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业务学习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
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常规儿科发热1惊厥2腹痛3呕吐4呼吸困难5常见症状一、发热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为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如高热持续过久,可使机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影响小儿健康。生理特点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min)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31岁以下30~40110~1301:3~1:42~3岁25~30100~1201:3~1:44~7岁20~2580~1001:48~14岁18~2070~901:4护理要点1.临床上肛温>37.8℃,腋下温度>37.5℃为发热。2.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婴儿总液体量100~150毫升/公斤,儿童60~80毫升/公斤,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液体。3.供给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给以鼻饲。4.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和呼吸一次,或超高热患儿,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对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或体温骤升1.5℃或骤降2℃的患儿应监督复测,必要时要同时测肛温,并准确记录;体温超过38℃,应根据病情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5.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热型变化及所伴随的症状。采取药物降温的病儿,应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体温骤降的现象,而引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虚脱等现象,若出现呼吸浅促、脉搏细弱、,四肢发冷,应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发热伴寒战者应给以保暖,以改善微循环。6.注意皮肤护理,出汗后应立即擦干,经常擦浴以保持汗腺的散热功能。7.加强口腔护理,高热时液体消耗太多,唾液分泌减少,维生素缺乏,可继发口腔炎,应每日进行2~3次,口唇涂以滑润油,以防干裂8.对伴有呕吐、腹泻者,应观察其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量、颜色,以及皮肤是否干燥、眼窝凹陷等。9.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同时应用镇静剂,以防高热惊厥,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降温1.物理降温,多采用冰冰贴、头部冷湿敷、酒精擦浴、温水擦浴以及冷盐水灌肠等措施。一般新生儿多采用物理降温,松开包被,多喂水,但不主张冷敷或药物降温,以防并发症的发生。2.药物降温(1)布洛芬口服,根据医嘱给药。(2)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凡采取降温措施者,均应在处理后3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标明。二、小儿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儿科常见急症,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损伤。一、发病机制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较弱的刺激能形成强烈的兴风奋灶,并迅速泛化,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二、惊厥的典型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头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涂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大小便失禁。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抽搐部位固定有定位意义。新生儿惊厥不典型,以微小发作多见。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多见于癫痫大发作。惊厥时间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甚至死亡。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6个月~4岁期间,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高热惊厥及复杂型高热惊厥。护理措施(一)预防窒息:1.就地抢救,指压人中止惊,平卧头偏向一侧。2.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松解衣领;②清除分泌物;③轻轻向外牵拉舌体,防止舌后坠。3.按医嘱给解痉药物,观察用药反应。4.备好急救用物。(二)预防外伤1.患儿倒地不应强行按压,应专人守护。2.放牙垫防止舌咬伤。3.手中和腋下放纱布,防止摩擦受损。4.放置床挡,防止坠床。护理措施(三)预防脑水肿1.立即止惊。2.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3.惊厥较重、时间较长者应吸氧。4.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四)健康教育1.向家长交代病情,告诉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发作的关键措施,教会家长常用的物理及药物降温方法。2.演示惊厥急救方法。3.癫痫患儿坚持服药,门诊复查。4.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康复锻炼三、呕吐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有力痉挛性收缩,迫使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所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呕吐仅1~2次或吐物极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持续呕吐或反复出现则可为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应仔细寻找原因。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给予关心安慰,腹部有伤口者应按住伤口以免裂开。3.取头高右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防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4.呕吐期间应禁饮食,呕吐停止一小时后方可给以牛奶以及流质饮食。以后据病情给以半流质饮食,易少食多餐。呕吐严重者应静脉补充液体,以防水电解质失衡。5.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呕吐方式、量、性质、气味,必要时留标本化验,以协助诊断,同时注意观察病儿的精神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腹胀时应注意有无肠型及包块。护理措施6.根据呕吐的原因,分别加强护理。(1)颅内压增高,多呕吐呈喷射状,应及时应用脱水剂。(2)新生儿幽门痉挛,生后最初几天即发生呕吐多对阿托品效果显著,一般在奶前10~15分钟口服0.1%阿托品1-3滴。(3)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若呕吐频繁,应给以止吐剂。(4)对于肠道梗阻者多应及时给以胃肠减压。护理措施(5)对于新生儿呕吐应注意喂奶方式,一般要求奶头孔不宜过大,奶液充满奶头,喂奶时头抬高,喂奶后稍停片刻将病儿竖起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并取头高右侧卧位。(6)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给以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不能漱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并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弓重起恶性刺激多引起再发性呕吐。(7)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呕吐后.要注意颈部的清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呕吐物刺激。(8)详细记录出入量。四、腹痛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腹痛,按腹痛发生急缓,可多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腹痛首先应考虑外科急腹症,慢性腹痛多为内科疾病,必须仔细检查,明确病因,细心护理。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根据腹痛情况确定饮食,急性严重腹痛时应暂禁饮食,必要静脉补液。3.严密观察腹痛情况,以协助诊断,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呕血、便血、发热,烦躁等。4.腹痛剧烈时,应警惕外科急腹症,注意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肠型等。未确诊前切忌应用麻醉性止痛剂,如杜冷丁等,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护理措施5.对于一般的胃肠道痉挛以及消化功能失常引起的腹痛可给以腹部热敷,较重时可根据医嘱给肌注阿托品,颠茄合剂及镇静药物。6.对伴有呕吐发热者,应给以相应的处理。7.若伴明显腹胀气者,可肛管排气。8.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儿的精神、面色,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9.剧烈腹痛患儿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碰伤。10.常规送大便检查查找虫卵,随时注意病儿的大便情况。五、小儿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颤动、发绀、张口抬肩、点头呼吸甚至端坐呼吸。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也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小儿呼吸困难的原因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从呼吸困难的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吸气不畅。这类患儿可表现为两侧鼻翼扇动,吸气时胸骨上部、剑突(胸骨的最下端)下方和肋骨间隙明显凹陷,这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征。常见的病有急性喉炎、急性喉梗阻、鼻炎、鼻后孔闭锁、咽后壁脓肿、气管、支气管异物等。呼吸困难的表现:面灰唇发绀、三凹征阳性、张口呼吸、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端坐呼吸。呼气性呼吸困难它是由于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造成呼气障碍而引起的。患儿可有咳嗽、喘鸣,多不能平卧。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病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腺病毒性肺炎等。混合性呼吸困难不伴随吸气或呼气困难的特征。它是因酸碱平衡失调或因脑部病变直接影响呼吸中枢而引起呼吸节律紊乱。常见的疾病①呼吸道或胸腔病变,如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胸等;②心包积液、纵膈疝、纵膈肿瘤等压迫气管或支气管;③代谢性酸中毒;心脏功能不全;④脊髓灰质炎和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致肋间肌和隔肌麻痹;⑤脑部病变,如脑肿瘤、脑水肿、脑炎、脑膜炎等均可影响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节律紊乱。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2、密切观察病情,根据医嘱给予氧疗、超声雾化,配合拍背及有效吸痰。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改善通气。并配合给予解痉祛痰等药以及抗生素应用。3、鼻饲喂养。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吸氧注意事项:①吸氧前应先清除鼻腔内分泌物。②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③每日应更换鼻导管一次,两侧鼻孔宜交替使用。④湿化瓶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一次;也可将湿化液加温至37℃使氧气加温、加湿。⑤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造成失明。
本文标题:业务学习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7361 .html