灌注。孩子体温一?Ω么蟮ㄓτ?“参附汤”加减,温补肾阳。也有人认为,人参、附子为大温大热之剂,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应用。但是我们应用之后取得了成功。患儿出院后,我们总结了一下,写了一篇“中西结合成功抢救一例早产烧伤患儿”。这个病例的特点是年龄最小、中西结合,很快被中华杂志发表。•康瑞宝是德国一个防治瘢痕增生的名药,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但对其成分不太在意,说明书上也没有提示对什么东西过敏不能用。2005年,一个病人用康瑞宝治瘢痕后,全身起疙瘩,有过敏现象。询问病史发现他有皮肤划痕症,对多种物质过敏,做过敏原筛选发现对姜、葱、蒜过敏。而康瑞宝内含有洋葱提取物,我们就写了一个“康瑞宝引起过敏一例”。因为这篇文章首次提出,对姜、葱、蒜过敏者慎用,起到了警示作用,所以中华杂志很快采用了。•各位在临床工作中一定也有过类似情况,为什么不总结一下呢?•六、一些手术方法的改进,也可以写成论文。•以前的腋臭手术是把腋部一大块皮肤连同皮下的大汗腺一起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疤痕挛缩会影响上肢功能。几年前梁延军主任进修回来后,开展了平行小切口术式,克服了上述两大缺点,做了几例效果很好,他就写了一篇论文,在中华杂志发表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密闭式的负压吸引,对一些顽固性的创面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大量应用。我们在应用中发现,对一些深度创面,特别是有多层次腔隙的创面,疗效欠佳。于是梁主任他们进行了分层置管的改进,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梁延军主任就写了一个总结,去年发表在中华烧伤杂志?稀?•手术科室的同志们,你们也可以总结一下你们的手术方法么!•立足现实水平,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写论文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现状。文章体裁有综述、讲座、论著、评述、调查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经验、学术争鸣、警钟……。前四种我们书写有一定困难,调查报告、病例报告初学写作者比较容易成功。(如前面讲的三个病例报告,后面还会讲到三个调查报告)•警钟也可以试试。无痛换药是烧伤界一个难题,特别是对儿童。一家医院为了满足家长要求患儿换药无痛,每次换药都给孩子打度冷丁,结果十几天以后,孩子上了瘾。后来该患儿转来我院,每天哭着要打针,打一针生理盐水也能安静一会(心理作用)。我们就写了一篇“注射盐酸哌替啶致儿童药物依耐一例”,中华杂志很快采用。•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参加一些学术争鸣讨论。2004年烧伤杂志发表了一篇部队医院的文章“内固定术预防手指烧伤治疗后挛缩畸形”,讲手指深度烧伤用克氏针内固定半个月,愈合后可不挛缩,并且克氏针要求打到皮下。•外科医生都知道,挛缩的原因是瘢痕形成并收缩,一般在伤口愈合一个月以后才逐渐发生,固定半个月根本不起作用;克氏针要打到骨头里面,打到皮下根本固定不住;并且其典型病例是个4岁的小儿,手指只有筷子粗细,克氏针会破坏指骨的骨骺,影响小儿指骨发育,还不如套上一个塑料管实用
本文标题:基层小医院如何写论文浅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4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