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九·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用具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二)三维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通过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以及中国的崛起三方面内容,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与熟悉,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能够认识准确和完整把握。1.学生关注时事,学习的兴趣较浓,但对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2.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突出主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3.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振兴的基本史实的学习,掌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史实,理解其世界大背景和“多极化”的概念。2.通过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理解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3.以史为鉴: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经验中,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为民族复兴献计献策。4.通过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各大国立场和态度的比较分析,提升学生对史实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读历史信息能力。1.围绕主题突出欧洲为重点,讲好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过程、影响,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完成对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学习。2.采用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归纳与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3.通过图片、新闻资料等媒介加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中,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兼有情景教学法,讲述法学习方法:探究方法、讨论方法、归纳比较分析方法教学用具: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学流程设计九·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入:从时事引入本课内容材料一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了对伊拉克作战。无题材料二材料三世界各国的普遍意见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1.俄罗斯、中国等常任理事国一直主张对伊拉克继续进行核查,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2.美国的盟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都坚决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动武,法国甚至声称将行使否决权;3.114个不结盟国家也一致认为,不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思考探讨:从伊拉克问题来看,当今世界政治出现了怎样的特点?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拔:从伊拉克问题中,世界出现了“多种声音”,多级化趋势不可逆转。一、多极化的概念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表现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2.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3.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二、多极化的具体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2.迅速崛起的日本3.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阿登纳1944年3月,戴高乐对战后欧洲的结构提出构想,在共同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1946年9月,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演讲,号召在法德和解基础上成立“欧洲合众国”。1950年3月,阿登纳提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要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两大强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一、走向联合的西欧材料1“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材料2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摘自课本(人教版)1、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向联合?根据材料,请回答二战后西欧为什么要走向联合?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③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④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材料3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舒曼计划》(1950年)2、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1)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第一步是什么?(2)西欧联合的第一步首先选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为什么?(3)谁能讲一讲西欧一体化的简单经过?3.西欧联合的影响材料一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国家或组织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美国36.2%33.73%31.27%30.21%24.36%欧共体17.54%17.53%18.68%19.32%20.12%说明:欧共体(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材料二60、70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出口方面对比国家或组织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1972年在资本主义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美国80%13.4%欧共体150%33.7%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摘自岳麓版课本探究问题:问题一: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政治上有什么变化?问题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主张有哪些?不结盟运动对国际关系发展有什么意义?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三:中国正在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你认为我们可以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中学习、借鉴哪些经验呢?经验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稳定社会(尊重差异,和谐发展);第二,发展经济(抓住机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第三,重视科技教育(重视人才,提高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尤为关键。小结: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简述20世纪60—8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2、探究问题:你认为成为世界大国要具备哪些条件?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课前进行专题调查,归纳分析调查结果,课上进行展示后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共识。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呢?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四、动脑筋:多极化趋势是“好”还是“不好”?它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缓和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2)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3)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供了挑战。1、20世纪中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①舒曼计划②《罗马条约》签定③《巴黎条约》签定④欧共体成立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2、“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联合抗衡美苏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C、摆脱美国的控制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3、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六、练习4、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B、不结盟运动一开始就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C、成立时把反对美苏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5、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源是()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B、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C、美苏的衰落D、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多极化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历史的对照国家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苏―俄师与生共同完成上述表格,从中可以看出:两场战争是充分反映了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演变变化趋势。作业:1.设计单选题来巩固基础,训练思维。2.搜集资料,办一次关于“多极化的利弊”的辩论赛。板书设计:九·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2、迅速崛起的日本3、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
本文标题:1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