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祁阳县委党校张选旗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1、什么是“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户籍待遇不平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本建设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大量过剩。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发布五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史称“五个一号文件”。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000年3月,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给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004年以来,又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3、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来经营的科学化、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新农业。•现代农业是生态环保型农业。•现代农业是功能多样性农业。•现代农业是市场导向型农业。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六大战略目标:•1.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和建设高产农田•3.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4.必须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5.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6.必须加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1.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定义•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的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稳定食品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获得食品。1.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一是稳定基本农田,保障生产基地。•二是健全市场体系,保障有效供给。•三是完善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四是建立政策体系,提高政策保障。•五是创新科技体系,提高增产途径。•六是发展非粮资源,开辟补粮渠道。2.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和建设高产农田•必须始终坚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到2020年耕地的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1.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2.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3.农业设施工程技术。•4.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5.节水农业技术。•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7.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4.必须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5.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2)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3)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4)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5)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园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了乳制品加工、蔬菜食用菌加工、水产品加工、肉类制品加工、生物科技五大产业链,园区去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8.3亿元人民币,实现税收2.18亿元人民币,凭借农业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显现出强大辐射功能,带动市内面积40万亩,市外面积110万亩。6.必须加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第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第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公共服务就是指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公民所提供的、基本的、非盈利性的各项服务。•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农村地区为满足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环境治理六个方面。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1、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3、农村人口就业问题严峻。•4、城乡公共事业建设差距巨大。•5、农村环境保护存在薄弱环节。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二)努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2.将改进农村的教育体系建设作为中心•3.把培育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作为支撑•4.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保障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1.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1、道路交通建设。•2、水利设施建设。•3、电网建设。•4、饮水工程建设。•5、环境卫生工程。•总之,着力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2.将改进农村的教育体系建设作为中心•继续发展好基础教育,即九年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分流,鼓励参加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成人职业技术培训。3.把培育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作为支撑•农业中介组织的几种形式:•(1)农业专业协会。•(2)农业经营协会。•(3)农业信息发布组织。4.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自然灾害保险•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我省562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居全国家12位,现在居全国16位。中南六省居第3位,位于湖北、江西之后。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当前农民收入变化的特点•1、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农民收入结构有所改善。•3、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增长41倍多,平均每年增加275元,年均增长7.1%。2、农民收入结构有所改善。•一是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二是以农民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正在逐渐上升。•三是农业转移性收入也在增加。3、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一是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二是大量的工业项目上马,农地征占补偿水平得到提高,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参股投资等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进程,我国许多农村农业生产走上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的道路,不断增加的产品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四是2004年以来,国务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推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也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二)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一是持续增收渠道较少,长效增收机制欠缺。•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品比较效益不高。•三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愿望难以调动。•四是综合素质整体较低,增收手段较为缺乏。•五是农业生产环境恶劣,制约农民增产增收。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主要途径•1、优化产业结构,在凸显特色中实现农业增效•2、延伸产业链条,在转化流通中实现产业增值•3、发展非农产业,在加快劳动力转移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落实惠农政策,在加大投入中激发农民自主增收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优化产业结构,在凸显特色中实现农业增效•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二是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优化。2、延伸产业链条,在转化流通中实现产业增值•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3、发展非农产业,在加快劳动力转移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投入。•二是切实壮大乡镇集体经济。•三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4、落实惠农政策,在加大投入中激发农民自主增收•一是落实惠农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发展。•(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二)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三)建立现代金融支农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四)构建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风险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疫病均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农业再保险体系,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引导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五)健全农村民主管理机制。•
本文标题:推进农业现代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1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