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章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城市与区域的人流、物流与能流一、城市与区域间的人流人口动态过程:区域内部人口的生死过程,人口迁出和迁入过程;劳动力转移;短期居住人口流动。中国把10万~20万人的居住区叫“小城市”。20万~50万人是中等城市,50万~100万是大城市,100万以上成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中国全国城市化水平,差不多达到36%左右,比1979年提高近3倍。二、城乡人口内部的产业转移中国乡村城镇化现象的四种表现形式:(1)乡镇的常住人口,在户籍上虽未增加,但现实的常住人口大幅增加。(2)白天在集镇工作生活人口数量极大的超过夜间人口数量。(3)郊县内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虽提高了农村城镇化水平,但不表现为市区人口的增加。(4)近郊乡村农民有很多在市区内兼做临时工或固定工人的,他们实际上也是生活在市区里。三、城市与区域间的物流(1)自然物质流及其利用循环。(2)农副产品流及其循环。(3)工业原料产品流及工业生产的物料投入产出平衡过程。(4)生活及生产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循环。(一)物质的社会生物学循环1、城市居民的食物营养表面消费各种食品的总输入量中,减去出口,食品损耗及废弃物等三项的总量后得到的差值。食品表面消费量达到这一标准算是吃饱,超过这个标准才是吃好。2、城市的食物流通过程包括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Ca、P、Fe、Vb、Vc等。(二)城市经济生产的物流1、企业的物料衡算企业是各产业部门的细胞,一个企业(工厂)从其投入物料到生产成品(主产品)的产出过程,即物质的投入,转化,产出的流程。2、产业或部门间物质流网经济分析把“物质投入—产出”用“价值投入—产出”来表示。四、城市与区域的能流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都要持续的从城市外部输入能量。输入能量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类是以生物的形式输入的各种主、副食品。一类是以化石能源或次生能源形态输入的能量。这两种形式分别叫做体内能(somaticenergy)和体外能(extrasomaticenergy),前者叫生物能,后者叫经济能。1、城乡的能量流向图解城市的能量流经济模型表明:城市内贮存的不可再生资源、资产以及城市环境亚系统,在与外部输入的化石能和可再生资源相互作用下产生了商品。一部分商品输出,换回货币(经济收入),另一部分商品构成城市的资产,供扩大再生产。城市商品输入换回的资金,一方面支付输入的大量化石燃料、生产物资、服务劳动的费用,一方面构成资金积累,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2、城市的经济能流城市的能量利用特征: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利用能量的数量急剧增长;投入的总能量中经济能占的比例日益比生物能更大;居民生活对经济能的需求不断增加。3、城市居民生活的生物能流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是来自利用太阳能的第一生产所提供的生物化学能。香港:当地生产的食物能量构成为稻米59%、叶菜26%、根茎类蔬菜14%、水果1%,加上当地的动物园饲养和近海捕捞,全部当地的动植物物产只能解决香港居民食物需求总量的8%。其他全部从外面进口。从内地进口大部分,即使在文革中,也保证供应。第二节城市与城郊农村的协调发展一、城市与城郊农村地区协调发展观(一)城市与郊区农村复合生态系统观城市与其郊区、农村,是一个以人类生活及其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生态复合系统。市区和郊区农村存在着密切的生态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存在着频繁和密集的能量、物质和货币等的流通转换。因此,市区和郊区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上也都是一个整体。(二)城市与郊区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农村到城市的演进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小,最后无法支撑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复合系统要能够运转必须靠整个区域,甚至区域外的自然生态系统来提供自然资源,接纳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染。优先发展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工艺,尽量避免末端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制定节约型、效益型城市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坚决抑制重污染行业和产业发展。发展郊区生态农业、安全农业。完善城市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发挥郊区自然环境对废弃物的净化能力。城市与郊区绿化相结合,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实现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尹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1):14-15.)二、城市与城郊、农村协调发展(一)城乡合作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不均。大量失业,土地闲置。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机体中的两大问题一是大量产品库存:电器、房地产,IT行业,其直接结果为大量流动资金的沉淀;另一是劳动力库存:结果为大量人员没有工作。大量的库存必然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企业因此而亏损、停产,这又必然导致企业大量裁员,或出现大量失业。1、发展经济,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劳动力库存问题。任何一个城市里,一边是空闲多年的商品房,一边是千百万居民拥挤不堪,居室破旧。商店里堆积大量的食品、衣服及其它日用品,许多公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以前的决策过多的考虑了富人市场,处处迎合富人口味,而极少顾及这个巨大的穷人市场,富人市场极易饱和,经济显得生存空间不足。必须把这些剩余劳动力引入到产业大军中去。寒风中的伦敦街头,挪威王储哈肯(Haakon)身扛儿子去上学。sipa/photocome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要达到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还要努力踏实地奋斗20年。他说,关注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要注意四个基本问题。要慎言“30—50年赶上美国”,因为发展和增长不是完全相等的。发展是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要在未来20年中实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提高人民素质,使中国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分注重发展速度不行,要全面把握发展的内涵,实现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现在中国城市与农村的人口为36:64,有专家说,中国要在20年内转移2.2亿的农村人口。而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除了政府在转移过程中的措施要有利于转移外,中介组织也很重要,但目前我们的中介组织收费较高,这些问题要规范,保证公平、公正和分配合理。同时,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还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第二,中共十六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政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市场准入、法律保障和税费负担等。但同时还要注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素质,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挑战。在企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战略上,有一个定位和转向问题,通过兼并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对失业、医疗、工伤、事故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运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四种力量,在社会救助、社会扶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等层次上发挥作用。现在政府在低收入人群的最低收入保障方面,城市做得较好,但农村还需要加强。第四,发展虚拟经济,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根据我们的测算,2000年,全世界虚拟经济中股票和债券的资本总额达到160万亿美元,而各国的GDP总额仅为30万亿美元,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比例大致是1:1,实际可能更低,这说明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潜力十分可观。2、主导产业与经济的关系美、德、日等国,汽车工业为其经济的龙头,如美国汽车工业的产值占整个制造业产值的15%,中美摩擦,美商会给政府施压(如波音等)中国汽车市场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市场:考虑环境保护、公路状况等因素,就目前的经济水平而言,这个市场是无法启动的。因为在中国能买得起、用得起并且放得下汽车的人简直微乎其微。(收入不均,基尼系数超警戒。)3、建立中国的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应具备特征:①造福人民,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需要;②与现行经济水平相适应具有广阔的市场;③影响面大,能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中国纺织业不仅能解决本国十几亿人的穿衣问题还能出口创汇。吃:勉强填饱了肚子,吃得好,吃得有营养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住:一塌糊涂,最差。行:主要问题是要建设大量公路、铁路和提高现有设施的效率。中国公路、铁路近来发展很快,高速公路里程为NO.2。铁路速度也相当于欧美的1/3,正在提高中。民航正大量购飞机。人民的急需就是市场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三个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二)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协调发展1、不同景观尺度的城乡一体化香港/珠江三角洲的地位:该地区处在优势地位的领域中:金融、制造业、贸易及旅游。(全球最开放的经济)港深大桥(5.0km)将开工。上海大都市圈,涵盖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大中华经济圈则包括港澳台大陆等。2、城市郊区的健康发展大城市郊区同时具备城市和广大农村双方多种生产和资源要素中的优势,并且左右逢源地将双重优势迭加、重组和互补,具有单纯的城市和单纯的农村所不可比拟的双重优势:(i)环抱大中城市,引进科技十分便捷。(ii)城郊濒临城市,大多具有立体交通网和现代通讯网。(iii)接受市区经济辐射,极易获取集聚效应。(iv)以城市为市场,促进了郊区农副业发展(v)郊区劳力充足,低廉,素质相对较高。(vi)郊区腹地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阔天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市区土地租金提高,加大了生产和流通的成本。郊区地价相对便宜。(vii)依托城市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viii)城郊经济一般具有灵活的市场经济体制。城郊经济的主体是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市场取向发展起来的。(iX)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空间宽畅。具有较多的土地资源,人口密度相对小,可在一、二、三产业里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发展。郊区的劣势,市区每年有大量“三废”向外排放,城市垃圾几乎未经处理直接向郊区倾倒。城乡结合部有大量流动人口,给管理带来困难。城市群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区域内,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内由许多经济上、文化上等相互依赖的城市所组成的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体体现在各城市间及与区内的物质、能量、人流、信息流和金融流等不断的有序互相活动。城市群生态系统也称城市带生态系统。
本文标题:第九章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4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