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念:P114有目的、有计划教师指导幼儿主动活动(一)专门性科学活动1、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正规性的集体活动)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区角)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思考:三类活动各有什么特点?(内容、目标、形式、场所、材料准备、时间、教师指导的区别)正规性科学活动选择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目标教师制定明确活动目标没有特定主题和活动目标没有既定活动目标内容教师选择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随机、不确定形式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操作为主,也有三三两两的交流个别探索或自发组织群体场所室内或室外科学发现室、科学桌、自然角,及室外的饲养角或种植园地任何地点时间集体活动时间自选活动时间任何时间时限固定,教师决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固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幼儿自己决定活动开始结束不固定材料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相同的操作材料教师提供各种不同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自己选择教师不提供材料,儿童自己就地取材过程及教师指导教师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进行较多的直接指导,引导幼儿探索、寻求答案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教师一般不作直接指导,幼儿有可能得出结论,也可能得不出结论偶然发生,自发进行,自生自灭,如果被教师注意,也会实施影响,加以引导(二)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2、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重演科学家科学活动的过程(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发展性: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趣味性:神秘色彩、动手动脑开放性:操作的环境,幼儿亲自探究;给予探索线索;鼓励多种想法,允许不同结论。活动性: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做科学,充分活动整合性:领域内整合,各领域整合。观看案例思考: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是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是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是知识教育、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中班科学综合活动生鸡蛋和熟鸡蛋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2、学习运用符号、标志来记录实验的结果并能与老师和同伴交流。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2个鸡蛋(生熟各一)2、记录纸、笔人手各一一、激发幼儿参加实验的兴趣。1、集体音乐表演:《下蛋了》。师:大母鸡会下蛋,今天老师让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两个鸡蛋,里面有一个是?(生的)还有一个是?(熟的)2、设问,幼儿猜想:师:这两个鸡蛋中,有一个是生的,有一个是熟的。老师给它们都做上了记号,一个是“1号鸡蛋”,还有一个是“2号鸡蛋”。如果不敲开蛋壳,你们能看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吗?二、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1、出示一张大表格,引导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表格。师: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会认识生鸡蛋和熟鸡蛋。你们看,在后面的桌上有三个标记,一个是?(耳朵)一个是?(发光的鸡蛋)还有一个是?(转的标记)再看这张表格上,也有这些标记,我们小朋友等会儿要带着这个表格边做实验边做记录。(1)先看这个“耳朵”的标记,这个标记就对应后面的“耳朵”标记,下面的1、2就代表我们的1号鸡蛋和2号鸡蛋,我们小朋友到了那边以后,要分别拿着这两个鸡蛋在耳朵边摇晃,在有声音的一个鸡蛋上涂上颜色。(2)再看“鸡蛋上发光的”这个标记,你把两个鸡蛋分别对着太阳光,看看是哪个数字的鸡蛋上有反光,你就在纸上相应的数字鸡蛋上涂上颜色。(3)最后看“旋转”这个标记,小朋友要将两个鸡蛋分别在桌上旋转,给转得慢的一个鸡蛋涂上颜色。2、幼儿分组操作。(把幼儿做完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3、集中交流,揭示生熟鸡蛋的秘密。师:我们来看你们的发现,发现小朋友都给2号鸡蛋涂上了颜色,这个2号鸡蛋是摇晃有声音、在阳光下有反光、旋转速度慢,你们想知道有这几种特征的标记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吗?那就请你们小心地把鸡蛋在盆子边敲看看一看。师:2号鸡蛋是生鸡蛋,那剩下的1号鸡蛋是?(熟鸡蛋)它有什么特征呢?(摇晃没有响声、没有反光、旋转速度快)三、活动结束1、小结:生鸡蛋旋转速度慢,摇晃有响声,在阳光下有反光;熟鸡蛋旋转速度快,摇晃没有响声。2、吃熟鸡蛋:组织幼儿把手洗干净。[分析讨论]你认为实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实例:橡皮泥浮起来了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他停下来,开始思考……他这次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下去了。他茫然环顾四周。老师注意到了这一切,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试。教师:你真会动脑筋,不简单。我也来试试。老师用的不是橡皮泥,而是用一张纸折成盒子放在水里,盒子浮在水面上。幼儿摆弄了一会儿水里的纸盒子,突然说:“我有办法了。”他把橡皮泥作成碗状,结果,橡皮泥浮起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而,悟出了“中空”能浮起的道理。教师要做到:四前四后1活动在前,认识在后2尝试在前,引导在后3发现在前,结论在后4经验在前,提升在后: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具体设计1、活动课题的确定根据:课程目标幼儿兴趣需要幼儿生活环境现有内容材料2、活动目标的设计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确定合适的目标1、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3、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个方面4、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活动目标设计三纬度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3、活动准备的设计知识经验准备环境材料准备1材料服务目标2材料结构化3材料充足、典型4、活动过程设计(一)活动引入幼儿直接操作引入教师简短指令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环境布置引入演示引入谈话引入谜语儿歌故事引入(二)活动展开设计1.环节和层次:要求:活动步骤清楚、过渡与衔接自然、重点与难点突出2.方法和形式:要求:方法多样——探究、演示、操作、记录根据目标、幼儿特点设计——集体、小组、个别分工或合作保证幼儿活动机会、时间和条件3.材料呈现:一次呈现、分层呈现要求:适时出现4.问题设计要求:明确、形象—指向幼儿的探索、操作和思考启发、开放性—让幼儿自由表达、发散思维常见问题例举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试试,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作用?你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动起来?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如果把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会……那些东西不会?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会化掉?(注意幼儿的回答能力)它是什么?叫什么?你是怎么操作的?(三)活动结束设计1.和幼儿总结评价后结束2.提出要求、建议,让幼儿在活动后继续探索3.小制作,让幼儿相互展示后结束4.以故事、儿歌、唱歌、跳舞、绘画等方式结束5.游戏结束(四)活动延伸设计1.区角2.日常生活和游戏3.其他活动第二节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观察认识类:运用观察方法,以认识事物特征为目的如:观察动植物实验操作类: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事物现象和规律如:摩擦起电科学讨论类:搜集整理资料,集体讨论交流获得科学经验如:如果没有电,世界会怎么样技术操作类:动手制作物品,获得某种简单技能如:制作不倒翁第一种:观察认识类一、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观察认识类是运用最普遍的科学活动二、类型对个别物体观察:好玩的肥皂(小班)比较性观察:观察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中班)长期系统观察:观察记录小蝌蚪变化(大班)户外观察:观察迎春花(小班)三、设计(一)目标设计1.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比较/有顺序观察)物体的特征2.科学认识认识事物的明显特征/多样性/异同3.表达技能运用(完整/连贯)语言/图画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如:好玩的肥皂(小班)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外形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认识橘子(小班)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基本特征。2、学习剥橘子的基本方法,懂得不乱丢橘子皮。3、乐意表达自己对橘子的认识。《认识十二生肖》(大班)1、通过调查、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动物、顺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环特点;2、对属相感兴趣,体验民族自豪感。(二)流程设计1.单个物体(同类)和比较性观察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总结2.展示观察(认识事物多样性)搜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3.现象观察(重点是观察变化的发生)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和指导——讨论和交流——总结评价4.户外观察提出问题、要求——个别观察、指导——分享和表达体验单个物体(同类)和比较性观察认识橘子(小班)1、以到桔子园摘果子的口吻引入。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知橘子的特征。3、集中提问,进一步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4、品尝桔子、柚子,初步了解桔子的内部特征。(结合卫生教育)5、游戏:提供摸袋、水果。展示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中班)准备:师幼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过程:1.幼儿相互介绍、讨论收集的纸制品2.引导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说说用途;启发幼儿将这些纸制品分类3.各小组布置展览,师个别指导,启发幼儿将相同(质地、用途等)纸制品放在一起4.带领参观,各组幼儿介绍自己的展品。5.师幼一起小结(或开放性结束)第二种科学小实验(实验操作类)一、含义: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事物现象和规律做科学,亲历科学过程我让电珠亮起来不会掉的纸板二、活动目标设计核心目标:科学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科学好奇心:探究新异事物和现象例:注意到有些东西放在水里总是浮起来(小班-沉浮)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愿意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中班-沉浮)提出有关沉浮现象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大班-沉浮)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得发现(或假设验证/解释推断)例: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小班-沉浮)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中班-沉浮)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解释小“潜水艇”的沉浮变化(大班-“潜水艇”的秘密)三、活动流程设计1.演示-操作式: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幼儿按教师演示的方法实验---进一步观察、发现会限制幼儿思路,只用在较难实验如:物体怎样下落(大班)2.自由-引导式:出示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教师引导有目的探索---交流总结即“瞎忙---探究---领悟”3.猜想-验证式: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做记录)---提供材料、操作验证---交流总结---迁移方法、继续探索演示-操作式:大班《物体怎样下落》过程1.通过演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请一位小朋友把树叶抛到空中,大家看看会怎样?”2.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各种物体下落的现象“老师准备了各种材料,如果把它们扔到空中会怎样,大家可以试一试。”(安全和记录要求略)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引导改变物体形状会出现不同情况。3.幼儿讨论交流各自发现启发思考:“为什么所有东西都会掉下来?如果我们把它抛很高会怎样?有什么办法使它不掉下来.”“为什么有的东西落得快,有的落得慢?”4.再次探索,改变物体形状后物体下落现象延伸猜
本文标题: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