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及美食石磨,磨懒豆腐、玉米面等蓑衣、竹帽当时的“雨衣”农村用的风车,土家人叫“风斗”。八仙桌、圆桌,农村人家必备过去结婚用的床老柜子木质的门菱形的斗还有盛放谷物的圆形大缸石头水缸(外婆家原来就是)2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舂(chōng)米的石臼(jiù)背架子背小孩的背篓打土墙的杵头及模架药碾子屋桥坵老资镇的吊脚楼桐叶粑粑,桐子树叶包裹的嫩玉米磨成的浆。3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升子”过去农民用来计量的工具。借点邻居家的米么子的粮食就用这个东西量,很大气?一般十升为一斗。升子也有大小之分。一般家庭大升子用来装粮食当量具,小升子用来给孩子装零食,家里来了客人,炒点瓜子、花生什么的就用它装出来待客。杉(沙)毛。特点具有易燃性,燃烧时间长等优点。是居家主妇理想的引火物品,专业用于火炉,灶台。和它具有相同左右的还有高粱杆子、葵花梗子、蒿子、油菜埂子等等。“刷箸”是土家族农村柴火灶洗锅的用具。土家族人有一个形象的谜语:咩开卡,斗个把,使点力,水滴滴。铡刀:是切草、树枝、根茎等,或切其它东西的五金刀具,在底槽上安刀身,刀的一头栓杆固定活动,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提压。小时候我们家盖茅草屋时用过的。“板藤”这种称呼也只有正宗的土家族人才这样说,这家伙一般出现在婚丧嫁娶的酒席上,不过现在也都用圆桌了,这种“板藤”也就慢慢销声匿迹哒。一般家户人家有三种大板凳、矮板凳、嘀噶板凳。“花背篓”小时候就是在这个背篓里长大的,父母经常背着我们在田间地头劳动。这种站背篓也是往年走亲访友时用的。和站背篓对应的还有一中坐背篓,把孩子放里面可以坐着。二斗背,农村人应该家家户户都有的,有效负荷估计75kg.多哒人也逮不起,背子也滴不住。(又称咂背)背架子,这个家业的结构,各方面都是为重量级物体专业量身打造,长的,短的,粗的,细的,都有发。,一般用于柴火和大件物品的运输工具。还有脚背篓就用来被体积小的大重量物品。4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松木椅。特点四角着地,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独特的后背依靠倾斜设计,给你带来全新舒适的赶脚,是坐惯办公椅,塑料凳的人们的一大福音。现在乡村农家乐店里一般都配这样的座椅,加上烤火炉子。撮瓢是一根树挖成的,农村拿来戳粮食的,记得有一次见到过《土家族文学》里有篇文章里说这个是土家人的鸟崇拜的标识,是巴楚文化交融的产物。一个撮瓢竖起来的形状就非常像一个鸟。茶缸子才泡的茶,来喝茶喔。农村的客气话⊙﹏⊙主人”俩来屋的坐,给俩倒茶喝,客人”咧得罪俩哒撒,或者咧太过细哒撒。叶子烟,那个来呼一单?记忆中小时候偷着抽了之后,在地上打滚,那种想呕吐的赶脚现在都想的起来。“腰盆”,腰盆拿出来了,说明就要杀年猪了。腰盆就是放开水刮猪毛时用的,也有人叫澡盆。烘笼儿“烘笼儿”是农村小孩子冬天取暖神器,70后80后不管男娃儿女娃儿都没少用过这个东西,冬天上学都带着它。连盖“连盖”农村用来打油菜籽、黄豆等农作物的工具。不会玩的最好别动手,这个可是技术活。猪食桶“猪食桶”顾名思义是农村人喂猪盛猪食物用的用具,有的地方也叫潲水桶。喂猪不容易呀,这一桶提着可不松活。5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粪桶钉耙挖锄“粪桶钉耙挖锄”栽洋芋的三剑客,钉耙掏行子,粪桶挑粪来淋,洋芋种放好,然后用挖锄盖泥巴。嘴笼子“嘴笼子”主要用途是耕田的时候防止牛吃东西而制作的篾具。煤油灯“煤油灯”那时候没有电的日子还是挺多的,这东西就是光明啊。上面有一个罩子,还防风呢,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就叫“罩子灯”。上面的玻璃具有防风作用,同时因为这个造型在热力的作用下,让煤油燃烧得更加充分,使得室内内空气黑色烟尘和节能。吹火筒“吹火筒”是农村人以前烧火的利器,娶亲接媳妇又被派上了用场。成为取笑“公公”的一个搞笑物件。磨子:“磨子”用于粉碎粮食。土家族大多数时候用来推黄豆做合渣,推豆腐用。小时候对这个最熟悉,从初时我们姊妹一人一头用手推,到大一点一个人推,到力气再大一些学着用磨爪子推磨。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笆篓“笆篓”又叫别娄,用竹篾编成的器物,钓鱼后可以用来来装鱼、虾、泥鳅、黄鳝等水产品所用,用时别再腰间。做农活时,也可以装豆子或玉米的种子。有一种旁边开口的,也可用来挂在墙上盛放茶叶什么的。筛篮:不是筛子哦,过去土家族人筛糠用的,打黄豆以后除去未脱壳的豆子的工具。玩这个也是技术活,如果没几天功夫学,你真的玩不转。格子蒸肉宰杀年猪后,用于招待杀猪佬、左邻右舍等相邻的菜。通常格子中间要蒸一碗猪血。6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送亲,出嫁时,嫁妆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庞大的接亲送亲队伍。要有夫妻双全的亲人作为女方亲属的全权代表,送到婆家。脚背篓和篓子:用于背玉米粒、稻谷、粪垃圾等固体颗粒物的工具。配备有打杵。篾席用于晒玉米、稻谷等粮食的一种工具。排子“家业”用于亡人奔丧送葬用的,由若干锣、鼓、唢呐、大号、冲等构成,远听只有两个音符:丢……嘡……。原资坵镇老街有很多铜匠以制作这类乐器为生。火笼:用于烧水、熏腊肉、烤火、吃饭的房间。土家十大碗土家人凡遇岁时节令、春播秋收、婚娶丧葬、做生祝寿、起屋迁居、亲朋聚会,都必操办筵席。筵席的种类主要有:“四盘一碗”席,“七星”席、“八仙”席、“六大四小”席、“十二碗”席等。一般多系“十大碗”。九佬十八匠:“九佬”指的是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这九个行当。“十八匠”包括: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等。“九佬十八匠”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7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石磙:一般都是大青石做成的,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石磙是我们劳动人民祖先发明的一种脱粒农具,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场乡下打谷场上经常见到。榨油坊土家族古老的榨油方式。全部手工。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泉水湾、白沙坪,渔峡口老九中旁就有此物件。阴米子阴米是加工过的一种米。用糯米蒸熟后阴干而成,阴干过程中要把黏在一起的熟糯米团掰散,让米粒颗颗分离。糍粑把蒸熟后的糯米放到堆窝(石臼)里面,然后用木棒来回捶打,直至熟烂后为止,在捶打过程中还要不停的添加水,水分的添加也要掌握适当,不然打出来的糍粑不但成色不好而且口感也不正。炕土豆这是我较喜欢的一种美食。金包银选用上等玉米,用石磨或机械磨成玉米粉,再用竹筛筛选备用(超市也有磨好的玉米粉);将大米煮成半熟捞起、把玉米粉用适量的水调和湿润后,和煮成半熟的大米拌均匀,然后用木甑或蒸锅蒸制。懒豆腐土家族山区,农家人做豆腐过程中,将黄豆和水用石磨打磨成浆,后不用包袱布过滤豆渣,直接将其放入锅中,加入各种青菜叶和油盐佐料等,用火熬制,熟后即食。现已推广到全国。洋芋泡泡用半熟的土豆切成片,晒干后成。油炸的美味。8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炸洋芋坨坨洋芋削皮切块;入水煮至8分熟,晒至10分干;入油锅炸,由本身的半透明炸至金黄色即可。冬天下火锅,味道好极了!蒸或煮土豆蒸、煮到九成熟后,用材火烤熟,那个美味啊!土豆蒸肉榨广椒炒土豆土豆淀粉腊肉饭在每年的月半,土家人的一种食品。熟辣肉丁、熟的土豆淀粉、(糯)米、葱等一起蒸的食品。线盒木匠画线用的工具镰刀、挖锄、锅铲、薅锄草鞋架子9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娶亲抬家具跳丧土家孝歌孝歌,又叫丧堂歌,顾名思义,即在丧事堂中所唱的歌,“孝歌”它是“挽歌”其中的一种形式。哭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典礼上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其产生年代久远。清代彭秋潭所著的《长阳竹枝词》,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土家族婚嫁礼仪的一些哭嫁风俗。“十碗八扣”,也即十碗菜中,其中有八碗属于“扣菜”。这十碗菜是:一碗头子(糯米做的),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鱼,五碗蒸杂,六碗羊肉,七碗丸子,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豆酱子煮熟的黄豆,趁热盛在竹篮里,水自然沥干,好发酵。最好用厚朴叶,或香椿叶覆盖其上,发酵中能吸收叶子的自然香味。以前土家人,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将竹篮悬挂在火塘之上,接受火塘的温度,发酵快。大约需要四五天的工夫,黄豆就全部发酵好了。豆酱子炒猪脑壳肉,是鄂西土家人的招牌菜。榨广椒炒腊肉首先被那黄灿灿的颜色给吸引住了,再一尝味道咸辣中带点酸,还有种特殊的香味。总之这道菜无以言喻,辣酸而香腴,开胃又下饭。糖球玉米泡用加温后的“daba糖”,炒熟的玉米粒(脆蹦蹦的),一起包裹而成的玉米,球形。这是七十年代以前,过年时的一种零食。9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钻花:木匠打眼用的手工工具。抓钉:又称作扒钉,蚂蟥钉,用于连接紧固两块木材。木马:用于固定木材,或锯、或砍、或钻眼。
本文标题:土家族老物件及美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4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