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称谓年龄称谓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4.束发:男子十五岁。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7.不惑:男子四十岁。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9.花甲:指六十岁。10.古稀:指七十岁。11.耄耋:指八九十岁。12.期颐:指一百岁。年龄称谓1.周晬,指婴儿周岁。2、童龀[chèn]: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3、黄口:十岁以下。4、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5、克壮:正当壮年。6、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7、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2.巾帼:妇女。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5.社稷:国家。6.汗青:史册。7.轩辕:祖国。8.三尺:法律。【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古代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古代谦辞【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古代谦辞【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其他自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古代敬辞(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古代敬辞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古代敬辞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古代敬辞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古代称谓1、直呼姓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2、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古代称谓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5、称官名或官地: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6、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本文标题:古代称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0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