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北宋开国与祖宗之法
第二讲、北宋开国与“祖宗之法”一、北宋开国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三、祖宗之法的提出12一、北宋开国阅读材料一、澶州兵变(950)二、陈桥兵变(960)3职官地理年表目录学45定州镇州邢州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澶州一、北宋开国澶州兵变vs陈桥兵变6一、北宋开国7一、北宋开国然國擅於將,猶可言也。未久而將擅於兵,將之所為,惟兵之聽,遂以劫制朝廷。故國擅於將,人皆知之,將擅於兵,則不知也。大历、贞元之間,節度固已為士卒所立,唐末尤甚。而五代接於本朝之初,人主之興廢,皆羣卒為之。推戴一出,天下俯首聽命而不敢較。而論者特以為其憂在於藩鎮,豈不疎哉!——《水心别集》卷一一《兵总论二》士卒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淮南】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成德】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随太祖北征】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司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副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王审琦一、北宋开国侍卫司始于梁,其名易世而后定;而都指挥则方镇之军校号也。殿前军始于周,简天下猛士为之,而都点检则实位指挥使之上也。——黄履翁《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八《将权》8一、北宋开国蹴鞠图后排左起:楚昭辅、宋太祖、赵普;前排左起:党进、石守信、宋太宗初,延钊与太祖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尝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宋史》卷二五一《慕容延钊》《宋朝事实》卷九《太祖义社兄弟》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9一、北宋开国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聂崇岐《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职衔陈桥兵变时建隆元年冬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韩令坤副都指挥使韩通石守信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张令铎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韩重赟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罗彦瓌殿前司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慕容延钊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王审琦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赵光义10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禁军:腹心之患——杯酒释兵权阅读:杯酒释兵权材料组1、丁谓《丁晋公谈录》,《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262页,“在相府”……“太祖方悟而从之”。2、王曾《王文正公笔录》,《全宋笔记》第一编第三册,267-268页,“太祖创业”……“不是过也”。3、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中华书局,1989年,11-12页。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49-50页,条3。11●徐规、方建新《“杯酒释兵权”说献疑》,《文史》第十四辑。●柳立言《杯酒释兵权新说质疑》,《大陆杂志》80.6(1990)。●徐规《再论“杯酒释兵权”———兼答柳立言先生》,《仰素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可以相信,宋初必然有一次透过利益交换的和平手段,以取代其他朝代以“杀功臣”的方式,来收大将的兵权,这种藉利益交换的方式,和平地转移大将兵权,称它为“杯酒释兵权”,不仅具有诗意,更具有历史意义,不必全然怀疑或否定有这么一个历史事件。——黄宽重评议徐规文章,《仰素集》附注。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12尝思宋太祖用赵普之计,去腹心之患,杜五代以来禁兵作乱之源,其术盖不祗一端:如以资浅才庸之代宿将,为取其易制也;殿前都副点检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副罢后即不再补人,为降低将领位望也。故在“杯酒释兵权”后,禁军高级将领即不用杰出之才;而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及侍卫步军司,“三衙”鼎立,浸且为有宋一朝之永制焉。——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13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宰相早朝未退,聞變,范質下殿執王溥手曰:“倉卒遣將,吾輩之罪也。”爪入溥手,幾出血,溥噤不能對。——李焘《长编》卷一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1415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祖宗)前后精兵不过二十余万,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京师天下无内外之患者此也。京城之内有亲卫诸兵,而京城之外诸营列峙相望,此京城内外相制之兵也。府畿之营云屯数十万众,其将、副视三路者,以虞京城与天下之兵。此府畿内外之制也。非特此也,凡天下之兵皆内外相制也。——陈傅良《历代兵制》卷八内外相制16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1、腹心之患更戍之法五代承唐藩镇之弊,兵骄而将专务自封殖,横猾难制。祖宗初定天下,惩创其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欲使往来道路,足以习劳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劳佚。故将不得专其兵,而兵亦不至骄惰。——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三故大宋之兴,实赖太祖英武之才,平定祸乱,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也。——富弼《上仁宗乞选任转运守令以除盗贼》(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涑水记闻》卷一▲藩镇:肢体之患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肢体之患17稍夺其权●太平兴国二年(977),罢十八军节度使所领支郡,直属京。●周朝州镇有阙,或遣朝官权知。太祖始削外权,牧伯之阙止令文官权知莅。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宋会要辑稿》职官47之1●镇将——建隆三年(962),重置县尉,主乡里治安;镇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军政方面观察藩镇跋扈的原因,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在藩镇管区内如网眼般密布的各镇兵统帅——镇将,是增强藩镇势力的最大支柱。(日野开三郎《五代镇将考》)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肢体之患18制其钱谷是月,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所在监院间遣京朝官廷臣监临;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长编》卷六,乾德三年三月两税:上供、留使、留州营田、管榷系省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肢体之患19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擅赋自赡的旧格局,逐渐被这样一种新体制所取代:将天下划分成诸路,每一路设置转运使,代表中央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督集财赋;同时,州军的财务在原则上又直隶中央……大致到宋太宗在位的后期,宋代这种新型的“分路而治”的转运使体制才最终确立。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肢体之患20收其精兵八月戊戍朔,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上每御便殿亲临试之。用赵普之谋也。——《长编》卷六,乾德三年将三衙的统兵权由中央扩大到全国,以使藩镇之兵和三衙之兵统统成为天子之兵。禁兵原意是指天子亲兵,随着三衙统兵范围的扩大,事实上已成为北宋的正规军。——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肢体之患21普從容問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上曰:“吾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見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時也,願聞成算所向。”上曰:“吾欲收太原。”普默然良久,曰:“非臣所知也。”上問其故,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邊,使一舉而下,則邊患我獨當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國。彼彈丸黑子之地,將何所逃。”上笑曰:“吾意正爾,姑試卿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开宝元年(968)七月。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3、统一战争▲统一战争:先易后难,先南后北22明刘俊雪夜访赵普23963年灭963年灭965年灭971年灭975年灭978年献土978年献土979年灭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3、统一战争960,北宋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得吳,則桂廣皆為内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卷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惟并必死之冦,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强兵攻之,然其力已喪,不足以為邊患,可為後圖,候其便則一削以平之。——王朴《平边策》,《旧五代史》卷一二八《王朴传》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3、统一战争24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或言:太祖受命,盡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亂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條目多仍其舊。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綱,其他節目可因則因。此方是英雄手段。”——《朱子語類》卷一二七25斧声烛影上不豫……夜召晋王,属以後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时夜已四鼓。——《长编》卷一七,开宝九年(976)十月。金匮之盟赵宏殷太祖匡胤太宗匡义/光义/炅秦王匡美/光美/廷美德昭德芳真宗恒理宗昀孝宗眘高宗构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6朕自君临,未尝一日不鸡鸣而起,听四方之政,至于百司庶务,虽微细者朕亦常与询访,所以周知利害,深究安危之理,故无壅蔽凌替之事。——《长编》卷三八,至道元年十二月丙申条。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7先皇帝創業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踰越。咨爾臣庶,宜體朕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28二、走出五代:防弊之政的形成国家因唐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纎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叶适《水心别集》卷十《始议二》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29三、祖宗之法的提出宋初“走出五代”的成功,赋予了赵宋一朝不同于五代各王朝的开国气象。对于这一成功,北宋的统治者及士大夫都怀有很高的历史成就感。对于太祖、太宗朝的创法立制的体味、概括与利用,才逐渐形成了较为理论化的赵宋“祖宗之法”。因此,“祖宗之法”的形成过程,与真宗、仁宗朝的政治局势密不可分。30三、祖宗之法的提出1、澶渊之盟开宝三年(974),议和。太平兴国四年(979),高粱河之战(西直门外),宋大败。太平兴国四年,辽南伐,满城之战,宋大胜。太平兴国五年,辽南伐,瓦桥关(雄州)之战,未分胜负。雍熙三年(986),宋北伐,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南)之战,宋军溃。雍熙三年十二月,辽南伐,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之战,宋败。端拱元年(988),辽南伐,唐河(今河北定州北)之战,辽败。咸平二年(999)辽南伐。咸平四年(1001)辽南伐,辽败。咸平六年(1003)辽南伐,望都之战,宋惨败。王继忠被俘。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南伐;十二月,澶渊之盟。31三、祖宗之法的提出1、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3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大契丹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共议戢兵,复论通好,兼承惠顾,特示誓书,云“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TwoSonsofHeaven三、祖宗之法的提出1、澶渊之盟33镇服四海,夸示夷狄(王钦若)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刷耻。”真宗曰
本文标题:2、北宋开国与祖宗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3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