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中国远征军的产生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以后称为中国驻印军。丘吉尔在1942年2月16日给缅甸总督的电报中说:我认为,缅甸以及与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英国必须守住缅甸,用它作:为保卫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中国来说“保持住西南的国际交通线,使租借物资能够将继续通过仰光畅通无阻地运送到中国”所以,缅甸成为同盟国与日本法西斯所必争之地。中国远征军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生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势扫倭奴不顾身远征军赴缅作战ANNUALWORKSUMMARYOFTHEINTERNET中英军事同盟的建立1941年1月2,英方邀请中国派军事考察团前往缅、印、马进行军事考察,中方经过3个多月的考察,于6月正式向英国方面提出了[中英缅共同防御意见书],策定了中英共同防御缅甸的作战计划,中英军事同盟开始建立。远征军的建立和开始入缅作战中英军事同盟建立后,但英方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就一直阻挠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而停留在保山附近。直到1942年1月4日,日本第55师冲之队率先突破泰缅边界,并一路直进,直逼仰光,英方则节节溃败。2月5日,英方极力催促中国远征军火速入缅,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杜聿明为副司令官,总兵力约为10万人。远征军在缅甸的主要战役同古之战仁安羌大捷曼德勒会战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是戴安澜)官兵作为先头部队火速赶往同古。同古序战开始,日本兵力增加到千余人,在4门山炮的掩护下展开攻击。同日,敌空军两次空袭我空军基地,缅甸的制空权完全被日军掌握。但是我军守城部队固守阵地,其中我598团中校副团长黄景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由于敌人从正面受到严重挫折,于是改变攻击方式,从正面佯攻,主力摸到我军阵地后面进攻,这就找到了我军的致命弱点(我军重点防御前沿阵地,后防阵地则防御松弛)。当师指挥所受到攻击和阵地失守后,我军依然士(旺盛,斗志坚强,利用掩盖良好的攻势继续与敌斗争。由于日军有增援的趋势,加之我军弹药和粮食补给困难,我军被迫撤出浴血坚守12天的同古阵地。日军为夺取缅甸西部重要的大油田---二安羌拟定了作战计划,并与英缅军队发生了激战(事实上,英军正准备从仁安羌撤出),致使英缅军第1师全部及坦克营一部被包围于安羌东部地区,水源断绝,粮食殆尽,英军向我军连续发出求救信号。为解救英军的危机,已经抵达前线的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31才逼近军阵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日军,将油田全部收复,救出被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战马1000余匹,以及被俘的英、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接着又掩护英缅第一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退。“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他们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竟都含着感激的泪水”。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击溃优势日军,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113团团长刘放等人颁发勋章。孙立人安徽巢湖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称为“东方隆美尔”,获得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罗斯福在为孙立人授勋的颂词中说到: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辛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二安羌一役孙立人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救英军第1师之|,后复掩护盟军转进,于千辛万苦之,从容殿后,转战经月,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十足为盟军楷模。刘放吾(1898--1994),湖南桂阳人,别号:不羁台湾参谋指挥大学毕业,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步科,率113团参加二安羌战斗,解救英军7000余人,获得英国荣誉勋章。日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逼近了腊戍(缅甸北部的重镇,曼德勒的门户),而此时驻守腊戍的参谋团已经匆忙撤离,5关跑了1000余公里,退到滇西保山,却未及时向部队传达此消息。29日,日军在10余架飞机、3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腊戍发起进攻,缅北重镇终于陷落,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囤积在此地的物资也落入敌手。此时的实际情况是,英缅军正向印度撤退。至此,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5月1白,曼德勒失陷。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撤退,亚历山大(英方指挥官,二战中敦刻尔克撤退的指挥者)再次导演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史迪威与罗卓英撤到印度1、撤回国内的滇西,在怒江东炸毁了惠通桥,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成为后来滇西反攻的主力,其中包括著名的松山战役;2、戴安澜一部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日军的埋伏,戴安澜身受重伤,不久牺牲,其部转到腾冲、云龙;3、杜聿明一部则在野人山迷路,加之森林茂密,虫蚁成群,疫病流行,连日降雨,伤亡惨重其它军队的撤退情况。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人数约10万,到8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的仅有4万。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I: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T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缅甸失守。杜聿明与余韶的回忆录自6月1日至7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通道的河沟小渠,此时已经洪水汹涌,不能渡过,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走。连日发现路旁的骨百余具,是先行的官兵被蚂蝗、蚂蚁吃掉的。士兵之中有发狂的,是哭是笑,精神失常。以上情形,令人凄怆。数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1、它有力的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2、支援了国内的正面战场;3、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英勇作战,对亚太战场以至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4、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可中国的国际地位。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1、中国与英、美之间有关全球战略标的分歧和中英之间有关具体战略目标的分歧,是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因;2、英美对远东殖民地看法的分歧和对中国态度的分歧,引起了英美之间的矛盾,更引起了中英之间关系的冷淡,造成中英矛盾尖锐突出的局面;3、盟军方面指挥系统的混乱是招致缅甸作战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4、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的失误,也是原因之一;5、英军得不到缅甸人民的支持,也是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入缅作战的经验教训1、出国作战,必须先做好准备。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注意情报的搜集,做好部队的后勤补给工作和交通通讯工作;2、国际联合作战,既要有统的指挥,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才可以发挥综合战力。这些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反攻和国际联合作战打下了基础,是极其宝贵的。
本文标题:中国远征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4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