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神州智达诗歌鉴赏专题十三(二)
专题13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创造奇迹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独游南湖①查慎行•外吏②无交旧,归人应简酬。•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多情天井派③,日夜向南流。•【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此诗写于回家途中。南池,指济宁市区王母阁湖。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3分)•寓情于景。(2分)将伤感孤独之情融于对“远影”“孤亭”“暮”“秋”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之中。(1分)(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仕途失意的孤寂、苦闷之情,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英雄迟暮的叹惋之情。(3分)通过对交游甚少的境况的叙写和秋天日暮时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现出内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两句则是借运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写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2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诗的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书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末联中的“长”“畏”两字用的最好。“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的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古人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想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的最好?又怎样的表达效果?•“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二)•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2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1分),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2分)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4分)•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1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写出1点即可,1分)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1分)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2分)(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1分)颔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2分)•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1分)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2分)
本文标题:神州智达诗歌鉴赏专题十三(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5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