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6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复习课)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试大纲》要求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重视积累活用方法对策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第一组弄璋:弄瓦:生男生女“果双生一男一女”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方法一:借助语境法第二组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全国卷Ⅰ)2、有牧人御众之才(2006年天津卷)3、“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购买。统治,治理。A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全国卷Ⅰ)籴:买米。粜:卖米。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例题方法2、有牧人御众之才(2006年天津卷)牧:统治,治理。例题方法3、“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A分析: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例题方法方法二:据形索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者——词义与兵器有关;“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第三组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2、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2005浙江卷)被任用庭除:庭院和台阶。堂庑: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译文: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以:被任用。例题方法2、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2005浙江卷)译文: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庭除:庭院和台阶。堂庑: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林黛玉进贾府》有讲到“厢庑游廊”)例题方法方法三:对应互释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第四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06年全国卷)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比喻细小的东西友好、与……交好。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2006年全国卷)译文:到这时他才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比喻细小的东西方法例题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友好、与……交好。例题方法方法四: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五组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2007湖南卷)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07全国卷I)3、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08年山东卷)实践屈服脸颊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2007湖南卷)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努力实践自己的学说,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么?”体:实践例题方法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07全国卷I)不屈不挠:屈服。例题方法3、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08年山东卷)颐指气使:脸颊,面颊译文: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地砍柴,累得满脸大汗,他也不休息。例题方法方法五:成语印证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第六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安排……就寝短褐:得到粗布短衣遮体糟糠:得到糟糠之食果腹赞美,赞赏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作使动。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宾语宾语例题方法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短褐:得到粗布短衣遮体糟糠:得到糟糠之食果腹译文: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不得:能愿动词,其后必须要有实义动词例题方法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宾语赞美,赞赏例题方法方法六: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形容词充当等。迁移联想法(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语法分析法(语法)对应互释法(相近、相反)成语印证法(成语)据形索义法(字形)1、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2、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松,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凭借情感取胜的,大多是悱恻感人的语言,它的弊病在于词藻华丽却缺少实际内容。2000年全国卷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高考链接试试看: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2、斯言虽小,可以喻大3、(07年福建卷)今姑贷汝联系:日薄西山:薄,接近,迫近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2008高考全国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解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部使者,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所以中间的“檄”就不是名词“文告”,而应该是动词“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去安抚平定”。想想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B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试试看: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的确、确实)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试试看: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试试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偏私)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2、居一岁,入觐,卒于京3、可以独飨白粲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绳索)(拜见)(飨,食用;粲,古称上等的米)试试看:(双目失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2006年福建省)试试看: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往,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试试看:绐:欺骗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实战演练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穷:学尽尽:学完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认错,道歉《廉蔺》联系文言知识:反通“返”联想推断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说文解字》:“行,道也。”衢,四通八达的大路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声:歌声响:声响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联想: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阻止,阻遏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译文: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本文标题:6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