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讲义
1成都市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五”(1996—2000)和下世纪前十年,是两个世纪交替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又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第二次创业,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有条件、有责任为建设现代化大都会做出应有贡献。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精神,按照《中共成华区委关于制定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特制定本纲要,明确提出我区第二次创业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各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一、“八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一)建区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成华区建区以来的艰苦历程建区历程正是“八五”计划的执行过程。五年来,全区人民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超常规、大发展、上台阶、进小康”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在打基础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打基础,在克服困难中前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特点是: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区区属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按90年价),比建区时增长2.32倍,年均递增27.1%;工农业总产值达37.57亿元,增长6.9倍,年均递增51.1%,提前实现了翻两番,全面完成了“五年计划三年完,十年规划五年完”的奋斗目标。乡镇企业总产值72.61亿元,增长13.78倍,年均递增71.4%;乡镇企业利税总额达2.97亿元,增长9.7倍,年均递增54.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2.7亿元,增长11倍,年均递增64.5%;街道企业总收入7.68亿元,实现利税3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1亿元,增长4.36倍,年均递增40%。全区财政收入达到2.07亿元,增长22.64倍,年均递增29.5%。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是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讲求效益的前题下实现的。此外,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主的“三高”农业取得了好成绩;商贸、餐饮和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28亿元,其在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3%。2、改革开放成效明显。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城区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完成了部分城镇骨干企业股份合作制的改制工作。在农村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巩固和发展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鼓励支持创办“公司+农户”等形式多样的贸农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市场化。在街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管理为重点,居(家)委会工作为基础,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充分调动街道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街道财力和社区服务功能剧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95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12245户,私营企业达848户,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6.8亿元,营业收入18.5亿元。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五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区外资金8.74亿元,引进项目703项,项目投资总额达11.56亿元;兴办“三资”企业118家,协议投资额达7491万美元,其中外资4608万美元。1995年全区出口供货总值达5233万元人民币,创汇623万美元。改革开放为我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工作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一抓科技普及网络建设,二抓科技成果转化,三抓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全区拥有科技人员2000余人,民营科技企业年经营额已突破3.91亿元,创利税2033万元。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有教学人员近2000人,中小学100余所,在校学生近4万人。“普九”和“扫盲”基本达标,德育工作稳步加强。在财政保证对教育的年年递增投入的前提下,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了成华教育基金,资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爱国卫生、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农村甲级卫生站全部配备了常用器械,医疗条件日益改善。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复查。3计划生育成绩显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农转非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全区年计划生育率在9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工作始终在成都19区(县)评比中名列前茅。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团结、进取、文明、守法”的社会风尚,文明单位达标率和巩固了均在95%以上,还被省委、省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区”。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村达小康示范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全区48个村中,有42个村已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30元,比90年增加853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4312元,比90年增长1.83倍,年均增长23.2%。全区出色完成了府南河整治工程成华段的拆迁任务和道路建设,“示范效益段”成效显著,安居工程顺利开展。五年来,新改扩建农房9121户;完成拆迁安置用房13.2万平方米,其中:农民还建房4.6万平方米。(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总的来看,“八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与沿海地区和周边一些区县相比,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效益仍不理想。二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拳头产品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仍需加速发展。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的力度仍待加强,发展经济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发展空间受限,“瓶颈”制约矛盾仍未从根本上缓解。五是对外开放整体力度不够,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不少的新课题。(三)发展的有利条件。1、有不可多得的国际、国内历史机遇。和平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发达国家普遍看好中国市场;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区域经济的联合将更加密切,对我区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环境机遇;我区被市上列为“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区;中央决定“投资西移,产业西建”,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中央、省、市赋予我们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省市“一条线”经济发展的政策;四川省个体私4营经济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区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2、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我区五年来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5年全区区属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32元达2030元,42个村达到小康水平;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2.6亿元,增长38%,利税2.97亿元,增长31.6%;工业总产值36.24亿元,增长30.4%;街道企业总收入7.68亿元,实现利税3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1亿元,增长30.2%;全区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07亿元,增长3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全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区内云集有以电子仪表工业为主体的200个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其设备先进,知识密集、科技与管理人才众多,不仅有较多的科技成果需要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可以以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为契机,充分利用这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为成华的经济建设服务。4、有地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区位优势。成华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东有成渝高速公路A段,北有川陕公路起始段,城区内交通更是方便。邮电通信发达、科教事业兴旺、信息灵通、商贸较为繁荣并不断地建设发展,这为成华区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有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成华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这种城乡一体的新体制,打破城乡分割的限制,有利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城乡经济联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四)发展的基本经验。总结五年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主要有:1、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5五年来,区委、区政府抓住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矛盾,始终按照“三个有利”的标准,提出了“不计名利、顾全大局、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的成华建区精神,确立了“依法治区、科教兴区、开发富区、艰苦建区”的方针,制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提前进小康”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五年计划三年完成、十年规划五年完成”的重大决策,全区人民正在为实现经济建设“超常规、大发展、上台阶、进小康”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实际工作中,全区上下一心一意抓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临难不动摇,遇风不闪火,大胆探索,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闯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加快发展的路子。2、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不断为全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以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重点,实行新企业新机制、老企业转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激发企业活力,加速企业发展。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企业、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这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3、放权放活,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把发展经济的权力放到街乡,增强了街乡的财力,促进了街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放手、放权、放活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各部门、街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区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关键环节。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以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全区普遍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理论教育、普法教育,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区”、“学雷锋、树新风”、“热爱成华、争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坚决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切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行第二次创业这个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二、199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61996—2010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振奋精神,励精图治,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两个文明共同进步,不断增加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素质,“富区裕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认真执行以下重要方针: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9条方针,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12个重大关系。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坚持“依法治区,科教兴区,艰困建区,开发富区”的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继续坚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方针,坚持以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继续坚持创造良好条件,调动街乡积极性,促进街乡大发展的方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二)1996—2010年奋斗目标。1、总目标。根据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九五”期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大步推进,人民生活在达小康水平的基础
本文标题: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