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5单元 20《录音新闻》
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稿广播稿的特点一、新、快、短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快:要先“声”夺人。短: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二、要通俗化、口语化广播稿的几种常用的形式一、录音讲话二、录音报道1.录音新闻2.录音通讯3.录音特写4.录音访问三、配乐广播四、广播新闻评论五、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录音新闻和一般广播的的区别1.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2.更加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真实性,使听众有如临其境的感觉。3.比一般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录音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形式。它不具有电视上图文、音像兼备的特色。它试图通过富有感情的详细的语言报道来让听众了解所报道的事实。这篇现场录音报道很有特色,将报道现场分为两个部分:随着现场内容的变化、地点的变化,听众的情绪、感觉也随之变化,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更突出报道的及时与真实,不断地交待时间的变化。时间与事实交替的报道,把现场紧张的气氛也传递给了听众,充分调动了听众的听觉与想象力。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做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一、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二、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三、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1982年10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本文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此次发射成功的广播稿。本文背景本文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一过程,电台作了较大规模的实况录音报道,在报道中,现场的声音、解说员的解说、现场观众的欢呼聚为一体,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军舰潜艇护卫舰导弹直升机一.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画线字的字音吗?翱翔潜艇瞄准顷刻下锚海域盘旋气氛木铎悫áoqiánmiáoqǐngmáoyùxuánfēnduóquè二.你能区别下列多音字吗?高着着急着陆看着着意着魔人参参阅参错参差参劾记载装载千载难逢风雪载途漂泊梁山泊罗布泊泊车zhāozháozhuózhezhuózháoshēncāncēncēncānzǎizàizǎizàibópōpōbó释义: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硕大:非常大,巨大。硕,大;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扶摇,自上而下的旋风;搜索:仔细寻找(隐蔽的人或物);沉寂:十分寂静;雀跃:像小鸟那样跳来跳去,非常高兴的样子。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3、同学评析。理清思路,整体把握1、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标出表示时间的词句。2、思考: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发射前的准备直升机的测量情况发射时的情景运载火箭发射情况(1-7)运载火箭落水情况(8-16)测量船的测量情况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时间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顺序合理、事件清楚1.这篇课文重点报道了哪两个场面?为什么这样安排?重点报道了发射和测量这两个场面。这篇录音新闻,围绕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这一中心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2.这篇课文的解说为什么给人印象很深?阅读课文,作具体分析。报道火箭发射实况:1、解说具体生动,多处运用描写手法。如写火箭出水:橘红色火焰、雪白的浪花、蔚蓝色的海面,伴以呼啸声、欢呼声,绘声绘色,绚丽多彩。2、文中还多次运用比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像一条大鲸鱼”、“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如同一条出水巨龙”等。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作为广播稿,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这一点从日常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有所了解,而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对语言的要求就更明显,尤其是播音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要求更高。模拟播音,体会语言特点和情感例如:“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又不是单纯的口语,而是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如上一句的下半句:“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送进中心计算机。”这便是书面语言。两者的结合十分自然。好处: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模拟朗读要求:分小组模拟播音,每组同学分好角色,主要有播音员、记者、现场人物;注意广播语言的特点:口语化、简洁化、生动性。•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和语调。•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研读,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讨论:(1)课文第2段用12个字写发社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第3段写“一小时准备”,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的作用?(3)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如果你在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赏析课文,体味文章的用词与语言。1.课文第2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何作用?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2.第3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儿”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3.课文最后一段中,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发射很成功2、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3、表达了全体人员再做更大贡献的决心。品读(分析重点段落的语言)(1)三句话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为什么?(3)这一段在播音时应有怎样的感情、语速、语调?1.朗读第7段,思考以下问题。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1)三句话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空间顺序看到如此情景,应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渐趋兴奋。(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为什么?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剧烈翻腾的的壮观景象。后一句写火箭腾空直上的壮观景象。比喻形象、恰当。(3)这一段在播音时应有怎样的感情、语速、语调?2.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例如: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赏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中心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的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下水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进、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正确领导。现场之外(学有所动)a.收看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注意播音员在播报不同内容时的语速、语调、语气。b.请你为如何当好播音员做好学习计划。c.多读一些国家航天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标题:第5单元 20《录音新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4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