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第1章 给水
第一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选择水源,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制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4)布置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2.城市分区规划中的主要内容(1)估算分区用水量(2)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3)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3.城市详细规划中的主要内容(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用水水质、水压的要求(2)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3)计算输配水管渠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二.城市用水水质要求及用水量预测与计算(一)、城市用水水质要求传统单一水质的供水要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质供水的供水形式水质要求具多样性。(二)、用水量分类(三)、用水量标准(四)、用水量预测计算方法1、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用水指标X规划人口2、单位用地指标法——建设用地分类用水指标X分类规划用地面积3、年递增率法——现状供水量X递增速率4、城市发展增量法——现状供水量+新增部份水量5、分类加和法——居民生活+公建+工业+市政+消防+未预见与管网漏失三.城市水源与给水工程设施规划(一)、城市水源的选择与保护(1)、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2)、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1、城市水源的选择2、城市水源的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水域功能分类水污染防治控制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特殊控制区禁止排放污水区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特殊控制区禁止排放污水区I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一级鱼类保护区、游泳区重点控制区执行一级标准IV类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一般控制区若排放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执行三级标准V类农业用地,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一般控制区(二)、城市取水工程设施规划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三)、城市给水管网规划1、输水管渠规划输水管渠是指从水源到城市水厂或者从城市水厂到给水管网的管线或渠道。与确定输水管渠志向和具体位置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道路布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选择最佳地形、地质条件,努力避开滑坡、塌方、沼泽、洪泛区等,以降低造价,便于管理;还要考虑远近期结合和分期实施的要求。2、给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的。通常近期采用树状网,远期随用水量和用水程度提高,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城市给水管网布置应遵循十一个原则四.规划依据和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年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2501-198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93)(一)《广州市给水总体规划》——水源规划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1)广州市供水规划总论:新建南洲水厂、花都区东部水厂等,新增供水能力110万立方米/日,到2005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425万立方米/日。完成从西、北江引水200万立方米/日工程;加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有计划地推行分质供水。(2)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现状分析广州市水量较丰富,且供水工程在97%保证率下,可供水量54.4亿m3;2000年,广州全市用水量52亿m3,略小于97%保证率下可供水量54.4亿m3。因此,供水工程能力满足现状用水总量需求。在不考虑生态环境需水的情况下,仅考虑以经济用水为需水的水资源供需来衡量,则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全市水资源供需均可达到平衡,水资源总量完全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五、给水规划应用实例(3)水资源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供需失衡虽然广州市目前总体上供需水基本平衡,但个别地区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不容忽视,水质恶化导致部分可利用水量大大减小,部分水厂的功能已经发生改变,若考虑生态环境需水,则供需平衡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广州市水质性缺水越来越严重。广州市域内虽有年均1245亿m3的过境水量(其中中心城区约300亿m3),目前却面临不得不从市域外调水的尴尬局面(自顺德水道北滘取水的南洲水厂已建)。(4).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满足环境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有限发展目标的最大的社会经济规模。水质保证是广州市各单元区水资源可承载的前提。在水环境功能完全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进行各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其中,从化、花都、增城由于经济和人口规模较小,水资源负担较轻,水资源足以承载;番禺由于过境水充沛,虽然中、远期南沙大开发人口和经济规模增长很大,水资源仍足以承载;中心城区在2010年前水资源可勉强承载,但远期需要依赖外地调水以补充水资源不足。(透过本例分析水资源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广州从顺德水道北滘取水正是基于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的重大决策。)广东省河流分布图广东省干旱地区分布图(二)、广州大学城分质供水规划——水质标准,分类加和法预测水量1、水质标准的确定要从技术可行与经济可行出发。广州大学城分质供水的水质功能定位,在大学城内提供的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饮用、沐浴、洗涤等用水)采用符合饮用净水水质的高质水,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冲洗、绿化、浇洒、景观等用水)采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的杂用水。高质水的水质除应满足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外,还应满足《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欧共体饮水水质指令。根据用户的不同,杂用水水质标准也不尽相同,本次大学城年杂用水指标按要求最高《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确定。类别数量规范范围指标取值需水量生活区冲厕16万人40~6060L/cap·d9600m3/d其他区域冲厕23万人15~2020L/cap·d4600m3/d冲厕合计14200m3/d生活用水量系数1.1~1.151.1冲厕调整15620m3/d道路冲洗1.8km22~4.5L/m2·d3L/m2·d5400m3/d绿化浇洒5.83km21.5~4L/m2·d3L/m2·d17490m3/d公交洗车220台400~600L/台600L/台132m3/d出租车洗车800台250~400L/台300L/台240m3/d社会车洗车800台250~400L/台300L/台240m3/d合计39122m3/d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0.15~0.20.27824杂用水需水量46946按使用场合对用水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分类加和法的一种。2、按用水场合预测需杂用水需水量(三)、汕尾市给水规划——水源规划(北水南调)利用位于汕尾市以北40公里的公平水库和在70年代建成的从水库到红海湾遮浪镇长沟村的灌溉渠,分别以赤沙水库和宝楼水库作为交水点,对市区以及红海湾开发区城市用水进行补充,解决两个地区的缺水问题。通过北水南调水源水库年可供水量达到3.371亿m3,到2020年可供城市用水的水量为2.461亿m3,相当于每天供水量68万m3,可以满足汕尾市在规划年限内用水量(52万m3/d)的要求。汕尾市中心城区管网从新地水厂引DN1000和DN1200各一条作为供水主干管,沿东城路和工业大道输往城区;向北经汕尾大道-海汕公路向红草供水,向西沿汕马公路输往马宫。远期作为联网的管道。向东沿红海大道铺管与红海湾联网。(四)、华南农业大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区位于城市高地嵩山,黑山宿舍区水塔,泵房保证供水水压;校区供水管网规划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形式。
本文标题:第1章 给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6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