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1935)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理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工业企业的区位问题。帕兰德认为,区位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产区位问题,即在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二是区位与市场地域的关系问题,即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一)生产区位布局帕兰德也研究了当原料价格、分布地和市场给定时,生产区位的布局问题,他的研究超出了韦伯,其贡献引人注目。分析工具在韦伯的等费用线分析基础上,帕兰德提出了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工具。分析思路:帕兰德在假定运费是距离函数的前提下,提出运费与距离的关系有两种形式:距离比例运费(运费率不变)和远距离递减运费(运费率递减)。这两种情况下,等运费线的表现形态不同(前者间隔不变,后者间隔渐宽)。分析模型:帕兰德研究了只有一个原料地和消费地的简单模型。运费率不变时,在原料地与消费地联线上各点,总运费到处相同,而运费率递减时,总运费在原料地和市场地两点最低。分析结论:现实中,运费率一般随距离递减,那么,企业的最佳区位在市场或原料地更佳。此外,帕兰德认为,运费最小地点当然是最佳的生产地,但是,生产地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运费,还要考虑其他费用,因此,最佳的生产地应该是所有生产费用的总和最小。(二)区位与市场地域1.区位对市场地域大小的影响分析工具:帕兰德用直线市场模型来说明市场地域大小的决定问题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两企业的市场地域分割与两者产品在市场地域空间各点的销售价格有关。(这一假定,把不完全竞争引入区位理论研究)分析:假定市场上某地的产品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当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市场上该产品的销价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而增加,且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斜率相同)。用几何图形表达: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漏斗的下端就是生产地。(如图)图3.16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这样,市场的分界线也就是漏斗相交的部分在平面上的投影线,(价格相同点)结论:两个竞争者的市场地域范围由两个价格漏斗相交部位在平面的投影线可以确定。X-XYa-Ya生产价格销售价格-YbYbAB2、两企业市场区的竞争当运费率、生产成本或企业竞争者的行为等因素引起价格变动时,两企业的市场地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如下列五种情况:(资料来源:HaggettP.Geography:AModernSynthesis.RevisedThirdEdition.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Inc,1983.468)图3.18市场区竞争注:P——生产地价格T——运费率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一)运输费用理论(见第二章第三节)1.运费结构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端点具优势。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等。(二)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选讲)1.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问题:在资源分布地已知的条件下,如何决定采掘工业的生产地供给市场地域。分析工具:送达价格——是采掘费和运费的和。该值可由从生产地向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分析思路: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买商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以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当采掘费一定时(一定的供给量下,或生产量下),运费成为影响价格的唯一变量。胡佛认为,采掘工业的特点是随着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伴随着生产的增加而上升,其对市场地域界线的影响如图示:图3.21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2.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制造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如果生产费减少,那么,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产地,边界线也会呈下降的趋势。由于规模经济产生的报酬递增或远距离运费递减带来了产出量的增加,使得独立的生产者数量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地域在扩大。图3.22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一)假定命题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而市场地域与价格、需求均有关。(二)假定条件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三)廖什的市场区位模型廖什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图3.23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1.单一企业的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农户在P地生产啤酒,其在P的销量为PQ(需求为Q)。F点啤酒销量为零,F是农户啤酒生产的市场地域边界,QF为需求曲线。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以生产地的需求量PQ为轴,将需求曲线QF旋转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廖什的需求圆锥体。圆锥体积即啤酒厂的总需求量。圆锥体的底面,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为啤酒生产的市场区。其边界为啤酒生产的市场边界线。图3.25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1-20)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资料来源:Allen,Unwin.SystematicGeography.London:BrianKnapp,1986.398)图3.26基于最大收益的廖什工业区位模型(a)单一市场区模式;(b)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区域;(c)稳定的非重叠的蜂窝状市场区域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区体系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即区域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市场区体系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第四节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现实: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在某种满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一)基本假定命题与研究思路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假定命题: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他的这一假定是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的。研究思路: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韦伯引入了空间费用曲线,廖什导入了空间收入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结合,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图3.27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二)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平均费用(总费用)价格(总收入)AMa’Mb’(资料来源:GetisA,GetisJ.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USA:Wm.C.BrownCommunications,Inc,1995.191)图3.28收益空间边界结论1: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收益的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收益性空间界限内能形成最佳区位(利润最大)、次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在收益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话,企业可自由布局。结论2: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三)企业家经营手段对区位的影响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图3.30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经营手段或能力高的企业家获得利润的空间范围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空加范围大。优秀企业家不仅在最佳区能取得最大利润,其区位空间的选择范围也比较大。(四)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区位的变化。图3.31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五)其它非经济因素对区位的影响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但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可导致其放弃最大利润区位,而追求最大满意区位。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一)基本假定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图3.32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三)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图3.33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本文标题: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3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