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朝鲜、古巴、越南等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社会主义改革一、越,老、朝、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基本特征方向一致,进展不一步伐谨慎,循序渐进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越老古朝尊重民意,顺应潮流物质精神,兼顾并重二、越、老,朝、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成败得失评价四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成败得失,要看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两个基本领域能否超越资本主义。四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经济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带来了积极效应政治方面:理论探索和党建工作的调整提高了党的领导能力思想文化方面:更新观念,力促改革外交方面:调整改变了相当封闭和孤立的状态。成就问题经济方面:生产力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政治方面:对改革认识的不深刻性是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触及原有政治体制的根本弊端思想文化方面:观念上能徐跟新,思想上亟待突破三、越、老、朝、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经验教训必须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在正确定位发展阶段的前提下,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必须客观地把握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科学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认清“资强社弱”的现实,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地关系,清除封建官僚主义残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妥善处理领袖、领导集体与党的关系,在保持思想统一和组织团结的基础上,强化集体领导,健全党内民主四、越、老、朝、古同中国的关系越南:建交60年、领土争端老挝:中国老挝关系稳步发展友好合作深入人心,经济合作加深朝鲜: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兄弟古巴: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朝鲜、古巴、越南等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一、在革新开放道路上快速前进的越南二、在改革道路上稳步前进的古巴三、朝鲜“主体社会主义”四、继续迈向社会主义的老挝越南地理图一、在革新开放的道路上快速前进的越南越南简史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于1945年9月。1946年——1954年,抗法斗争。1961年——1975年,抗美救国战争。1975年5月1日解放了整个越南南方,实现国家统一。1976年,越南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共产党简况:越南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2月3日。1930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召开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12月四大又更名为越南共产党。目前,越南共产党约有党员253万人,全国基层组织4万多个。前越共总书记胡志明胡志明(1890—1969),原名阮必成。1945—1954年,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领导越南人民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1954—1965年,领导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六十年代,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心脏病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1940年9月11日出生于越南北涧省纳星县强利乡,岱依族人。他1963年加入越南共产党。2001年4月,他在越共九大上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2006年4月在越共十大上,他再次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1、越南革新开放的背景与历程1945年建国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几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以及中国的经验。胡志明说:“苏联人民幸福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1)越南北方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1955年至1985年1955年——1956年,越共在刚解放的北方实行了土改,使绝大多数的农民分得了大量的土地、耕牛、农用工具和房屋。1958年——1985年,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1960年,8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1975年以后,又在南方推行农业集体化,1985年基本完成。越南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急于求成,违背农民的意愿,侵犯农民利益:⑴平均主义严重。⑵增产不增收⑶合作社干部多吃多占,还有贪污现象。⑷粮食产量上不去,粮食奇缺。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要从苏联、中国进口大量粮食。自1978年起,约有200万人冒着生命危险飘洋过海到别国谋生。2)越南的工业化1958年—1960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工业企业完全国有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国营企业。1960年,国营工业产值占89%以上。1961年——1985年,全面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目标:实现国家工业化。196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76年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81年执行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失误: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和改善。实行计划经济,忽视了市场、商品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所以市场不活,城市工业面临很多问题:工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浪费严重,产品成本很高。70年代末:严重的经济危机缺粮:最困难时期,每人每月只有8公斤粮食,其中1公斤大米。通货膨胀严重:1984年市场的物价指数比1980年涨了15倍;1985年11月——1987年7月的9个月间,通胀率高达700%,货币贬值极其严重。3)越共六大:确定革新开放的基本路线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提出只有革新才能促使形势好转,才有出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了以市场体制取代计划体制。越共六大标志着越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革新的过程1991年6月越共七大,对革新路线进行了补充和发展。1996年6月至7月,越共八大召开,总结10年革新开放的经验教训,确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2001年九大召开,系统阐述了胡志明的思想,确定“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为发展模式;选举农德孟(时年61岁)为越共总书记;明确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之一。2、越共革新开放的措施和成效⑴农业革新是改革的突破口1988年4月,越共中央决定实行农业生产承包制。1989年开放粮食市场;1993年通过《土地法》;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1989年,一跃成为仅次于泰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1997年,越南成为仅次于泰国的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⑵工业是革新的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核心是彻底破除“统包统管”。放开物价,保证企业自主权;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整顿、兼并。1992年开始实行企业股份制。经过10多年的改革,新的经济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工业增长速度年增长率为13.7%。⑶成功地推行价格改革。具体做法:实行价格自由化;采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措施;取消各种定量供应的票证和物价补贴。通胀率由1986年的774%,逐渐下降为1997年的6.7%。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越南目前于16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于130多个国家有经贸关系,6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0个企业在越南有直接投资。⑸政治体制改革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完善选举制度,推进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健全法制,依法治国。越南革新开放的成就经济建设上取得成就:90年代初开始,越南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提高。1991年6%上升到1997年9%。2003年人均GDP为480美元。对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认识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关于所有制结构: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关于分配问题: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农村落后问题突出腐败问题相当严重,党政官员腐败称为“国难”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吸毒、卖淫、赌博、走私、艾滋病等。二、在改革道路上稳步前进的古巴1、苏东剧变前的古巴2、苏东剧变后古巴的困境与改革卡斯特罗: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他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59年1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1年他指挥古巴军民打败美国支持的古巴流亡分子的突袭,取得了著名的吉隆滩之战(美国称为猪湾事件)的胜利。在1981年、1986年、1993年、1998年2月和2003年3月的选举中获胜,连任国务委员会主席。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宣布,因健康方面的原因,他将暂时移交自己的职权,他的职权暂由其弟劳尔·卡斯特罗代理。9月15日,卡斯特罗在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被选为该组织主席,任期3年。1、苏东剧变前,古巴在曲折中发展1959年1月,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军队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统治,见裂了民主革命政权。1961年4月,粉碎了美国雇佣军的进攻之后,公开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1961年,卡斯特罗领导的“七·二六运动”与人民社会党、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为“古巴统一革命组织”,1965年改称为“古巴共产党”,目前古巴约有党员80万人。古巴成为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至1963年,古巴首先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土地革命和外国企业的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古巴推行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领域,否定商品生产和物质刺激;取消中央统一计划。在社会领域,实行“高福利”政策。教育、医疗、社会保险都实行免费制度。卡斯特罗说:在古巴“没有一个人是不受到保护的”。60年代末,“高福利”政策达到高潮,经费支出严重超出古巴经济与财力所能承受的程度。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70年代,古巴开始纠正错误,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种体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很有限的,在实践中弊端很快暴露出来。80年代上半期,古巴经济调整失利具体内容:运用经济手段调动农民和个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行工资改革,取消一些免费项目;调整物价,等等,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一些活力。由于措施不配套,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投机倒把、贪污受贿、哄抬物价、滥发奖金、化公为私等。群众不满情绪有所增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这一时期,古巴的经济再次下降: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5%,1987年为1.7%。2、苏东剧变后古巴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开放的提出苏东剧变使古巴经济雪上加霜:失去了强大的政治盟友:古巴自1972年加入“经互会”30余年来,外贸的85%,石油供应的90%、每年15亿美元的军援主要靠苏联供应。每年国内粮食消费的200万吨,其中160万吨主要从苏东国家进口。美国乘机对古巴进行封锁,希望古巴也发生剧变美国扬言:只要古巴放弃社会主义,愿出数十亿美元帮助古巴恢复经济。与此同时,境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制造事端,国内发生多起冲击外国驻古代表机构,非法移民等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流亡美国的反动分子叫嚷要“返回哈瓦那过(1990年的)圣诞节”,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严重的经济困难工厂缺乏原料和燃料,被迫停产停工。居民消费品不断减少,面临断炊的威胁。民航和公共交通因缺乏燃料而减少班次。严重的经济困难1990——1993年,连续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呈现负增长,1990:-2.1%,1991:-10.7%,1992:-11.5%,1993:-10.5%。-12-10-8-6-4-2019901992三维柱形图1三维柱形图2经济增长许多观察家认为:“苏联解体意味着古巴灭亡在即!”顶住压力,进行改革、走出困境具体措施:坚定社会主义方向:“誓死捍卫社会主义,誓死捍卫马列主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惩治腐败。稳步推进经济改革:口号“芸豆比大炮重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城市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对农村进行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古巴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目前,已经同世界上170个国家建立关系。古巴改革开放的成就012345678
本文标题:朝鲜、古巴、越南等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0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