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核算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内容第一,资金的筹集。从村组织的资金来源看,包括所有者投入与向债权人借入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原生产队累积折股股金、农业合作化时期社员入股的股份基金、其他单位或个人投入的资本;收到的征用土地补偿费及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使用权获得的收入、收到捐赠的资产、从收益中提取的公益金等属于公积公益金部分;未分配收益等。后者包括为了从事农业生产向银行取得的银行借款等。这些资金最初一般体现为货币资金形态。第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筹集完成,便用于建造房屋、购买各项有关农机设备、开垦荒地等,从而形成固定资产。另外,还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形成储备资金。第三,资金的耗费。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劳动手段的使用,劳动者将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农作物,这一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对象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报酬一起形成了在产品资金,随着员工劳动的投入和农作物自身生长,生产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产品,在产品资金转化为产成品资金。第四,资金的收回。农产品产出后,经过挑选、整理,分离出不同等级,向市场出售,获得高于成本投入的货币收入,产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第五,资金的分配。农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归还银行借款等,对收益进行相关内容的分配。不难看出,村组织的上述资金运动就是村组织会计核算的对象,而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又包含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及收益六个会计对象要素,这些要素的具体构成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内容。下面我们进行比较详细的总结和分析。一、资产村组织的资产是指过去的经济业务形成并由该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该组织带来经济利益。这里包含三项要点:一是资产必须为本组织拥有(所有者拥有部分)或控制(债权人投入部分);例如:经营租入的资产不属于村集体的资产。因为该资产不具有所有权。二是预期能为本组织带来货币收入、经济效益;三是这些资源都是由过去的经济业务所形成的,计划、预算中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资产按其流动性质,也就是通过出售变为现金(简称“变现”)速度的快慢,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现金是村组织出纳员金库中所存放的货币;银行存款是村组织在银行或信用社中存放的货币;短期投资是村组织购买的、持有期限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等投资;应收款项是村组织应该收取的单位和个人的各种应收款及暂付款;存货是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材料或物料,包括种子、化肥、燃料、农药、原材料、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等。农业资产是指作为劳动手段的生物资产,包括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等。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不含1年)变现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劳动资料等,其中的“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包括使用的土地、桥梁、堤坝、公路、水库、干渠、支渠、机井、水泥晒场、经济林木、防护林、养殖地等劳动资料。某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虽然单位价值低于500元的单价标准,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也可以列为固定资产。如果村组织有无形资产业务,应该单独设为“无形资产”类。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经济业务形成的现在承担的偿还义务,履行这一义务将减少村组织的货币或实物。这里有两点需要把握:一是必须是本村组织现在承担的偿还义务;二是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负债按其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超过1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村组织的所有者在村组织资产中享有的经济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收益等。资本属于所有者投入的钱。四、收入收入是指因销售商品、农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所获得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等内容。其中“经营收入”包括:农业(专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渔业的总称,即狭义农业,下同)、工业、商业取得的销售农产品、商品、自制半成品、材料等产品物资销售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出租收入;修理业获得的修理收入、运输业获得的营运收入及经营装卸业务的装卸收入,服务业获得的从事旅店、宾馆、饭店、理发、照相、浴池、洗染、修理和咨询服务收入等劳务收入。五、费用(成本)费用(成本)是指因销售商品、农产品、对外提供劳务和村组织从事管理活动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或成本,主要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等内容。其中:“经营支出”包括销售商品或农产品的成本、销售牲畜或林木的成本、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维修费、运输费、保险费、产役畜(畜)的饲养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等,这里的成本是指村组织直接组织生产或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成本,由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等构成;“管理费用”包括村组织管理人员及固定员工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等。比如:机器设备的修理,销售小麦时的小麦成本(销售成本)。六、收益收益是指村组织在一定时期(如1个月、1个季度、1年)内所获得的最终经营成果,由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组成,其关系是:收益总额=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上述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收回或转让投资取得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损失指收回或转让投资取得的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上述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从静态角度反映了企业一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并具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奠定了借贷记账法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而收入、费用(成本)与收益三个要素,则从动态角度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1个月、1个季度或1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收入一费用(成本)=收益”的关系式,是编制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依据。为了具体核算上述六项会计要素,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还应该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根据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设置五类、共33个会计科目(见下表)。会计要素内容会计要素新制度分类资产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收入产品物资销售收入、出租收入、劳务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费用(成本)销售商品或农产品成本、销售牲畜或林木成本、对外提供劳务成本、维修费、运输费、保险费、产役畜的饲养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用及其成本摊销收益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会计科目编号及内容第二节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原则原则是指导思想言行的准绳。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核算的准绳:我们将村组织会计的原则归纳为基本会计原则和实务会计原则两部分。一、基本会计原则基本会计原则是指反映市场经济对村组织会计的根本要求,反映会计基本规律方面的会计原则。其主要包括:(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村组织会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不得为个别领导的违法乱纪行为出谋划策,甚至同流合污,以保护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二)内部牵制原则内部牵制原则要求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经过两个以上部门或人员之手,使之互相制约,钱、物、账分人管理,建立各项会计控制制度,严格凭证传递程序,防止舞弊、贪污等行为的发生。(三)会计主体原则会计主体原则一是要求本村组织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开,二是要求本村组织的经济活动与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比如:A村的小麦卖给B村,并没有收到现金,则站在A村的角度做的处理是:借:应收款贷:经营收入站在B村的角度做的处理是:借:库存物资贷:应付款(四)持续经营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村组织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因而会计循环也是无限的,要求会计人员有长远观念,在资金投入、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方面考虑长远利益,区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并搞好相关的核算与管理,促进村组织的稳定与长足的发展。(五)会计分期原则村组织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持续经营原则,但不能等到村组织解体时再最后计算盈亏,对此村民、国家税务等部门都不会同意。为此要将无限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包括月份、季度、年度),并按会计期间计算收益和进行收益分配,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以定期反映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情况,满足村组织管理和国家税收等面的需要。二、实务会计原则实务会计原则是指具体处理会计业务时所需遵循的会计原则。其包括以下方面:(一)会计记录原则会计记录原则包括:借贷记账法原则;账实相符原则;账账相符原则;账证相符原则;账卡相符原则等。这是全面、系统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的需要。(二)财产计量原则财产计量原则包括:货币计价原则,即对村组织可以计价的一切财产均以人民币计价;实物检测原则,即对于不可用货币计量的财产采用实物量单位计量,加强实物管理,如自然水域、自然草原、耕地等财产,这些财产对于农牧业生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在会计核算上应以登记账簿方式予以监控,定期统计、与实物核对。(三)成本计算原则成本计算原则包括四个方面:1.实际成本原则。这里应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付出的货币资金数额;二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劳务实际耗费的资金数额。同时注意相关受益性,即产品成本应按费用受益对象归属,间接费用的分配应按相关系数大小标准进行。2.营业主体原则,即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应是与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正常费用,非营业性开支、意外事故开支等不应计入产品成本。3.遵守制度原则,即成本计算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按会计制度办事。4.分期计算原则,即对于农、林产品成本1年计算一次并按阶段计算作物亩成本,繁殖母猪按仔猪断乳时间计算成本,育肥猪、肉用畜禽按出栏时间计算成本,牛奶、禽蛋、蜂蜜按产出时间计算成本,加工业、运输业、商业等按月计算成本,这是由村组织生产经营内容的复杂性、特殊性所决定的。(四)收益计算原则收益计算原则包括两个方面: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确定收益的时间范围;销售实现原则,即以产品的实际销售或劳务的提供为收入确立原则。2.收支配合原则,即一定时间内收入必须与该时期的成本费用相配合,并且相配合的收入项目与成本费用项目必须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以保证收益计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如某年度的经营收益按照该年内实现的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与该年内发生的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的对比计算。(五)会计报表原则会计报表原则包括:反映全面原则;编报及时原则;指标一致原则;各期可比原则;数字准确原则;重点详细原则;说明清晰原则等。第二章流动资产的核算第一节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一、现金的核算(一)现金管理现金是库存现金的简称,是指留存在村组织财务部门,用于零星开支的款项。1.现金使用范围村组织各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允许以现金结算的业务包括:(1)职工工资、津贴;(2)农户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发给农户的科学技术奖、文化艺术奖、体育奖;(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农户的其他现金支出;(5)村组织各单位向农户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借款;(7)现金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8)银行批准
本文标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