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缺失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前言在最初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我热衷的研究方向是《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灰姑娘”伊丽莎白与上流社会的绅士达西先生两位身份差异巨大的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文学中屡见不鲜,甚至在荧屏上也一再被重演,编织出一个个麻雀变凤凰的美梦。我想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一篇相似的文章能够与它进行对比,做成中西文学比较的形式。可查阅资料后惊讶的发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中,类似题材竟然意外地消失不见。我无法找到一篇从情节或题材上与它相近的小说,只有在民间故事中才流传有为数不多的贫家女与贵公子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在西方文学中找到大量的类似《傲慢与偏见》的“灰姑娘”的故事,《帕梅拉》、《意大利人》、《简爱》、《包法利夫人》……以及大量被搬上银幕的影视作品,《风月俏佳人》、《曼哈顿女佣》等。在我们现当代文学中,也不乏贫家女与富家公子的结合,如《雷雨》、《家》、《倾城之恋》等等,但在古代文学中,这种“灰姑娘”形象却似乎消失了,难道古代的男女都不渴望这样的爱情吗,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使我改变了我的研究方向,转而研究“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缺失,以及形成这种中西方文学创作差异的原因。第一章西方文学中的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在不同民族中拥有共同的审美,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故事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在《地理学》提供了现存历史最久的版本。欧洲最早关于灰姑娘的记录见于意大利童话采集者巴西耳于1635年出版的《五日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谈》中。这一版本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格林兄弟版本奠定了基础。第一节母题原型一、通行版本从民俗学家们的研究来看,灰姑娘故事在世界范围里流传,有各种各样的大同小异的版本,类似的版本不下于1500种,跨越了五大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中曾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1]据汤普森估计,灰姑娘故事仅在欧洲就不少于500个文本。从灰姑娘的故事原型角度来看,R·D·杰姆森的《中国的灰姑娘故事》在对300多篇欧洲灰姑娘故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其中有三分之一属于两大家族的结论,即一是西欧普遍流行的故事,以《格林童话集》中的《灰姑娘》为代表,另一是斯拉夫语族地区流行的故事。前者的主要情节单元是:姑娘受到异母及异母姐妹的虐待,被迫做佣人;她做佣人时,得到了死去的母亲坟上的树或超自然物的劝告、供养并提供衣物;用美丽的衣物将自己伪装,参加舞会,与王子共舞多次,王子设法了解她是谁;当她逃离时,王子得到了她的鞋,试图以此识别她的身份;最后发现了她并与之结婚。后者的主要情节单元是:姑娘受到异母及异母姐妹的虐待,被迫做佣人;但是她得到一个动物的支持和劝告;从动物的内脏中得到美丽的衣物;通过完成困难的工作识别了她的身份。二、异文版本W·巴斯克姆的《非洲的灰姑娘》将AT分类法中没有涉及到的灰姑娘异文提出来分析。异文篇名为《少女、青蛙和领主的儿子》,流行于厄加瓜尔的巴萨地区,主要母题有:女主人公受到继母的虐待;神奇的帮助:她在家充当佣人,由她兄弟供养而且得到了青蛙的神奇帮助;相遇王子:她穿戴华丽,包括金鞋、银鞋来到舞会,遇见了王子,当她回家时,丢失了金鞋,被王子发现;识别的证据:通过试鞋她被发现;与王子成婚。这一母题为异母姐妹假冒后又被发现、被杀的情节所取代,女主人公被人们发现后躺在火炉边,又回到了王子身边。除此之外,还有A·K·拉曼琉坚的《根呐德的灰姑娘》、英国女民俗学家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M·R·柯克士的《灰姑娘:34个关于灰姑娘、猫皮和灯芯草帽的故事、摘要和图表以及中世纪异文的讨论和注解》等其它对“灰姑娘”母题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民俗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灰姑娘”的故事的母题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灰姑娘:有着悲惨的遭遇,身份低微,但品行端正、心里善良、容貌美丽。2恶毒亲戚:通常是继母和异母姐妹,凶恶狠毒、自私懒惰。3、神奇力量的帮助:仙女,特殊的植物或动物。4爱慕者:王子或是其他高贵不凡的男士。而在情节单元上“灰姑娘”故事通常呈现出这样的模式:后母虐待——难题考验——神奇力量的帮助——特殊方式的身份验证(通常是验鞋)——与王子结婚。[2]第二节灰姑娘文学作品一、小说中的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灰姑娘”们与原型故事中的类似,作为“灰姑娘”,首先要符合的一点是“灰”。她们在出身上较为卑微,虽然不至于都是女仆、佣人一类的角色,但社会和经济地位相对于男主人公而言比较低下。帕梅拉是出身卑微的下层女性——B先生母亲身边的女仆,伊芙琳娜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姑娘,美貌是她唯一的嫁妆,而且很明显的依附于人。”艾伦娜和她的姨妈相依为命,她们靠卖艾伦娜的针线活和油画复制品维持生计。伊丽莎白虽然出身乡绅之家,但是没有财产继承权,妆奁微薄……尽管女主人公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由于缺乏金钱和地位的支持,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男主人公择偶条件的范围之外。然而,这并不会阻碍灰姑娘们“麻雀变凤凰”,女主人公们往往最后都会打破社会常规,赢得男主人公的青睐,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二、与童话故事的差异与故事原型不同,文学创作滤去了童话故事中的神奇色彩,神奇力量的帮助被灰姑娘自己所具有的优点所代替,相较于容貌,她们的优秀品质更加为“王子”所看重。《帕梅拉》中,B先生最初只是看上帕梅拉的美貌想要玩弄她,但她洁身自爱,坚决的拒绝并离去,最终帕米拉的美德终于使B产生了真爱。就如副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标题所言,美德有报,即使出身卑微但只要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的女性,也有可能通过婚姻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伊芙琳娜》中的女主人公伊芙琳娜美貌纯真,但出众的容貌一开始并未让她赢得奥威尔爵士的好感,反而由于她举止不当,不懂礼仪规范,显得举止轻佻,被纨绔子弟骚扰,让男主角对她评价不高,直到她学会谨慎从事,使自己成为妇女礼仪美德的典范后才逐步赢得了对方的爱慕。《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并不是文中最漂亮的姑娘,作品中对她外貌的描写也都是简略带过,但是她谈吐幽默风趣,个性自由活泼,有独立的思想,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使达西先生愿意抛却阶级的顾虑向她求婚。《简·爱》中,简·爱“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但简·爱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在于她的容貌平凡而内心高贵。她热情勇敢、积极主动、自食其力、追求独立平等。在《简·爱》中,容貌和内在品德几乎是割裂的,男女主人公都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好相貌,他们深深相爱的是对方自由、高贵的灵魂。从帕梅拉到简·爱,“灰姑娘”的形象逐渐由童话里消极、顺从、被动、柔顺的温柔淑女演变为有主见的、理智、主动的新女性了,这一嬗变过程正体现了女性意识由隐到显,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3]最终,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身上,出现了女性企盼已久的颠覆传统女性观念、要求独立平等的“灰姑娘”。第二章中国古典小说中消失的灰姑娘身影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中,“灰姑娘”题材仿佛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意外地消失无踪。在西方“灰姑娘”小说创作形成并发展的这一时期,中国也正逢明清小说创作的高峰,但与西方流行的“男高女低”的“灰姑娘”小说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爱情小说大多数却是“女高男低”的模式。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灰公子”形象,他们如同灰姑娘一样,本身出身、地位并不高,但通过爱情婚姻,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这类小说题材取代了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第一节存在的原型与缺失的小说形象一、存在的故事原型——《酉阳杂俎》叶限类似“灰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也是出现过的,中国的“灰姑娘”。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所撰《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叙述秦汉前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她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钟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叶限精心饲养了一条“赪鳍金目”鱼以慰孤苦,鱼却被继母诱骗杀死。后来她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到了洞节,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金履”去参加活动。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卒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汗王得到,他“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又仔细搜查,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以叶限为上妇”,而继母和她的女儿,“即为飞石击死”。据广西蓝鸿恩先生考证,“洞”是当时唐朝对岂州糜羁基层行政组织的一种称谓,吴洞是洞主人姓吴,属西原蛮领域,即壮族地区。张紫晨先生认为,叶限这位灰姑娘的故事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不只时间早,而且没有一点外来的痕迹。[4]在中国研究界,有很多学者认为,灰姑娘故事起源于汉族,因为整个故事的枢纽在鞋子。在汉族,基于声音的缘故,常常以“鞋”表示“谐”,常常以鞋的成双表示男女的和谐成对,但是,尽管古代存在“灰姑娘“形象的母题,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这种形象却并未延伸到小说创作中。二、在古典小说中的缺席18世纪的英国,婚恋题材的小说空前繁荣,在小说作家们的笔下,一个个“灰姑娘”跃然成型。在中国,自唐代传奇出现以来,中国小说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宋元话本中出现了白话小说,并在明清时期创作达到了高峰。18世纪的中国也曾出现婚恋题材的小说极度繁荣的现象,但是,尽管都是描写男女青年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和磨难最终获得幸福婚姻的故事,东方和西方的模式却并不相同。西方文学中,女主人公身份普遍比男主人公低,男主人公出身、相貌、金钱地位一个都不少;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故事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模式。女主角或是身为大家闺秀、出身名门世家,或是长生不老的仙怪狐妖,超脱凡尘。男主角多为寒门士子、一介布衣、家境苦寒,出身卑微。纵观明清爱情小说,几乎没有高门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大户出身的贵公子娶了小门小户的平民女子的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爱情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但是早期的爱情小说模式多为“痴情女子负心汉”,并不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结局,还有负心、病亡、殉情、化为鬼魂等多种方式。这便从模式上否定了它为“灰姑娘”小说的可能性——没有一个圆满的喜剧结局。比如《霍小玉传》、《莺莺传》,男主人公们为了发迹而抛弃恋人,另娶高门。到了宋代,描写负心薄幸的书生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宋代小说《王魁传》、《如魁传》、《谭意歌传》、《鸳鸯灯传》等等。这些作品的内容不约而同的是书生在贫寒时与平民女子或名妓相恋、受其资助,通过科举考试有了功名后忘恩负义、将有恩的恋人抛弃,负心另娶。“灰姑娘”形象反映的是女性通过差异巨大的爱情来达到自己对婚姻的物质期待,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这些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们虽然具有“灰姑娘”的善良美丽,却最终没有能够如同“灰姑娘”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与男主人公幸福的结合,所以,也不算是“灰姑娘”形象。早期爱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除了闺秀,更多的是艳冠群芳的名妓,“灰姑娘”的“灰”,在于她们的默默无闻,像一粒尘埃一样普通,光芒是被掩藏起来的,要拭去灰尘才能看得到。名妓们虽然地位低下,却是多有名门公子追捧的,除了被抛弃背叛,名妓与公子的成功结合,也多是因容貌和金钱权势的相互作用。比如《李娃传》中,故事叙事的重点不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如何成为沂国夫人,而是“人皆贱之”的妓女如何辅佐浪荡纨绔的公子哥成为“声振礼闹”的成都府参军。《红拂女》中,红拂女“识”李靖于微末,舍弃富贵生活随他私奔出逃,但故事的重点是在讲解李靖如何学得兵法韬略,辅佐明主建立不世功勋,说明了红拂女慧眼识英雄,却对两人感情并无多少着墨。且李靖发迹于两人结合之后,不属于灰姑娘文学中出身高贵的男主角,因此,红拂女并非如同“灰姑娘”一般,因嫁给“王子”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第二节取而代之的灰公子“灰公子”,是指在中国古典小说常常出现的各类出身较低的男主人公[5]。之所以给他们冠上这一称谓,是因为:首先,他们出身门第不高,或是平民百姓、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
本文标题: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缺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7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