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诗三首・归园田居》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所受儒家思想和其本性的矛盾,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时代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于他不利。陶曾祖陶侃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也是迎新我的颂歌。这五首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的归隐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这一组诗的。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晋代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了解山水诗和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气质、本性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官场束缚愚拙住宅方圆四周覆盖、遮盖昏暗不明的样子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虚空闲寂的居室排列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眉目传情题眼:“归”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误落尘网中:从一个“误”字可看出,作者出于种种原因,违背自身的“本性”,走上做官的这条歧路,心中充满辛酸和悔恨。一去三十年:视山川田园为老朋友,一别三十年,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向往。官场生活-喻尘网樊笼情-厌恶悔恨2、为何而归?(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作为诗歌的首句,表明作者的爱憎。爱山川田园,憎官场,统领全文,定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埋下伏笔,表明诗人辞官归田的原因。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讨论:回答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描写了哪些景象?2、诗人如何描写这田园风景的?3、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恬静空阔幽雅朦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通过白描手法,无粉饰之言,却展现了勃勃生机,朴拙自然。层次分明,景有远近之分,有动有静,与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的意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所感:明确:点睛之笔,“久”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悔恨,此时作者是在写自己摆脱官场束缚的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把握思想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教师寄语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释:⑴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⑵长策:高见。⑶空:徒,白白地。⑷旧林:故居。⑸“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1、颈联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鉴赏山水田园诗诗句理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表现了在诗人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包含着许多酸楚与感慨!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困通达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参考答案1、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2、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作业1、背诵2、完成《学习指导》相关练习。
本文标题:《诗三首・归园田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6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