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盛唐“双子星座”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中唐韩孟元白李贺晚唐小李杜温庭筠(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王维)、孟(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奇崛险怪)(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平易直白)(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诗境诡谲)(李商隐、杜牧)(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代——元曲四大家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姜夔、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诗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分: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按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即景抒情诗(即事咏怀)、酬赠诗、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悼亡诗、节令诗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代表作:《离骚》《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最高成就:李白、杜甫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兵车行杜甫元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使诗歌走向平实;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意想壮伟瑰怪;另有,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惟有杜牧、李商隐的诗为这一时期增添光彩。“词”的产生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南唐】李煜《相见欢》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祸慷慨悲歌的时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歌相结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曲”。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综上所述,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衍至清末,梁起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又预示着新的诗歌体式即将形成。五四新文学运动如星如日的光芒已经照亮了现代新诗的“诗国天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本文标题:3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5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