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所谓“文化强国”:文化既是手段,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力,而且也是目标。文化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最主要的因素。文化强国相比经济强国、政治强国而言体现的是整体发展、持续发展。今天应该提倡的是“经济高度的文化化”以及“文化的经济化”。补充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关于文化的定义达300多种。•从“文化”概念的语言原义来考察,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征。“文化”一词在西方产生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引申为耕种的作物。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对文化的转义作了明确的表述,文化一词从此就具有了培养、教育、发展、信仰、尊重等含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规范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日本京都古城建筑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自由女神NBA美国文化的代表怀抱芭比你可以做任何事根据2008年美泰公司的统计,一个11岁的美国小女孩可能拥有过10个芭比娃娃,同龄的法国小女孩则拥有5个。意大利与英国女孩平均拥有7个,中国香港的小女生也平均每人拥有3个。在全世界,平均每秒钟就销售出3个芭比娃娃。“文化”概念两个层面的理解:•“狭义文化”认为,文化是指作为观念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知识学问等。•“广义文化”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凡是打上人的印记的存在均为文化。2、社会主义文化的功能•除娱乐、教化、塑造、评价、认同与整合、更新与先导、积累与遗传等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功能•(1)具有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引导人们认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积极、主动地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其一,多元文化并存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其二,多种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其三,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历史阶段,各种思想政治主张、文化流派都要在竞相发展中顽强地表现自己。•(2)具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3)具有引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防范抵御消极腐朽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功能。•(4)具有引导社会主体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以推动社会朝着文明进步和人民富裕幸福的方向发展的功能。•其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要超越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的局限,要求人们自觉地把个体尺度同群体尺度统一起来•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在承认个性和个人利益的同时,确认社会整体和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求人们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要求实现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5)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时代的发展凸显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文化竞争力成为社会主体的一种基本素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0多年前,美国学者就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美国的文化产业超过了4000亿美元,消费类视听技术文化产品出口达600亿美元,已经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文化竞争力的构成,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即是否能够既充分地发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又能够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创造性的两相融合中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强劲的人文魅力机制。•二是经济参与文化的规模和高科技支持文化的力度。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以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上的优势,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文化与科技、市场相结合的优势。•三是文化生产、管理、运营的体制和策略,通过完善的、高效的体制和策略,把文化创新、经济参与和高科技的支持,组合和协同成为一种整然有序、运转灵便、功能强劲的系统工程。•四是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种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和国际视野,深晓国际行情和规则,并能加以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运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精神文明与文化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言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政治而言的。就其主要内容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形态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载体形式通过“文化建设”达到“精神文明”是最主要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根本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使命。什么是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的时代性•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浓郁的民族性•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和发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不管人们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它都要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化民为俗”的东西,成为人们生下来就濡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实事求是的科学性•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应该是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度的民主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继承优良民主传统,增强民主意识,同封建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残余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使民主精神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贯彻“三不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自由讨论、自由创作和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合理吸收外国文化一切好的东西,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体系,是这一文化民主性的重要表现。深入广泛的群众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勇于改革的创造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改革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观点——双服、双百、双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世纪以来突出文化建设1.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1)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及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所作出的求索;•有的人认为,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所谓的“文化复古主义”。•事实证明,这两种观点,既不能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无法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一大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深刻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改造。为此,他们高举民族和科学的旗帜,大力倡导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掀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正在苦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们指明了方向,给他们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走俄国人的道路,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了挽救中国危亡、振兴传统文化的唯一途径。此后,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毛泽东---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论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四有新人,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有公民等•胡锦涛---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
本文标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5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