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疗法主治中医师郑磊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以简便验廉为特点,“简”就是用药简单、方法简单。“便”就是药用取材十分方便、操作方便。“验”就是疗效确切,可反复验证,并且十分灵验。“廉”就是花钱少,便宜,十分经济。目前社区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中草药,针刺,灸法,推拿,火罐,刮痧,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耳穴治疗等。耳穴治疗优势:疗效好,见效快,药具携带方便,感染率小,花费低,治疗范围广泛,免去服药、注射之痛苦。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耳郭的表面解剖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五、耳穴的临床应用六、注意事项七、常见病取穴主要内容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一)耳与脏腑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谓:“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难经·四十难》曰:“肺主声,令耳闻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肾主耳”,“在藏为肾,……在窍为耳”。(二)耳与经络的关系“小肠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手足三阴经虽不直接入耳却通过经别和阳脉结合与耳相通。《类经》云:“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于耳中”。《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二、耳郭的表面解剖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概念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1957年法国外科医师P·Nogier提出形如胚胎的倒置耳穴图。分布规律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一)耳轮部(二)耳舟部(三)对耳轮部(四)三角窝部(五)耳屏部(六)对耳屏部(七)耳甲部1、2、3、4(八)耳垂部耳轮部【直肠】部位: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耳尖】部位: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脚后缘相对的耳轮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功效:退热、消炎、止痛、降压。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腕】部位: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肩】部位: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耳舟部对耳轮部【坐骨神经】部位: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主治:坐骨神经痛。【交感】部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自汗、盗汗、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对内脏有镇痛解痉、血管扩张作用。三角窝部【神门】部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稍上方,即三角窝4区。功效:有安神、镇静、止痛、消炎的作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内生殖器】(子宫)部位:三角窝内前1/3的凹陷处。主治: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功血、月经不调、宫缩痛等子宫、盆腔疾病。【角窝上】(降压点)部位:三角窝的前上方。主治:高血压。耳屏部【肾上腺】部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功效:有调节血管、抗感染、抗休克、抗过敏、止血等作用。主治:低血压、休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镇咳、平喘。【内鼻】部位:耳屏内侧下1/2处。治疗:感冒、鼻炎。【咽喉】部位:耳屏内侧上1/2处。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对耳屏部【皮质下】部位: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功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止痛、消炎、镇静。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枕】部位:对耳轮外侧面的后上方。主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膜刺激征,如头痛、头晕、晕车、晕船、休克。【对屏尖】(平喘)部位:对耳轮的尖端。主治:哮喘、胸闷、过敏性瘙痒症。耳甲部【胃】部位: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小肠】部位:耳轮脚上方中部,即耳甲6区。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大肠】部位:耳轮脚上方前部,即耳甲7区。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膀胱】部位:对耳轮下脚下方前1/3处。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耳甲部【肾】部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肝】部位:耳甲艇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脾】部位:耳甲腔后上方。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耳甲部【肺】部位:耳甲腔中央周围,心的上、下、外三面。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鼻炎、便秘。【心】部位:耳甲腔中央最凹陷处。主治:治疗心系疾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休克、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气管】部位:心与外耳道后方的口之间。治疗:支气管疾病。【三焦】部位:外耳道的后下方,肺与内分泌之间。主治:五脏六腑的病症。便秘、腹胀、耳鸣、耳聋。【内分泌】部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黄褐斑。耳甲部耳垂部【眼】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治疗:近视。【扁桃体】部位:在耳垂正面下部。主治:扁桃体炎、咽炎。五、耳穴的临床应用(一)辅助诊断(二)处方选穴原则(三)适应范围(四)操作方法辅助诊断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部位有病时,尤其是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可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临床上可以利用这些阳性反应,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等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望诊法观察耳廓皮肤的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变化、脱屑等对疾病作出诊断是耳穴望诊的一个有效方法。耳廓视诊规律总原则为:急性期色泽多发红。慢性期色白凹或隆,无脂溢及光泽。炎症易擦脱屑。癌肿结节状隆起或点状暗灰色。触诊法疾病发生后,相关耳穴的痛点即形成,耳廓压痛敏感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痛点的形成和消失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关系。急性炎症,痛症,肿瘤,压痕反应最明显,压点各穴能反映病变所在部位。耳穴电测法临床上依据电阻降低的程度,粗略地将测出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4类。阴性提示为正常穴位,弱阳性仅作参考,不做主要诊断依据。阳性声响强,出现速度快,声调低,频率不改变,伴有压痛,提示机体相应部位疾病正在发生、发展或转归中,是诊断分析的重要穴位。强阳性,声响强,音调改变伴有刺痛,音响出现速度快,提示机体疾病的主要部位。处方选穴原则1.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反应选取耳穴。如肺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皮肤病取肺、大肠。2.按病选穴根据临床诊断,选取与疾病相应部位的耳穴。3.对症选穴根据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知识,对症选取耳穴。(交感)4.经验选穴根据临床经验,选取有效耳穴。如外生殖器治腰腿痛。5.按经络取穴牙痛,取大肠穴。适应范围1.各种疼痛性病症2.各种炎症性病症3.功能紊乱性病症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5.内分泌及代谢性病症6.部分传染性病症7.各种慢性病症操作方法(1)定穴根据诊断,确定处方,选定耳穴。(2)消毒除了针具和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皮肤应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并脱碘,或者用酒精或碘伏消毒2次。(3)针刺耳针的刺激方法很多,根据治疗需要可选用短毫针、电针、揿针、三棱针进行针刺,亦可作耳穴注射、埋针、压籽、温灸、激光照射等。其中毫针刺法、压籽法较常用。压丸法是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方法。操作:王不留行籽贴,用镊子挟住贴敷在已选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min,3-7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压丸法六、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6、埋籽法可隔3-7天一次。急性病,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儿童、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七、常见病取穴1、高血压3、糖尿病取穴:降压沟、耳尖、肾上腺、交感、神门、心。血压过高还可以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2、低血压取穴:胰、内分泌、肾、三焦、心、肝、神门、耳迷根。取穴:心、肾上腺、升压点(在屏间切迹下方)。头晕加肾,乏力加脾,心悸、胸闷加胸、神门。取穴:眼、肝、肾、心、神门。6、更年期综合征取穴:心、肾、脾、神门、皮质下、交感。4、失眠5、近视取穴:皮质下、内分泌、内生殖器、肾、神门、交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26耳穴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1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